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遗憾,十张图告诉你80后的童年都玩过什么

#我的生活也是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一个........”耳边的种太阳,把我从北京空荡萧条的街道,带回了80后的年代。

70后的童年带着沉重,80后的年份带着责任和改革,开怀大笑,童真无邪,喜气洋洋,苦涩中带着甘甜,我愿真诚回味。

走在北京人烟稀少的街道,眼里看见的都是空荡荡的餐馆,只见商户,不见客户的商场,让我突然有种错觉,这是首都吗?改革开放以来,还没见过如此沉默无言,萧条空闲的北京。

“阳”了后的繁华城市,居然能安静到如此程度。#头条创作挑战赛#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20天,在乡下,已经开始有了囤货的紧迫感,河南蒸馍,炸油条,炸鸡,炸豆腐,能吃的东西都需炸一遍;湖北囤粉条,大白菜;湖南,四川,贵州做腊肉,风干鸭,腊肠。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钟爱的菜系。

遥远的湖北,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襄阳都“阳”了大半,她想给我邮寄家乡味的炸馍,但是快递不通,全国快递都僵着了,一份快递能花1个月才能到达地方。

回忆把我拉回了童年,童年的冰棍,周慧敏贴画,老电视,小平房都浮现在眼前,嘴角不自觉上弯。

90年代,除夕当天,年轻的爸爸妈妈上午忙着卖菜,下午匆忙打扫屋子,我们几个孩子跟前跟后,热热闹闹的帮忙扫地,擦桌子,单单看爸妈的背影,内心甜蜜如糖。

贴年画,放鞭炮,穿新衣,经济拮据,一点糖果足以让我们几个欢快蹦跳,尖叫奔跑;那时候环境清新如画,不知雾霾,没有甲醛,非典还没有肆虐;邻里亲人,几把凳子,一把瓜子,就能聊上半天儿,家长里短,庄稼收成,儿孙之福。

那时候,镇上的房子,不管是单门独院,还是小平楼,都由爸爸来清扫,房前的土路也都修葺一遍,看着崭新,干净,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除此之外,妈妈把家里所有的脏衣服都装起来,拿到河边去洗,冬日的河水冰冷刺骨,妈妈的双手冻的通红,快速的搓洗,生怕太阳下山。

我们在河边你追我跑,玩的忘乎所以,不知冷暖。

鞭炮声起,新的一年来临,我们哪里知道新年是什么,只知道过年就是吃好吃的,爸妈不用卖菜干活,穿新衣,走亲戚,拿压岁钱。

总之新年就是大节日,值得期待。

旧年终于翻篇儿,新年隆重登场。春耕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大姨家开始春耕,棉花、春花生、春玉米。从山这头延伸到另一头,光播种都要翻一个山头,地势不平,一个人忙碌一天,连饭都吃不上,饿了直接摘树上了桃子吃,连喝水都成了奢侈。

我们那里有俗话叫“惊蛰前后,种瓜种豆”。

花生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熟季节,用手挖出来,湿漉漉的泥土,沾满双手,丝毫不嫌弃,拿着花生用牙咬开,把泥土吐出来,吃着甜甜的花生仁,惬意满足。

春天的小学,踢毽子,黑板报,跳皮筋,丢沙包,在石板上打乒乓球,小小的破旧学校,关不住我们狂妄的笑声,“当”的一声上课铃响,立刻驱散操场聚集的孩子。

春游,是一年的大日子,2年级-6年级的学生和老师,排着长队,举着红旗,唱着歌,带着家长准备的干粮,浩浩荡荡朝着马山赶去,家里条件好的,可以带方便面,面包,健力宝。一般的带馒头,水,苹果。

前一天夜里,孩子们还真诚祈祷,千万别下雨,那虔诚的模样让人敬畏,也让老天轻抬贵手,把大雨延后。

去时,雄赳赳气昂昂,精神百倍。一到山上后,校长一声令下,集中的人群,顿时如飞射的箭,找不到箭头,也找不到中心。

山那边就是南水北调的水渠源头,城市里的人没见过市面的,都会来瞧瞧,山上都是小瓦房,看着很近,但伸手却够不着。

整个山坡上都挤满了孩子,大石,树上,坡上都是人,花花绿绿,老师们爬在树上摘槐花,热心的学生也去帮忙,一会时间,满满一袋子槐花就在脚下,继续向下一棵树进行。

这个季节的槐花,摘下来清洗干净,蒸着吃,炒着吃,美味馋人。

可一到了下午,打道回府时,我们都走不动路了,嗓子渴的冒烟,遇到一个农户,就去人家家里借水喝,热情的农户,就把井水打上来,盛满一碗清澈的水,递给我们。

“咕咚咕咚”几声,一碗水就见光了。我们起身继续赶路,回去的队伍,已经不见队形,零零散散都是蹒跚的步伐,路上老师还在安排,回家要写一篇《春游》的作文,顿时哀嚎一片。

