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复旦管院新年论坛举办,点亮智慧之光

1月8日,一年一度的“瞰见未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在云端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复旦优秀青年代表共聚复旦管院新年论坛,对科学、文明及管理进行深度解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主任张人禾首先发表主题为“大气科学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的演讲。张人禾指出,大气与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碳循环及其介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及地球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是深入认识地球系统科学的关键所在,也是涉及碳中和领域最前沿的科学挑战。

张人禾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关键是能源转型,即实现使用清洁能源为主。清洁能源目前最主要的是风能和太阳能。而要建设太阳能和风电场,进行电力调度控制、电网平衡,以及成本估算,都需要建立精细化大气数值模式,开展太阳辐射和风场的预报。此外,近年来国内外频发的各种极端天气现象也警示我们,大气状况还涉及到能源安全问题,要加强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提升预报能力,这是保证能源安全和有效供给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主题为“新时代医学的新内涵、新目标”的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表示,医学是最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新时代,医学已经拓展为一门关心怎么保障人民健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具有新内涵的学科。而医者的任务和使命,在新时代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关爱生命、关爱患者,扩大为关爱人民生命共同体,所以就扩大到预防、扩大到环境;从医患共同体,扩大到医学要成为防治疾病、普及卫生健康的实施者,不仅要变成实施者,还要变成宣传者。所以,作为医者,还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做好科普,为人民解惑,传递正能量,让人民放心。”

闻玉梅建议,应考虑设立突发传染病的预警和防治的专门部门,特别要考虑动物和人源传染病互相合作的监测,重视传染病发热门诊的前哨作用,加强和国际组织的联系,特别要更重视老年医学,加强我们国内相关的预防和治疗规划,特别是加强创新性科研,设立专科培养人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李菂从人类研究宇宙所经历的三次“意外”发现为切入点,回溯解析了宇宙的原子气体辐射、阿雷西博望远镜及星际磁场测量等对中国天眼FAST工程的启发。“不论是对于星际磁场的精确测量,从追赶到引领快速射电暴的新兴前沿领域,都只是中国天眼重要工作的一部分。它从2020年正式转入科学运行以来,已经大约有400个观测项目在开展,催生了超过150篇的学术论文,现在已经有7篇Nature,2篇Science,还有2篇《中国科学》的封面论文和1篇《科学通报》的封面论文,以及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样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李菂指出,中国天眼FAST是中国过去30年历史性的积淀投入和科学研究历史性增长的结果。当今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历史节点,不再需要去区别国内领先或者国际领先,二者已无实质区别。中国天文工作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做出能够匹配我们所处的时代,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有着相应位置的成绩。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复旦   中国科学院   复旦大学   实施者   医者   天眼   天文台   共同体   传染病   中国   大气   智慧   新年   目标   领域   医学   科学   论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