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1.5成美国头号流行株,蒙脱石散脱销,专家:不用过于担忧致病力变化和二次感染风险

美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奥密克戎XBB.1.5已经超过了BQ.1和BQ.1.1,成为美国感染占比第一高的突变株,估计达40.5%。XBB.1.5在美国的优势在12月迅速积累,比例比上周接近翻倍。之后,“蒙脱石散”登上热搜。

1月1日,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XBB.1.5目前在美国没有导致感染、住院、死亡数字出现显著变化,对其致病力和二次感染风险均不用过于担忧。其除了免疫逃逸能力有一定程度增强,其他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比较小的。

据悉,XBB.1.5曾于去年10月在新加坡造成一小波感染潮,并且有一部分是二次感染,但未曾引起住院和死亡数的明显增加。

“XBB.1.5”传言致蒙脱石散脱销

专家:致病力无显著变化

网上流传的一张截图称XBB.1.5毒株主攻心脑血管和肠胃,会引起腹泻。因此,引起蒙脱石散脱销。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两家电商平台官方自营的药房蒙脱石散均无货。1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北京多家药店,均表示蒙脱石散无货。“肠炎的药都没有了,就是今天卖光的。”有工作人员这样表示。

金冬雁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虽然腹泻是新冠感染的常见症状,但“主攻心脑血管和肠胃”是无稽之谈,没有证据表明XBB的致病力发生显著变化。他指出,美国目前住院、重症、死亡数字均未出现显著变化。

针对BQ.1和XBB.1.5,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10月底发表过声明。致病力方面,当时并没有数据表明XBB致病力有显著差异。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也表示,“XBB.1.5仍属于奥密克戎的亚分支,是BA.2下面变异株的重组变异毒株,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明显区别。”

可能导致二次感染?

专家:免疫逃逸是不完全的

对于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BQ.1和XBB.1.5会否在我国引发新一轮流行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在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据介绍,其实BQ.1和XBB已经传入我国。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

同时,许文波表示,预防BQ.1和XBB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是一样的。

对于二次感染风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该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感染BF.7、BA.5.2,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二次感染一般有一段间隔期,同一毒株的再次感染概率极低。即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轻型。

金冬雁表示,不必对二次感染太过担忧。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是有限制的,包括XBB在内的毒株的免疫逃逸都是不完全的。“二次感染本来就很少,自然感染防止二次感染的效果比疫苗防感染的效果还要好。”

上述世卫组织声明表示,新加坡、印度等地的早期证据表明,在某些地区的基因监测中,XBB的流行率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当时还没有持续导致新增病例的上升。再感染风险方面,早期证据表明XBB再感染的风险更高。再感染病例主要限于初次感染的是奥密克戎之前的毒株的人。当时还没有数据支持XBB能逃逸近期的其他奥密克戎感染的免疫反应。

世卫组织表示,XBB增加的免疫逃逸是否足以引发新的感染波,似乎取决于各地区的免疫背景,以前奥密克戎浪潮的大小和时间以及疫苗的覆盖范围都有影响。

不过,据中新网报道,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表示,其最新研究表明,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张波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美国   红星   风险   北京大学   新闻记者   头号   北京   免疫   优势   能力   专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