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开国功臣大刀王君可历史原型王君廓为何没进凌烟阁?

上文说到《资治通鉴·唐纪六》记载李世民拿罗士信从洺水城换出了王君廓,罗士信带了两百人代替王君廓一千五百骑兵守城,这个操作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即使罗士信恐怖如斯,也不至于这么个换法,难道罗士信全带的玄甲军?这个具体如何已不可考证,反正罗士信死在了洺水城,但王君廓也没多活几年。《兴唐传》等隋唐评书中大刀王君可的历史原型就是王君廓。贞观元年即死于非命。王君廓功封彭国公,之所以早亡,与他的各种骚操作脱不开干系。

先说一下基本历程。

王君廓先是强盗(绿林)出身,再造反投入瓦岗军,不是很被李密重视,再去李渊那里混。在李渊那里,刚好遇到突厥来抢东西,王君廓率军击破之,俘斩二千余人,获马五千匹。李渊拿他比作蔺相如,蔺相如叱秦皇的时候目皆出血。君廓去打窦建德的时候,想出战,李靖不肯,王君廓发愤大呼,目及鼻耳一时流血。王君廓很长时间都在幽州。

然后说一下各种骚操作。

第一件事是为祸乡里。

先介绍一个东西,竹笱。这东西是个竹制捕鱼器,大腹、大口小颈,颈部装有倒须,鱼入而不能出,其实一般人都见过吧。他拿这玩意儿套人头上,然后抢人东西。你敢信,他这档子事居然记录在新唐书里。然后呢,他善于偷盗,为祸乡里,乡里人都引以为患。

第二件事是背后捅刀。

大业末年的时候,四处都有盗贼、土匪,王君廓一看这情形,一想抢东西是他强项啊,他就也想拉一伙人啸聚山林。然后呢,他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看上了自己的叔叔,要把叔叔一起拉下水,但他的叔叔却坚决不同意,于是他想了个什么办法呢?他诬陷他的叔母与邻居私通,以此激怒他的叔叔,然后他和叔叔一起杀死了邻居。得,这下没退路了,他叔叔跟着他一起造反了。

第三件事是逼叔造反。

《资治通鉴·唐纪一》记载王君廓手下数千人,与反贼头领韦宝、邓豹在虞乡这个地方集合,李渊和李密都派人来招降这支部队。韦宝、邓豹想投奔唐王,君廓假装也要投靠李渊,等到这两个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狠狠插了一刀,把人给袭击了,把辎重夺走了,投靠李密去了;去了之后发现李密并不很热情,他又去投降李渊。

第四件事是忽悠李瑗。

李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武德元年做了信州总管,封庐江王。武德九年,升至幽州大都督。朝廷担心李瑗怯懦无能,没有将帅之才,而派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佐他。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赖他,和他结成亲家。但是,王君廓是怎么做的呢?

李瑗与太子李建成关系比较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派崔敦礼去喊李瑗去京城。李瑗心里有点慌,便去找王君廓商议。王君廓列举了种种例子,然后说不能去,去了就是李建成李元吉的下场。一番话把李瑗说哭了。王君廓呢?他抱着李瑗哭。哭完了,李瑗就把崔敦礼抓起来了,喊燕州刺史王诜来幽州商量造反的事。等到王诜来了,王君廓跑过去把王诜杀了,到监狱把崔敦礼放出来。再捉住李瑷,用弓弦把他勒死了,把头送京城了。你说这扯不扯,李瑷也是被忽悠瘸了,让起义的是他,镇压起义的还是他。纯纯一个大无语事件啊。不过看他之前的做法,也不足为奇。其实是有人劝过李瑗的,兵曹参军王利涉曾经对李瑗说王君廓反覆无常,不能够将权柄交托给他,应当及早将他除掉,让王诜来代替他。可是李瑗犹豫不决。

第五件事就是他最终结局了。

资治通鉴记载,上次他不是把李瑗忽悠死了嘛,他立了一大功。朝廷就把幽州给他管了,王君廓在幽州就很狂,啥事都敢干。长史李玄道(陇西李氏一族,房玄龄的从甥,个人能力突出,声望很高)看不下去了,多次以朝廷法度约束他,王君廓比较害怕他写奏折告发他。贞观元年,王君廓奉诏入朝,李玄道托他捎信,王君廓私下折信,却不认识信中的草书,便怀疑李玄道是在告发自己。走到渭南这个地方的时候,王君廓杀死驿站吏卒,逃往突厥,途中被乡民杀死。该说不说,这乡民有点过于勇猛了。史书里写的是被“野人”所杀。(新旧唐书均未记载草书之事)

各位看官应该了解了,这几波操作下来,他能进凌烟阁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王君廓被杀后,唐太宗李世民念及他的功劳,将他收葬。御史大夫温彦博奏道:“王君廓是叛臣,不应享受封邑。”唐太宗就将王君廓贬为庶人了。

在此,还是不做评价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水城   贞观   幽州   资治通鉴   乡里   大刀   元年   朝廷   原型   唐朝   叔叔   东西   操作   历史   王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