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村落:孟村镇赫家村


不同凡响赫家村

贺万春


地理环境和姓氏结构

赫家村地处白鹿原北原畔上,这地方是白鹿原制高点。过去人们这样来描述它:是白鹿原上离天最近的地方,干旱的一个土岭,有女不愿嫁给赫家村人。你就可想而知赫家村的荒凉程度了。赫家村北边毗邻赫家坡,隔灞河与洩湖镇相望;东边与本镇贺家堡接壤;西边与本镇段家村相连;南边与本镇樊家吊庄、大王村西邦接壤。

站在赫家村坡塄上,向北眺望,蓝田川道和北岭尽收眼底。晴天的黄昏,向西可望见灞桥。南望白鹿原地域全境可一览无余。在春夏秋冬四季中,赫家村人都有自然美景看。赫连家族的祖先在数百年前来到这里。这里地势特高,土地瘠贫,过去因人烟稀少,生存空间大,才使他们得以在此安身立命(传说当初这里只有几家梅姓和刘姓)。他们在长途跋涉之后,总算有了归宿。从而今发展旅游的眼光看,这段昔日传说的变迁史可以作为发展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

赫家村由官路上、官路下两部分组成。官路上两个村民小组都姓赫,官路下一个村民小组都姓贺,全村共134 户,540口人。官路是一条横亘东西的大路,昔日被人们称为“天子御道”,是唐时皇上登白鹿原狩猎的一条跑马御道,西起孟村镇的蒋家寨村的清凉寺(清凉寺传说为南北朝时兴建),马道沿原塄延伸向东,直到县坡塄。在赫姓家族到来之前,赫家村曾居住着几家刘姓和梅姓,后来赫姓、贺姓先后迁人形成一村四姓。但因岁月流逝,后来梅姓、刘姓都不复存在,直至而今,赫家村只剩下赫姓、贺姓人家。

大约在清朝光绪年间,贺家堡村西门“大”字辈贺姓两兄弟迁人赫家村,在官路下居住。后来有一位兄弟又迁往洩湖镇营坡居住。赫家村贺姓已历8代,现有30户130口人。


赫姓家族的来龙去脉

关于赫家村赫姓人家的历史渊源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历史老人赫福贤(90高龄)和村主任赫天运介绍:赫家村赫姓宗族是姓赫连,老祖宗应是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是匈奴人,他将其父--汉时北方匈奴族铁弗部首领右贤王刘去卑的刘姓改为赫连,意为赫赫与天连接。从此,赫连勃勃使匈奴族的铁弗部人由姓刘更变姓赫连。赫福贤老人说,小时同别人骂仗,人家便骂“你是匈奴”。

据说赫连勃勃在公元407年攻入关中之后,在白鹿原最高处设坛祭天。后来夺取长安,建立大夏王朝,自称夏王,雄踞蒙古大漠,建都统万城(位于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据《西安通览》载,公元418年十二月,赫连勃勃控制关中,在灞上即皇帝位,改元昌武。

有趣的是赫家村村民赫述西老人珍藏了一本文字资料--秘籍,其中泄露了赫连家族在蓝田的部分历史。这是一本清朝刊行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全书共五册,书籍为细密绵软的麻纸所印。竖排的印刷版本,由味经室书局刊印。每册书皮均书“赫文漠”三个字,以表明收藏书的主人在秘籍第五册卷七 261 页处,明末清初“郑成功取台湾”一章之后“国朝开国”一章之前的空白处,以蝇头小楷书写着:“我叫赫顺娃,老家蒙古省、兵乱逃走(其)6户人,走了两个月(又)26天,方到陕西。

自焦岱河住了两年三个月。不成,才到了梅山会泉坡住下。后来把姐姐妙风给了梅以孝的儿子成亲,六合帮助种田得以隐居下来。我们是回族人。人团是26人。”这一段文字是赫顺娃亲笔书写,可以说是白鹿原赫家村赫违家族有史可号的最早的典籍。赫顺娃这段自白,给后世赫姓人揭秘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它道出了赫连家族来自蒙古省,绝非汉族。逃亡时间大抵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和“国朝开国”之前,即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清朝前后、距今大约420多年。

二、它道出逃亡原因--兵荒马乱。可以断定这场兵乱是指清朝人关以前,即公元1616 年前后,清朝努尔哈赤为建立清朝大帝国,对蒙古草原上其它各族的战争清洗和屠杀,才逼迫赫顺娃家族6户人一次南逃

三、它道出南逃时跋涉的时间--86 天到陕西,最初落脚在蓝田焦岱河地面。赫顺娃曾写过一首诗:二赤逃难到外边,黑里走路白天眠。男的背靠三根椽,女的身坐两块土。此诗暗藏“赫顺娃”三字,但也有意无意地透露了逃难时途中的艰难。

四、它道出了赫连家族向陕西迁徙之艰难,在焦岱河住了两年三个月、不成,才又到了梅山会泉坡住下(按:赫连家族来赫家村前,此地已有梅、刘两姓居住。所以梅山会泉坡应是而今的赫家村北坡。追溯历史,半世纪前,赫家村北坡曾有赫家洞及房舍若干,应为赫连祖宗初来时居住的遗址)。

五、它道出来到梅山会泉坡。嫁姐姐妙凤于梅姓人梅以孝之子成亲。梅以孝的儿子梅六合帮助来自蒙古大草原的岳父母及其赫姓族人种庄稼,以适应关中地区的农耕生活,才具备了彻底隐居下来的基本条件和本领。

