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文《泰晤士报》倒着看的一代民国大师

民国时,西洋人称,来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1928年),福建厦门人。青年时,留学英国,又遍游西欧各国,归国后精研四书五经,各国文学皆通,被视为异才。 一辈子不剪发辫,却用洋文译我国古籍,向西方推介。故人称其“清末怪杰”、“清末狂儒” ,至今还流传他的很多趣事。

01 辜鸿铭回国定居北京后,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春秋大义》,开演讲售票先河。令世人瞠目的是,票价竟比梅兰芳的戏还贵。听梅兰芳的戏是一元二角大洋,听辜鸿铭讲演却要两块大洋。外国人趋之若骛,一票难求。

02 袁世凯筹备“参政院”,以为辜鸿铭是帝制派,特请他担任议员。这位流着长辫的保皇派,到会场领了出席费三百大洋,便学先朝名士,历代风流,跑到烟花柳巷八大胡同去放浪形骸。这风流才子,行走风尘之中,每见一妓女,就舍钱一元,连逛了数家青楼,直至将银圆花光,才放声大笑,将那与红丝线编在一起的长辫,往身后一甩 ,唱着《马赛曲》,扬长而去。

03 西洋人一直看不起中国人。英国人尤其在华人面前趾高气扬。辜鸿铭在英国留学时,乘公共汽车,故意将《泰晤士报》倒着看。英国人一看,又找到羞辱华人的机会,便嘿嘿大笑:“看这位拖着长辫的中国乡巴佬,不懂英文,却偏偏装有学问的样子读报,可偏偏把报纸拿倒了!哈哈!”于是满车厢都放肆地讥笑辜鸿铭。

辜鸿铭不慌不忙等笑声平息后,用纯正而流利的英语道:“英文这玩意儿太过简单。”然后又用同样地道的法语说:“先生们,女士们,你们说,不倒着看报还有什么意思。”车厢鸦雀无声。

04 袁世凯与张之洞由封疆大吏入军机处。一次袁世凯对别人说:“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倍受张之洞器重的辜鸿铭听到后,说:“诚然,那袁世凯是办事的,但要看办什么事,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了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等事是无学问之人可以办好的。”听得出,讥讽袁氏没有给国家和朝廷办过什么好事,鄙视厌恶之情全在语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英文   梅兰芳   大洋   泰晤士报   清末   讲演   英国人   北京   车厢   马桶   民国   学问   大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