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被从0开始,30年被隐姓埋名,燕京大学学霸的她说:我愿意!

1936年燕京大学学霸,3次被从0开始,30年被隐姓埋名,但她却总说:我愿意!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国防之花——王承书院士。

1912年6月26日出生于上海富裕家庭的王承书,享年82岁。她小时候却是“药罐子”,但从不服输。即使因病还休学过,但成绩仍然优异,于1930年被保送到燕京大学。


作为物理系唯一女生的她巾帼不让须眉,次次竞赛获奖,年年成绩第一,为此还取得“斐托斐金钥匙奖”。1936年,王承书硕士毕业,被留校任教。

1939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生张文裕在战乱中结婚,王承书仍然没有放弃追求理想。1941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博士后。


师承物理学世界公认权威乌伦贝克后,王承书在气体分子运动论、WCV方程、索南多项式证明等方面取得非凡成绩。于1946年成为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和教授,2次工作于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


在美国有车有房、有望拿诺贝尔奖的她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心想回家报国。与丈夫在1949年就进行了回国申请,却一再被拒绝。他们不但一直没有放弃,还利用深夜将整理的学术资料,打成每6磅1包的小包裹。

饱含着王承书与丈夫多年研究心血、总计1吨多重的300多个包裹,在一年多的时间被陆续寄到了北京的姐姐家或香港的朋友家,成功避开了美国的检查。


7年后的1956年,几经周折的王承书一家终于成功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1958年,组织指定王承书去新成立的热核聚变研究室工作。


面对热核聚变这个全新领域,46岁的她从此被一切从0开始。但她毫不犹豫,只说了“我愿意”。此后的7天,她就翻译了热核聚变的科研著作《雪任德计划》。

她还远赴苏联,学习相关知识,为我国热核聚变提供了理论支持。经过不懈努力,王承书不但成为我国热核聚变专业的顶尖专家,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专业骨干。


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撤离了援助专家,并带走了一切资料。在yuan zⅰdan 研究停滞之际,王承书又被领导选中进行气体扩散研究。再次从0开始,还要被隐姓埋名,她依旧坚定不移地回答:“我愿意!”


1961年,已经49岁的王承书来到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为我国第一颗yuan zⅰdan提取高浓铀。1962年来到兰州504厂后,面对落后设备,研究资料缺乏,她毫不气馁,夜以继日研究苏联专家培训时学员的抄写笔记。

经过2年多的大量计算和实验,王承书团队不负重托完成了高浓铀提取,保证了我国第一颗yuan zⅰdan高浓铀装料。1964年10月,随着我国yuan zⅰdan成功爆炸,成为大功臣的她却早生华发。

1965年,已53岁的王承书再次接到筹建同位素分离研究所的任务。又一次被从0开始,她仍然回答:“我愿意”。此后她为激光分离浓缩铀等国防技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虽然王承书的名字和事迹于1994年6月18日逝世后才被公布,但她甘愿隐姓埋名30余年,默默为祖国作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远值得被铭记。

3次被从0开始,30年被隐姓埋名,如果您是她,您会怎么选择?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燕京大学   隐姓埋名   居里夫人   密歇根   热核   苏联   聚变   研究所   成绩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