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匆匆放开之背后考量

匆匆放开疫情防控,没有带来欢欣鼓舞、欣欣向荣,相反是怨声载道、惶恐不安。防控时说得好像空气中都是病毒,突然间又变得无所谓了,对于新冠,专家、政客及媒体一时间翻云覆雨、众说纷纭,弄得百姓云里雾里、茫然失措。互联网时代,匆匆放开所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无需列举事实,就像当初上海疫情大爆发期间,想遮也是遮不住的,我们不妨理性地一起来探究一下如下三个问题。

一、此时放开的时机是否恰当?

11月11日发布优化防控措施新二十条还是规范的防控;12月7日发布的新十条其表述实际是模糊的半放开,各地的操作则已实际放开;在多地疫情大肆爆发的情况下,12月25日宣布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12月26日宣布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同时宣布2023年1月8日起将实行“乙类乙管”。

另外冬季本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也是老人小孩免疫力最脆弱的季节,更是中老年人基础病高发的季节,临近春节又正是人口流动最大的时节。如果说三年前的严峻是始料莫及、促不胜防,那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全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来之不易的三年平静后,这个春节又将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试问如此短时间内突然一百八十度转弯,面对如此复杂的时空环境匆匆放开,我们的准备工作是否能做好?医疗医药的统筹协调工作是否能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是否能做好?面对放开后的不确定性是否有充分的预判?事实是医院不堪重负,火葬场排队,感冒药涨价,抗原试剂买不到!

二、此时放开的理由是否充分?

1、是否是政府财力难以支撑或者觉得不合算?

防疫的开支主要是疫苗、核算检测、阳性治疗以及地方政府的流调、转运、隔离和监管等,其中大部分是走社保基金,放开后成几何倍数增加的病例、重症和死亡依然大部分还是要走社保,但这方面的消耗也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而常态化防控下,绝大多数地区不会爆发规模性疫情,防疫开支都是有限、可控的,其实早在11月份,很多地市就做好2023年的防疫财政预算安排。至于像上海等地因破防导致可能掏空地方财政,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因过度防控导致部分防疫资金浪费,则都是其自身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常态化防控的必要性和经济性。退一步说,倘若财政紧张,在国家紧急状态下,几家疫苗生产企业是否可以做出姿态,半商业半公益化?那些没有规模性疫情的地区是否也可以不需要跟风,频繁全员核酸?所以财力不足这个理由似乎并不成立!

2、是否是核酸检测问题多多或者是弊大于利?

匆匆放开防控之前,媒体频见报道核酸检测机构出问题,无疑是为取消大规模核酸检测做铺垫。但核酸检测出问题的情况肯定只是极少数,故意弄虚作假的更是个别,完全可以核酸检测机构初检,政府卫生机构再对异常核酸进行复核即可解决。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核酸检测三年来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更没有必要说什么大规模核酸检测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无疑是与阳性病例近距离裸面接触。因此核酸检测机构无疑是这次利益集团博弈的牺牲品,发国难财的恐怕不是人们所说的核酸检测机构,而是推动匆匆放开防控的某些利益集团。所以核酸检测问题多这个理由似乎也不成立!

3、是否是免疫屏障已筑牢或者奥密克戎不可怕?

这次匆匆放开无疑还包含以下两大依据:一是我国疫苗接种率极高,二是对上半年上海疫情的片面机械总结。在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的情况下,疫苗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应该是可预知的;我国三年来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之所以极低,主要是得益于坚持常态化防控的“四早”措施和坚持常规的核酸筛查,并不是我国的新冠病毒就比他国的“温柔”,也不是因为疫苗的保护力够强。事实上放开防控后,重症率、死亡率和有症状者却远超于预想。

我不禁要问网红医生张文宏,面对知之甚少、充满变化的呼吸病毒新冠,你一个长期从事肝病临床医生,哪来的底气12月18日宣称:“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是你发明了一劳永逸的疫苗,还是发明了一劳永逸的特效药,或者是能确定新冠过了大流行期已经稳定?上半年由于你的逞能误了上海,沉默了半年看到某人高升了,现在你又要逞能来误全国!对奥密克戎的低估将会使我们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12月15日,钟南山院士在中山大学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说:“大家一起阳的观念不可取,中国人口基数大,短期内大规模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所以上述这两个理由似乎也都不成立!

三、此时放开是否真的更有利于发展经济?

三年的坚守难免有些让人身心疲惫,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防控时局部的经济损失,看不到匆匆放开可能造成对经济的全局影响。疫情三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全球领先的高位增长,正是得益于坚持常态化防控;虽然今年GDP仅增长3%没有达到预期的5.5%也属正常,一是因为国外社会生产逐步恢复,而是上海静默三个月加之对其周边省市产业链的影响,至少拉低全国GDP1-1.5%的经济增长,究其原因正是上海防控不力所致,即前期的麻痹自负和后续的手足无措,某些人不应就一时一地的溃败而拿防疫政策本身说事,当时的深圳病例数前期与上海是差不多的,积极实施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很快就实现了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匆匆放开近一个月以来,我们看到的不是道路上车水马龙,不是大街上人来人往,而是医院人多了、药店人多了、殡仪馆人多了。放开防控,医疗、医药、殡葬和防护等涉疫产业链固然可以产生数以万亿的经济增量,只是这种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实在很难说是明智之举,其背后是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受益的却只是极少数利益集团。

匆匆放开对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恐怕也不可忽视,大多数领域将会受到冲击,早已选择躺平的国家中似乎也并没有经济社会发展得很好的,看到的只是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秩序的混乱。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疫情大流行容易导致病毒再次发生变异,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人员甚至货物入境采取限制措施将在所难免,外贸行业难免受挫;由于某些担忧和顾虑,更多的人两点一线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将成为习惯,实体经济必受冲击,第三产业尤为突出,几家互联网电商平台则会继续获益;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满员或将成为常态,很多工作或将难以维系正常高效运行。

结语:

放开很盲目,优化更可取。三年的坚守,原本令世界羡慕嫉妒恨的大好形势,终归没有招架住西方和平演变及利益集团的操控,刹那间功亏一篑。愿我们的专家治学更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愿我们的媒体境界更高远,不为利益集团而代言;愿我们的决策者思想更理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2022年12月31日

附注:本文为原创作品,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核酸   常态   疫情   防疫   疫苗   上海   利益集团   理由   病毒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