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痛快止泻的经典方剂,常被用治肠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这是一个常被用于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属于肝旺脾虚者的方剂。

脾主升清运化,胃主降浊消化,肠道将漏余的精微再次传化给脾,由它运行至需要的地方。故若脾虚,水谷运行不利,肠道这个接力棒便容易出问题,湿浊与糟粕交杂瘀阻,气机壅滞,引起肠道病症。

肝主疏泄,疏泄得利,可助脾胃保持正常功能。疏泄不利,脾难升胃难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腹胀、腹泻等便是连锁反应。

被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肝为刚脏,刚强躁急。若肝病,或是心情不佳,多表现出阳亢、火旺、热极等症状。尤其脾虚,运化之水谷精微不足,肝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更是肝火升腾。

脾则在肝的怒气下越发像个小媳妇般虚弱,互相恶性循环,阻滞脾胃肠之气机,于是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之症便产生了。

为什么泻必腹痛,泻后痛缓呢?

泄泻之时,需要调动肠胃之力量,而在肝脾不和的情况下,肠道虚弱而滞,所以泄个泻也要费肠道老大个劲,由此引起腹痛。

而泻后痛缓,一则肠道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病中营业,二则泄泻之后,糟粕至少短时间不再堵塞在肠道中,也让肠道通畅了许多,通则不痛。

此症观舌,舌苔薄白,摸脉,左手和右手之脉均不调,左弦而右缓。

脾虚,虚则补之。肝火旺,则泻其火并温柔对它。金元名医朱丹溪《丹溪心法》之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有和肝脾,补脾益脾,泻肝柔肝,祛湿止泄泻之功。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

组成:陈皮,白术,白芍,防风。

用量最大之白术,是补脾的要药,有些人怕虚不受补,白术苦燥降泄,甘补温通,专入脾胃,既能补又能利,不怕补了后引起身体瘀堵。

对于脾的爱好摸得呱呱熟,比如脾属土,土就是土,不能和太多的水纠缠不清,要不然就成了沼泽,所以是脾喜燥不喜湿。白术味苦,燥能利水,除脾之湿,正获脾之欢喜。

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地得雨露,始能生发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造成糟粕内结,肠道传输迟缓。白术燥而能润,通利大肠,也受脾欢喜。

土若过寒便成了冻土,所以脾还喜温恶寒,白术以其温而能和,同样受脾之欢喜,故为补脾土之妙药。

被医家赞: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又如血虚而漏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有健脾和胃,运气利血之功。

用量第二之白芍,苦酸微寒,既能以其苦燥祛湿缓中焦脾胃,又能行血中之滞,散肝经恶血贼血,通顺血脉,并以其寒而酸收,柔肝缓急止痛。

正是令肝脾风调雨顺的妙药,可配合白术补脾柔肝,通畅肠道。

用量第三之陈皮,以理气健脾之功闻名。肠道以通为和,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补而不滞。

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及痰湿所致各类病症。由此调节胃肠,通利肠道,抗肠痉挛,抗胃肠溃疡等。

用量少之防风,辛甘微温,气香升散,既活跃于肝又活跃于脾,正是调和肝脾的佳药。金元名医李东垣盛赞: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

它同时还有通利膀胱之功,可助便便运行顺畅。

而就其防范风邪之名气来说,它能像个保安一样祛外风而扶正固内,又能内除寒湿而消浊润燥,正是风药之润剂。尤其肠激惹综合征一类,最易受邪风而起。

四味相遇,正是《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曰: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

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
共同益脾阳,降胃浊,泻肝火,通利肠道,祛湿止泻。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一个问题:痛泻药方如何制作与服用?

水煎服。分两天服。一天服三次。

温馨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综合征   燥湿   妙药   白术   肝火   陈皮   方剂   糟粕   脾胃   肠道   用量   肠炎   结肠炎   痛快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