六、这一段话中说他们是回族人,一人团是26 人。这个说法让人费解。其理由是:据赫福贤、赫天运讲,赫家村赫连家族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回族人的风俗习惯,他们都吃猪肉。平日的生活习惯乃至房屋建筑均与汉族人的习俗相同。但是,赫顺娃这个赫家村赫连宗族最老的祖先又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宗族说成回族呢?到底赫姓人是什么族人?要弄清这个问题可作如下分析:

一,赫连家族6户逃难,因兵荒马乱,清帝国追杀清洗,为了安全具有南迁到大明王朝来。可能当时清朝还未人关,这是南逃的主要原因。

二,1644年清兵人关以后,因昔日满族与匈奴族的民族矛盾,又对赫连家族造成新的威胁,如果清朝再来个旧仇新报,哪又将如何是好?为了彻底安全地隐居下来,以避前嫌,故将匈奴族彻底隐埋起来。赫顺娃采取以假乱真的办法,将赫连宗族说成回族,一来可和回族拉关系,套联手,二来,避免暴露真实身份,可蒙混过清政府的“秋后算账”,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但平日仍然保存赫连宗族的生活习惯。可以肯定地说,赫连家族绝不是回族。

20世纪赫家村历史上最大的事件是:吉尔吉斯斯坦陕西村的黑老五代表旅吉陕裔人士归国来赫家村认亲一事,但却有始无终。

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陕西村人的后裔--黑老五,于1992年回到陕西认亲,同时参加了当年陕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面对摄像镜头,黑老五自称为“蓝田人”,流露出强烈的寻根问祖之意。陕西有关部门协同蓝田方面,根据黑老五风烟漫漶的回忆,在蓝田开始大面积的寻找。寻的唯一信物是乡音未改的陕西方言“hei”的发音,但遍访蓝田没一家姓黑的。倒是蓝田方言将赫(he)字也读 hei,先找到焦岱无下落,后寻找到白鹿原上的赫家村。赫家村人听说有一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亲戚主动上门攀亲,阖村人振奋。平日为该村残破不堪的小学校整修不起发愁,这一下有希望了,可借助贵胄之力以整修。村主任赫天运特为此事来回跑了好几次西安。令人沮丧的是,黑者五说到他们的亲眷都信奉回教,而赫家村人却与回族无缘,最终让黑者五十里迢迢地认亲归于失败。


赫家村的名人

赫家村历史上也曾出过一个名人。林福贤老人说,在他童年记忆里。赫连家族始整保留着一种古者的建筑习俗,不同于关中人的四合院。那时赫连家族是个独院子,只住四家人,有四个门楼,每个门楼相隔50米,四个庭院互开门洞相连,过红自事时才开通。每逢过旧历年,赫姓人集合起来,给家族者神拜年。在庭院的荒草中有一宇迹斑驳的慕碑,碑书欧体:"皇清例授登仕郎乡伙正宾赫连公大人鼓行碑志”等20字。自右至左,以工整的楷书刻到:盖闻人生斯世,有非常之德,然后有非常之名……余字因漫漶无法识辨。落款是:宣统一年三月中旬榖旦。

碑中溢美歌咏的赫连公,是当时(清朝末年)蓝田境内知名的民间外科大大。从捐资立碑者的身份看,赫连公德行确系美好。但这块墓碑因刻工手中批漏,刻错一个字,未置墓冢之前,才深藏庭院中以作它用。所幸的是,这块碑躲避了“文革”劫难,才保存至今。

村民牟俊英(女),在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初期、带头组织农民成立互助组,发展农业生产、被授于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村民贺来根,参加解放军担架队,1949年在甘肃省张良庙牺牲。

赫天运、四届县人大代表、赫家村党支部书记兼历届村长、村主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他带领赫家村村民治穷致富、使村庄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在孟村镇及十里八乡享誉盛名,为干部群众所仰慕,是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很有创意的一位开拓者、奋进者。


旧貌换新颜

而今的赫家村,官路上、官路下横排的街道,纵深的南北通街,一座座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的柴房富丽堂皇,完全褪去昔日那陈旧残破的景象。村主任赫天运详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1992年结束了长期从北坡担水的历史,家家安装上自来水。2008年又建了 306 米的深井水塔,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1996年在官路下临近公路处,修建小学校舍10间,替代了老祖宗儿百年来残垣断壁的村学堂,其典雅恢宏大气,震动十里八乡。

1998年铺垫了赫贺沙石路,结束了历史上的泥土疙瘩路。2003年又将赫贺沙石路改造成沥青路。晴天雨天,三更半夜,出人村庄的群众放心地走路、跑车,永无后顾之忧。

2009年硬化村内道路,并安装路灯80盏,村民们感叹赫家村已走向城市化。

近几年来,赫家村又修建了300平米的办公大楼,150平米的群众集会娱乐广场,大楼挂起党支部村委会及医疗室的牌子,使这里成为赫家村民的活动中心。

在赫家村官路下的东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建设工程在这里为安置移民,建筑安置房 48 套,占地 33 亩,成为赫家村新村,一户三间两层一个独院,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简介:

贺万春,西安市蓝田县人,1939年9月生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曾多次参加全国散文大赛,数次获奖。曾被《散文百家杂志》聘为特邀编辑,华北散文学会会员。现为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蓝田分会会员。作品曾在西安日报、蓝田文学等报刊发表,已出版三本散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6

标签:蓝田   孟村   吉尔吉斯斯坦   回族   蒙古   宗族   陕西   匈奴   村落   清朝   赫连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