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连楼市为例,从经济、社会等几个角度来看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世界经济环境瞬息万变,难以预测,以美国为主要势力的一些西方国家为掌握全球经济地位。

美联储采取的加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资金流入美国,使得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压力。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采取了积极措施,保障国内市场供求平衡,降低了对外贸易的依赖性,提高了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相对稳定、逐步上升的趋势,保持正增长,就业率和物价指数也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比以前有所增加。

目前的经济形势仍然要求房地产业发挥稳定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2020年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6.8%,这是近十年来史无前例的情况。

虽然疫情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后期经济有所恢复,但2020年GDP年增长率仅为2.2%,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2021年中国经济顶住巨大的压力,比上年增长8.1%,但分季度数据来看,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近10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即:在一定阶段,一个行业走在前面,另一个行业出现了调整的趋势。

按照这个规律,2017年以后的发展趋势是“小房地产”+“大基础设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虽然因房地产调控政策和疫情的影响而减少,但依然多于基础设施投入。

这是因为财政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投资没有大起来,2022年发展趋势决定为“房地产”+“基础设施”的双重驱动模式。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要赚钱必须响应速度快。东北以传统工农业为主,是不赚钱的产业。东北过去的经济底子好,人们转型压力反而小,民营经济也就弱。

从市场主体来看,东北骨干企业都是国企,响应速度肯定赶不上“效益优先”的民企。经济发展慢了,进一步导致人才流失、市场流失。

从这种意义上讲,东北发展慢是竞争落后的结果。

而大连则是东北地区较为独特的城市,不仅仅具有重工业的风采,也有许多高新技术型的企业立足大连发展,市场经济环境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连市市政府防控力度有保障,并能稳步推进复工复产,持续恢复经济,GDP、财政收入,农业,工业和投资稳定恢复,全年实现正增长。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指标高于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8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

大连市统计局2021年年末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4.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2%。

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8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商品房销售额945.3亿元,同比下降0.6%。

在经济总量方面,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7.6亿元,同比增长5%。

2021年大连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房地产总体量减少,大连市开发投资虽然下降,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可观。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正在差距缩小。

房地产是强杠杆行业,融资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环境格外敏感。

总体来看,政府对基建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有助于当地房产集团项目交通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

大连市巩固疫情防控和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良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在传统观念中,住房不仅仅是商品,更被赋予了“家”的概念。不同时期的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展现了不同的购房需求,导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更需要敏锐的预测家庭结构的变化。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宪法。之后的30年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只准生一个”成为一条红线。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90后成为了购买住房的主力军,近年来家庭也趋向于微型化,超微家庭户(一人户或二人户)的比例在上升,居住一处且以家庭成员关系共同生活的称为家庭户。

家庭微型化的特征在城市中较为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省超微家庭户(一人户或二人户)比例达到56.53%。

自2009年以来,这一比例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为期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家庭微型化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1) 离结比例增大

查询近年民政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再次下跌,为813.1万对。

从离结比看,辽宁离婚人数排名明显高于结婚人数排名,结婚人数位居全国第16,但离婚人数位居第10。

(2) 城市人口流动特点

目前的东北三省的人口都出现净流出,但由于大连整体经济环境在东北区域具有较高的活力,且教育资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拥有辽宁省内知名高校十余所。

许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大连工作生活,还有许多外地居民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教育资源,选择定居大连。

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连人口位于东北地区第四位,辽宁省第二位,总人口745.08万人,其中甘井子区、金普新区占大连总人口的41%,人口保有量稳定,是东北地区主要人口流入地。

但受到整个东北经济环境的影响,仍然流失了一批高端人才。大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大连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政策实用手册》,为留住高端人才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此外,东北的工业化起步较早,城镇化率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选择单身、不婚的人也较为普遍,生育率较为不乐观。

以上两种情况亦是长期以来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归其原因是人口问题。在2011年,收紧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开始松动,从国家逐渐放开“双独二孩”,到2013年“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全面二孩”。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结构性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人口即命运,为了刺激人口增长,三胎政策全面放开。

大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达到24.7%,已进入中度老龄化,与此同时0-14岁儿童比例仅为11.65%。

国家为调动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在教育、医疗方面也相继出手,降低生育成本。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三胎政策直接的影响就是能刺激改善型住房需求。

因为对于大部分中产的工薪家庭来说,开放三胎后,两房势必要换成三房或者四房,甚至还需要书房这样的额外空间。

人口结构性的改变,对于房地产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深远,消费者对户型和面积的需求在不同城市出现分化。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于房企来说,是市场激烈竞争下的机遇,通过调整其主推房源产品的户型设计、空间布局等,适应三胎政策下家庭的购房需求,就能在这类客户中获得竞争优势。

技术环境

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影响其开发建设项目的不仅仅是土地,技术因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者也更加关注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于房地产产品来说,房屋施工质量、建材是否符合标准也是许多消费者所关注的。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保障房地产产品的质量:第一,着手制定建材产品采购质量的管理标准,选取信誉高的供应商,从源头控制产品;

第二,提高建设工艺水平,采取标准化施工的方式,避免因工程不合格而返修。这些新工艺技术、新管理模式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环保节能。近年来,绿色环保的思想逐步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家陆续出台了各项节能环保的政策,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也在更新迭代,一些对环境有害的材料逐步纳入禁用名录中。

伴随着环保材料的广泛使用,如今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在营销时宣传“低碳建筑”。

2016年召开的“中国房地产技术创新大会”倡导绿色创新、促进绿色共享,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导向,将“环保节能”的理念落到实处,转变住宅生产方式,并且融入创新产品设计。

(2) 住宅产业规模化。房地产的规模化要素不仅是土地储备量和单个项目的开发体量,更是对房地产企业技术水平的考验和开发能力的检验。

产业规模化成功的关键是标准化,标准化有利于开发商把控商品房质量以及住宅的开发效率,降低建筑生产成本,较少物料的损耗和人工的浪费,可以快速适应房地产市场的新变化。

(3) 数字化与房地产结合。数字化的第一步是信息化,其优势在于可以将房地产数据多维度地呈现在互联网平台,包括建设成本数据、营销数据、客源数据等等,解决了过往信息分析不全面、信息滞后的劣势。

通过对客户信息的积累和分析,可以为房地产销售提供准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保障。

其次,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取代传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许多人工环节,或者预先模拟建设过程,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备好解决方案,对企业来说提高了整体的效率,可以将原先的项目开发周期压缩20%-30%,降低开发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技术环境也是房企增强竞争力的机遇之一,对于房地产产品而言,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打造节能环保和高舒适度的标签,对提高其住宅产品的的价值内涵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标签也能够使企业在较长阶段内保持核心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大连   东北地区   大连市   经济   房地产市场   楼市   角度   人口   政策   环境   家庭   社会   数据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