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价值 助力北汽进入加速发展期

2022年岁末,2022国内唯一一个A级车展广州国际车展开幕,弥足珍贵——蛰伏许久的“大厂”们纷纷铆足劲展示实力——为2022年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也为2023年开启一个好彩头。


5.1展馆人头攒动,而占整个展馆面积半壁江山的北汽成为“人气”聚集地。

新能源,成为各大媒体报道北汽的“热词”。有媒体观点认为,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深化期已然明朗,作为国内第一家成立新能源公司的北汽也将继续在快车道上前进。

自2009年至今,北汽深耕新能源领域已逾13年,积淀不可谓不深厚;但近几年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与快速发展,让人不禁对北汽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不过,从2022年广州车展北汽集团的阵仗、现场人气以及媒体关注度看,又令人不得不感慨“姜还是老的辣”。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在过去聚焦新能源的十几年,北汽自始至终的战略是 “造车第二 造技术第一”,坚持构建全面而完善的体系,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入新能源时代,作为最早深度聚焦新能源技术的北汽,积淀多年的新能源技术也愈发凸显出全面优势。


新能源技术路线上,北汽并非只站在市场角度去考虑造什么技术更流行、造什么样的车更有市场,而更多是站在未来市场需求趋势、国家能源结构与安全的角度以及“双碳目标”的角度前瞻地布局新能源技术。


从全球范围内看,汽车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会长期存在,因此北汽坚持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三线并举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目前,在中国汽车企业中,能够实现新能源多技术路线并行且落地的寥寥无几。尤其在技术含量最高的氢燃料电池领域,大多停留在PPT阶段,但北汽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却早已经实现了“装车”。

2022年冬奥会期间,北汽集团就为冬奥会提供了515辆氢燃料客车,并且实现了70MPa氢燃料大客车在至少零下25℃低温启动、零下40℃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的技术能力。

作为新能源技术“顶端”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北汽驾轻就熟,而对主流的纯电动技术更是手拿把攥。对纯电动技术,北汽也并没有仰仗国企的影响力去整合资源,做造车的“大企业”,而同样是从关键的纯电动整车平台与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进行深度布局。


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纵观全球车企,核心竞争力无不是领先的平台架构,比如丰田的TNGA、大众的MQB。


鉴于此,早在2018年,北汽就联合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开展高端智能纯电动车共享平台的开发。合资公司并非只是简单的互惠互利,而且还着眼于“技术输出”——协议中明确表示,合资公司还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具体车型产品的定制,并提供新能源汽车工程服务。


格局决定高度。全冗余架构电动车整车平台BE21横空出世,成为北汽新能源加速向上的标志。

作为一个世界级开源整车平台,BE21平台涵盖A、B级多种车型产品线,不仅支持轴距从2.75米到3米的轴距拓展,还支持L3级别以上智能驾驶,并具备超级拓展、超级智能、超级交互和超级进化四个特点;同时具备提升产品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开发成本低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在BE21基础之上,北汽还搭建出全冗余架构的电动硬件平台——IMC架构,该架构包含42个核心模块、127个功能模块,具备超级拓展、超级智能、超级互交、超级进化等特点,并且支持5G通讯、千兆全车以太网、高算力电子。直白地说,BE21平台结构与IMC架构的结合,能够研制出性能更好、安全性更强、续航里程更长、智能化水平更高的纯电动车型。


EB21平台架构技术的领先性,赋予了它强势“技术输出”的能力;不出所料,EB21很快吸引到了“海外买家”。

2021年北汽就向斯太尔(美国)售出了BE21平台的相关知识产权许可。公开资料显示,北汽与斯太尔美国达成的两次技术转让中获利近6亿元人民币。北汽技术的“反向输出”,在中国汽车行业尚属首次,而且开创了中国汽车技术平台反向输出欧美发达国家的先河——成为中国汽车的里程碑式事件。技术是实力更是竞争力。EB21的“反向输出”,是北汽“技术第一”的理念得到回馈的最好证明。


与麦格纳的合作只是其一,早在2017年,作为顶尖科技公司的华为就开始与北汽合作。迄今五年五次签约,北汽成为与华为合作最早、最深入的汽车企业。


在全球领先的EB21平台架构与华为赋能之下,北汽极狐品牌出道即巅峰。由极狐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阿尔法S全新HI版,成为全球首款搭载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车、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的高端纯电量产轿车。有资深新能源分析人士评价:阿尔法S全新HI版才是新能源时代智能电动车的“范本”。

从丰富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到关键且领先的新能源整车平台EB21平台以及高阶智能IMC架构,北汽“技术第一”已跃然纸上。


根深方能叶茂 源远才能流长


自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以来,汽车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而在汽车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技术迭代更快,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局限于看得见的技术与产品,更提升到 “生态体系”的构建。


丰田、大众等车企在全球市场取得了成功,也对整个汽车行业趋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成功与影响背后,实质上是强大的“体系力”支撑。就拿丰田来说,它并不是简单的汽车公司,而是由经营组织、制造、研发、供应链四个环节形成的“系统”,涉及众多子公司与研究所。


北汽同样注重生态体系的构建:


1.平台的生态


目前,北汽已经形成了以研究总院为研发核心的自主乘用车研发平台,以福田工程研究总院为核心的商用车研发平台,以海纳川、北汽鹏龙、蓝谷信息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及数字化平台。此外,北汽还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省市级各类创新载体90余家。


2.人才的生态


生态体系构建的基础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支撑是人才体系。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北汽通过组建科技委员会、建立首席科学家及专业技术带头人评聘机制、设立北汽集团科学技术奖等一系列举措,充分激发人才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与示范意义。


正是在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的投入上不遗余力,北汽的技术创新可谓硕果累累,部分关键技术在行业中遥遥领先。极狐阿尔法T搭载的高度集成化的极锋动力总成,是国内首款,也是目前唯一获得中汽研“能效之星”认证的电驱总成;氢燃料商用车技术持续领跑国内市场, “氢燃料电池客车关键技术及应用”、“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两个项目相继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合作的生态


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开放合作”。


北汽在不同发展阶段不断探索与证明着合作的价值。十几年前与现代、戴姆勒成立最早一批合资公司,至今仍然是汽车产业“中外合资”的典范——间接推动推动着北汽向高精尖转型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


在新能源时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与共享化的“新四化”大背景下,开发合作变得愈发重要。除前面提到的北汽与麦格纳深度合作构建起正向开发与构建整车平台的体系化能力,而且与宁德时代、博世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此外,在智能化领域,北汽与华为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更好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以及解决“软硬件”方面的技术难题。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智能座舱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北汽提出聚焦核心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坚持开放合作生态也充分印证了北汽力求快速发展的决心与魄力。


写在后面: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对长期主义无比推崇,他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显而易见,从人才体系、科技创新再到生态体系构建,这是北汽“长期主义”理念的折射——毫不夸张地说,从2009年成立国内第一家新能源公司开始,北汽其实就已经谋划好如何赢下属于未来的新能源时代。


放眼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格局、品牌格局及技术格局暗流涌动;汽车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赛道全面切换的趋势下,对较早聚焦新能源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机会巨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作为中国首个成立新能源公司的汽车企业,十三年时间里,新能源技术的深厚积淀与生态体系的完善构建,不断地为北汽成功“赋能”——2023年汽车市场将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北汽也将趁“技术领先“之势进入快速发展期。


注:图片源自官方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阿尔法   华为   发展期   新能源   助力   架构   生态   体系   价值   智能   平台   技术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