战国大变法:国富民强还是塑造战争机器?

战国是一个社会、文化各方面变化剧烈的时代,也可以说是走向新王朝政治的一个转型时期。各国普遍都实行了变法,各个政治家实干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堪称中国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但问题来了,各国都在变法图强,为何到了后期,国家之间强弱分明,弱小之流屈居人下,直至灭亡;而强者如秦却能一同六合,睥睨天下呢?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其他时期的改革略有不同,战国变法要把过去那种不适征战的社会结构,改变成适合打仗、适合在兼并中占领先机的一种结构。这个变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在那个时代各个国家所需要的。战国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国民和他的君主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像韩、赵、魏,还有齐国,都换了君主。另外在思想上也变了。可是主要的变化,还是政治上的变化。下面举些例子。

魏文侯、魏武候统治时期,任用吴起改革军事。大致就是让优秀的子弟去当兵,让当兵成为一件荣耀的事。除此之外,当兵还免除税收,但这个也带来了问题,那就是当兵的人一且变多,政府的收人会锐减。但是起初的时候,效果的确好。在这样的制度下,魏国的军队也很能打仗。

还比如说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是抑制贵族的势力,充裕民生;另外就是节省不必要开支,加强国防,疏散贵族。疏散贵族这一条,要了吴起的命。楚悼王一死,这些贵族回来办丧事时,见了吴起,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就拿箭射吴起。楚国有条规矩,谁把箭射到王身上,就灭谁的族。所以吴起就爬到楚悼王尸首旁边,结果射他的人误将箭射到了楚王的尸体上。这样的话就等于嫁祸这些贵族,结果这些贵族有几十家被抄家。阻碍中央集权的,往往是贵族,当然了,这个变法的深度远远不如商鞅变法。

在齐国,有邹忌主持变法。《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就是邹忌让齐王照照镜子,让他反思一下自己的国内政治。主要的变法措施就是举荐贤人,还有就是疏通民意,政府办错了事,让民众提提意见,这个变法实际上是相当浅层的。

而最深刻的变革发生在秦国,那就是商鞅变法。站在秦国的角度看,商鞅变法为秦国打造了一个特别适合战争的制度。商鞅变法的时候实行户籍制。商鞅规定,家里面如果有两个儿子那就收双倍的税。另外就是打击那些游走列国的策士。实际上在《商君书》里面就提到了要烧书。因为他要“利出一孔”。他把工商业和这些游说之士,都视为国家的“虱子”,认为他们会导致国家的积贫积弱。总而言之,这个大变法,就是要把人民彻底地军事化,刺激大家的战争热情。在战国这样兼并的时代、它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是一种柳锁,这种副作用会变得越来越大

商融变法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论是听话的还是不听话的,都挨收拾。按照汉代人的记载,说秦国有一天在渭水河畔杀那些不听话的人,杀了几百人、水都变成胭红色。后来有些人看国家强了,又赞美变法,即使是这样,还是得吃一刀,说这是乱民。伸头吃一刀,缩头又吃一刀,就是不让你说话。这样一来,一种死气沉沉的局面就会出现。所以我们今天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商鞅变法。

总体来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法的时代。变法的成功与否,就是看能不能有效地把民众组织成一个战争机器。只有秦国做到了这一点,而恰恰也就是这个战争机器,把六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所以,当我们今天审视战国时期的那段历史,会发现所谓的战国变法,在政治体制上来说,就是将国家演变成一个围绕战争来运转的庞大工具,秦国作为运转的最成功的工具,自然而然地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征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秦国   楚国   战国   战争   齐国   贵族   战国时期   时期   机器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