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马家堡,真的养过军马吗?

两杨公路上有王家坡、徐家坡、肖家塆、马家堡、袁家岗、谢家塆、杨家坪,大多是以姓氏为名,只有马家堡不是因为有姓马的人家居住而得名的。但究竟怎样得名为马家堡的,却歧说不一,我也来增添一种新说法。

高楼林立中的马家堡小学

两杨公路上有王家坡、徐家坡、肖家塆、马家堡、袁家岗、谢家塆、杨家坪,大多都是以姓氏为地名,只有马家堡不是。有资料说,马家堡是因清代驻军在此养马而得名,却让人生疑。清代四川设有四镇(军分区),重庆镇管辖川东川南,镇的守备又称为总兵,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是绿营的统兵官,正五品,在清朝官员中是第十级。重庆城驻有三个营,城里有左营街、中营街。虽然没有右营街,却有右营。左营街至今尚存。马家堡离城那么远,怎么会有驻军呢?即使城里的驻军养马,怎么会将马弄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养呢?当年重庆城人口稀少,通远门金汤门一带都还相当荒凉,那地方至今都有放牛巷,说明是可以放牛的。既然可以放牛,为何又不能养马呢?即使城里不行,菜园坝、大溪沟那些平顺的地方不是也可以养马吗?为何偏偏要弄到马家堡去养呢?

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有人又编了一个故事。传说清乾隆年间四川多地发生抗捐抗粮民变,官府急忙从各地抽调兵力,集中在重庆一带驻扎弹压。其中一队步兵和一支马队来到佛图关,却让佛图关的守将犯了愁。佛图关地处鹅项颈上,只有一眼水井,日常百十号人马都不够用,突然增加了几百号人马,水就更加稀缺。当官的发现西面关外地势稍平,几里外有一片缓坡,缓坡上有一个大石包。缓坡靠长江一面是悬崖峭壁,缓坡上、石包上长满了茂密的松林,缓坡脚下高低起伏,延绵数里少见农田,于是决定将马队移驻到那个地方。因马兵营房建在那石包包上,那地方就叫成了马队包。马队后来开走了,房子却没有拆,仍旧有佛图关上的几匹军马养在那里。大石包上营房多,马夫们图方便,把马牵到大石包上去喂。因为没有驻兵,马队包就改叫为马厩包、马房包。后来,关上的马也不在那里养了,房子、马厩也坏了倒塌了,又成了荒坡,但马厩包这个地名却留了下来。后来逐渐讹传,马厩包变成了马家堡。

这故事是谁编的,已经无从察考,但故事情节却不足为信。乾隆年间轻徭薄赋,甚至五年不收移民的田赋,何来抗捐抗粮?马家堡在佛图关外,万一有敌军打来,那里无险可守,岂不首先被当俘虏?即使要把马放到关外去养,放在更近一点的大坪一带不行吗?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肯定是搞不清楚的了,很可能就是一种误传误解。

还有“堡”字。“堡”的本义是土筑的小城,引申为堡垒,例如城堡、碉堡,再引申为有城墙的集镇,但已经多用于地名,例如陕西的吴堡、河北的柴沟堡。用于地名后,“堡”往往读成了bǔ,于是有的地区干脆把“铺”也写作了“堡”,例如十里堡就是十里铺。按此推测,马家堡很可能原来就叫马家铺,这个“铺”不是指商铺,而是指小的驿站,与石桥铺、走马铺、邮亭铺的“铺”是一个意思。当年,重庆去成都的驿道从佛图关出来后,经大坪去石桥铺,与马家堡无关。但是,如果要去江津,就要在大坪分路,经马家堡去马王场、人和场,翻中梁山到铜罐驿。在马家堡这地方设一个“铺”也合情合理。如果这样的推测能够成立,那么马家堡的“马”字就很可能与马匹无关了,而可能就因为有马姓人家住此而得名的。当然,如果真是驿站,因为驿站有马,也可能与马匹相关。这只能存疑,不可深究。

马家堡东起长江二路,西至煤建新村,长500米,宽4米,可通车,沥青混凝土路面。“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工农村,1981年恢复原名。不过,重庆人说到马家堡,并不是指的那条路,而是指那一片街区,包括长江二路100多号东西两侧的后勤工程学院、煤炭设计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长江二路的一段,马家堡东西两侧有很多密集的小巷,纵横交错,犹如迷宫,适合居住,曾长期是附近相关单位的家属区。鉴于时代天街向东不断扩展,马家堡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正在蝶变为大坪地区又一个新的商业区。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人马   缓坡   马厩   军马   马队   关外   驻军   长江   重庆   地名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