柳树从发出嫩芽,到开花,就是一瞬间的时间,读书声顺着风就把夏天给吹来了。

老爷爷骑车卖冰棍,后座的冰棍箱子,自带聚光灯,一出现就吸引了我们全部的注意力,眼巴巴的瞧着车来,父母不给买,那是最折磨人的。

芝麻成熟时,爸妈忙到没有时间照顾我们,把我们放在小院子,门一锁,就关掉了危险。他们去地里割芝麻,从大门往外看,看到一个小伙伴,我和姐弟三人就开始大喊,隔着门缝,我们也能玩上好一会儿。

晚上爸妈回来,累到坐在椅子上好久,我已经忘记是谁做饭的,忘记吃的什么饭,只记得一车车的芝麻摆放整齐在家门口,什么时候摆放的,全忘了。芝麻堆上的大肉虫,笨重移动身体,看着恶心又吓人。

有时候,还因为弟弟乱跑,找不到人,妈妈气到把我和姐姐狠狠揍一顿,邻居家的外婆来劝架,也挡不住巴掌的力度。第一次我们害怕,知道一个都不能少。

之后走到哪里,都是三人集体行动,一起捡麦子,苍耳,勤工俭学,无论是冬天从水缸里捞豆芽,还是夏天太阳下收菜,我们三个是姐弟也是朋友,打架,干活,学习都是扎堆的,两个学霸就此产生。

短短的铅笔头,昏黄的灯光,还有矮椅子伴随我们一个又一个夜晚。经常碰上停电,细细的蜡烛燃烧到天黑,孩子们全部出动,窜进房子后的树林里开始“摸瞎儿”,尖叫声,扮鬼吓到了一群群喜鹊。

秋天,没点绿色,枯黄的落叶,人少的街道,真是个萧瑟的季节,我那么小的时候,已经体验到了,一个人在院子里,伤春悲秋,觉得没意思,这季节真不讨喜。

推着我的钢圈,跑出去,身边跟着弟弟,看谁的钢圈能过小石子路,谁的水平高。

去河边,看隔壁家二叔在河里挖藕,岸上堆了一堆白嫩带泥巴的藕,想着夏天摘了那么多荷花,无意中弄坏了别人的成果;

又听到邻居家骂街,谁偷了他家的草莓,想起他家那些白生生的草莓,吃着还真的涩嘴酸牙;邻居的菜地经常被我们光顾,挖萝卜,洋葱,就地吃起来,即使辣到眼含泪水,也断不了我们嘴馋。

地里的“酸老婆”摘几片放在嘴里砸吧砸吧,酸到心里;沙堆里拔出茅草根儿,用牙咬出水,甜甜的,接着整个沙堆被我们推平;榆树上的榆钱儿,抓一大把,塞到嘴里,天然无公害;地里的麦子还没成熟,用火一烤,就成了我们的零食。

河里游的,地里长的,能吃的我们都吃了个遍,唯一能买到的就是喔喔奶糖了。

我们那时候的零食,还有一个叫沾牙糖,1毛钱能买一长条,红绿黄相间,吃下去能把牙给沾得说不话,但是很甜,甜到心里。

粘牙糖

关系好的小伙伴,为了克服我怕蚯蚓的心理障碍,愣是抓了一大把蚯蚓放我手里,让我看着它们爬行,不能动,结果心理阴影延续至今。

80后的童年记忆,太多太好了,好到回忆起来脸上都带着微笑,甜到心头,回忆中还带着老师的歌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不喜欢伤感,童年简单又快乐,可以肆意笑,疯狂玩,翻墙,斗鸡,爬树;童年也带着惆怅,因为非典来临,学校长久放假,就像今天的疫情,那段时间整天都是玩,玩腻了,开始担心明天。

是的,眼前得这个孩子,个头高了,不再无忧无虑,这就是少年的烦恼。

我的童年是从小学开始的,六年欢喜,快乐,总感觉我没有长大,直到自己的孩子蹒跚走路,直到父母已添白发,直到身边伙伴各奔东西,才发现,时间是个小偷,偷走了身边的好多,童年旧事也被拉远。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以前的伙伴已经成了国之栋梁,社会中坚力量,能力,责任,负担都来到了80后身上。我们为家人扛风挡雨,为社会出力。

忙碌的心灵早已让我们忘了自己,曾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在大树下的乘凉,掏鸟,打弹弓。但并不会消灭掉我们心中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沙堆   童年   槐花   冰棍   芝麻   遗憾   季节   妈妈   太阳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