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面孔》读书笔记


这是徐涛老师写给年轻人的历史励志书。作者徐涛老师是中国著名的考研导师。没有哪个考研人不知道徐涛老师。

徐涛老师这半书有血有肉。中国近代史中的人物总是悲哀的、悲哀中透着坚韧和不屈的种种探索,我想这应该是这个古老民族最保的底蕴。从鸦 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求新求变”贯穿整个时期,涌玩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信念,为探索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 的贡献.

这本书不怎么好定义,它不能算是一本历史著作,也不像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是一本教抖书。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应该叫做“关于选择的心灵成长书”比较合适。通篇9个人物(容闳 梁启超、陈天华,蒋百里,孔祥熙、吴宓,唐绍仪,顾维钧,杨步伟)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选择”。

面对选择,总要分析个利弊。但是利弊之外,还有渴望。容闳渴望让国人不仅开眼看世界,更要借助学识,拥抱新世界。梁启超渴望“新民”,唐绍仪渴望和平,顾维钧渴望“强国外交”,蒋百里渴望重树传统道德。于他们而言,在利弊之外,更有使命感。

这本书选取了中国近代史中的九个人,讲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如同徐涛老师所说,没有什么做人的道理”或心灵鸡汤比一段鲜活的人生经历更能给人带来思考和启发。

一是个人理想如何植入整体理想。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思考,怎样的平台能实现个人理想,怎样争取发展的机会。与自己思路不符的事情不想倾尽全力去做。书中容闳的成长历程引发我的考。其中有一段这样写:容闳的“个人理想”是教育救国。但在时代的需求面前,这只是容闳的个人理想,而不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的“整体理想”,后者也没有义务放弃整体理想去迎合容闳的个人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努力成全整体理想,再将个人理想植入,成为整体理想的一部分。

二是“知其先后”。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我们都觉得自己似乎懂得那些所谓的法则道理,其实并非"真懂",真正的智慧是知其先后。比如在该鼓励别人的时候大加批评,就算道理上是对的,在做事方面也是错的;在该急流勇退的时候,非要逆流而上,虽然精神可嘉,却也可谓愚蠢至极。容闳的知其先后,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要有分寸感,既要不忘使命,又要学会妥协。无论是与何人做何事,都不要锋芒毕露、特立独行,而是要和光同尘、雨露均沾。

容闳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为国为民的大气与慷慨,蛰伏16年只为一日实现教育救国抱负,失望之后仍有所舍弃,不断行走,为国奔忙,这一颗拳拳之心让人赞叹,于今青年,切不可急功近利,成事需要时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天辟地,实需勇气,有梦想,处处是希望。


梁启超对于身份认同的重视,让我懂得了只有明确“我是谁”这个问题,自己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才能更快确定个人多重身份的价值排序,当下的教育也应该尤为重视身份认同。

陈天华蹈海而去的结局,让我看到了自卑对人的巨大影响,适度自卑能让人不骄纵,对外物常怀敬畏之心,而自卑过度的结果往往是对人生中遭遇的挫折和打击完全失去免疫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蒋百里不断撕扯的一生,既想按照新时代的方式做事,又想按照旧道德做人,最终不得志的结局让我深感遗憾。做人的人极度自律,绝不妥协,而做事的人为了把事情办成,愿意做出适当退步。由此,做人做事都要灵活变通,不能为了小义而弃大义于不顾。

孔祥熙从经世之才到巨额贪官的转变,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财富权力对人的利弊。一个人的正直高尚程度,取决于他肯为原则付出的牺牲程度。越是资源少的人,越容易坚持原则,因此,不忘初心并保持初心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吴宓那不合时宜的天真,又让我忍俊不禁,相貌怪异的像幅漫画,他是政治上的傻白甜,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但他却始终在坚持传承中国文化,从未曾变过。正如书中所形容的:尽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坚强的普罗米修斯那崇高的精神并未被催垮。

唐绍仪的生不逢时,让我不禁感慨这位孤独的谈判专家的遇刺,不仅是他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虽然他努力之后的成果非常有限,但他为我国未来的外交事业铺好了路,这也算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悲壮。

顾维钧在外交事务上秉持的“二八法则”,即80%的收益是由 20%的核心收入贡献的.而为了成为那 20%的顶尖存在,需要付出80%的精力。这让我学会了有舍才会有得,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在国家大事面前,争取到核心利益就已经是大胜了。

杨步伟对于自由和幸福的追求,让我领悟到了女性自己才是个人命运的主宰者、幸福的决定者。女人是需要用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比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比如足够的韧性等等。但并不要因此而与世界对抗,要一直强悍成一个女汉子。学会活在当下,学会适当让步,甚至足够柔软,并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这样的女人甚至比女汉子更让人尊敬。一个人想要幸福,就应该主动去争取幸福,恋爱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两个人能够共同进步,为了毕生事业所奋斗。


徐涛老师书中两段话让我感触很深


启发最深刻的:1、关于做人和做事的论述;

2、信仰的力量,容闳的教育理想、梁启超的政治善变、陈天华的革命之火、顾维钧的外交护国、吴宓对传统文化孤军奋战、唐绍仪南北和谈、蒋百里朝自己开的一枪,这些觉醒时代的人物,震撼人心。

最重要的是,有了笃定持久的价值观,发现了值得一生坚守的东西之后,才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这个值得坚守的东西就像心灵的种子,生根、发芽、壮大,陪伴他们一生。

这本书先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容闳开始讲起,到历史上为人熟知的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再到赴日留学但性格别扭的陈天华….….最后到全书中唯一的进步女性杨步伟。从作者刻画的这9个人物中,能够感觉到他们都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时代先锋,虽然他们本身也存在缺陷与局限性,这些缺陷与局限性可能是时代背景下的不同选择,也可能是由成长环境造成的性格特征导致的做事方法的不同,由此也造成了人们对他们的争议。但我现在已经能意识到,一个人的人生一定会受到他所处时代环境无处不在的限制——人是时代造就的,个人要依附于时代,他们大部分只能在时代所展开的画卷中作画,很难突破出画幅之外,而他们就是扩展画面的人,闪光处是值得敬佩的。

人只能活一次,但书可以让你活很多次,也能塑造你很多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初心   利弊   百里   自卑   外交   面孔   理想   老师   人物   幸福   时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