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胎恩重 三生报答轻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转眼间,母亲去世已经十多年了。在来去如飞的日子里,在永无休止的忙碌中,白发早早就染花了我的双鬓,为人妻,为人母,我几乎三十年如一日,每日除了操持家务,更多的时候都是为儿子操心,如今他成家过起自己的小日子,我也渐渐变老了,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想起在沧桑的岁月里,母亲以柔弱的肩膀担起家庭重担,对祖母,对我、对弟弟呵护备至,以至积劳成疾,年仅六十七岁渺然归西,泪水常常模糊我的双眼。

我家地处陕甘交界处的关山西麓,祖祖辈辈以农为生,母亲说,她17岁就嫁了过来,二十几口人的家庭,靠天吃饭,时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日子过的很清贫,她除了每天要下地劳动,还要做很多的家务。母亲裹了一双小脚,为人又很谦和,妯娌之间,她性格最弱,干的家务活自然是她最多,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最繁重的家务是做饭,本来就很少的粮食,如果拿捏不好,有了大的亏空是绝对不可以的,母亲是妯娌间最会做饭,深受祖父祖母喜欢。母亲从来不和大家争执,在大家庭的吵杂和闲言碎语中,她默默的做着各种家务,挑水、做饭、喂猪、喂鸡,一晃就是几年。

成家不久,为了活命,小母亲一岁的父亲跟随村里人外出扛苦力,从此长期离家在外,后来,伯叔们也陆续分了家,祖母随母亲我们一家生活,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总是天蒙蒙亮就起来拿了工具下地,中午收工回家,时常擦着满脸的汗水给我们做饭,吃了饭便又挑着担下地,像个陀螺一样围着家里地里转个不停。那时我刚刚上小学,生性很皮又很淘气,晚上点了灯边玩边写字,母亲边看着我写字边做针线,直到我写完作业睡下,她才能休息。

母亲这样的妇女在当时算不上强劳力,个儿矮体胖,又是一副小脚,走起路来自然迟缓,下地出工总要比别人早上个把时辰,挣的工分儿也不多,一年分的粮食也就只够我们糊口。我是个女孩儿,年幼体弱,到了三年级才勉强能帮着母亲扫院子,抬水,拔猪草,有时候踩个小板凳,学着母亲的样子和面,做饭,遇到星期天跟着母亲下地里干点简单的农活。我十三岁那年,母亲生了弟弟,远在四川给小姑姑带孩子的祖母回来了,好在父亲隔三差五能寄不多的钱来,祖母也能帮衬母亲干一些农活,她们悉心计划,虽说不宽裕,但日子过得去。

平日里,母亲很节俭,经常告诫我不能随便糟蹋粮食,衣裳穿破了及时缝补好,我写字的本子,大都是正面写完写反面,难得遇上农历传统节日,端午中秋,做点好吃的,母亲宁可自己少吃或不吃,也要分给大伯和小叔家,还有帮助过我们的邻里。她心地善良,脾气温顺,很少与人红脸,和亲戚乡邻相处的非常和睦。

母亲终年忙碌者,弟弟两三岁的时候,土地实行了包产到户,庄户人家家家的收成自然是增加了许多,但地里的农活儿更重了。由于大部分的地都是山地,路途陡峭狭窄,架子车都无法行走,地得一锹一锹的翻,粪得一担一担的挑,每年农忙时节,一个强壮的男劳力都累的够呛,何况母亲“三天走不出一堵墙的小脚女人。”我永远忘不了母亲背一大捆麦子在地埂蠕动,豆大的汗珠砸在她脚面上的情景......

就在八五年,眼看麦子成熟的时候,弟弟出麻疹高烧不退,咳嗽不止,母亲抱着弟弟整宿整宿不能睡觉,亲友们建议把父亲叫回来,母亲坚持不肯,她说父亲在外工作,整天搬砖、扛水泥、抬楼板,很不容易,不要让他担心,而我正准备高考,母亲更是不许我请假耽误学习,我实在不忍心看着母亲没日没夜的受煎熬,偷偷写信把父亲叫了回来,才把麦子收回家。母亲面对困难的坚韧和刚强,很早就刻在了我的心,在此后几十年的生活中,我即使再怎么艰难的时候,也学着母亲咬牙往过挺,没有一丝一毫的退宿和放弃。

母亲辛苦并快乐着,我们的生活也在她的操持下逐渐好起来,看见满院子的麦垛粮堆,母亲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她总是尽可早的把当年的新麦子磨成面粉,蒸一个大大的白面馍,在院子中央摆上一张桌子,再点上一炷香,恭恭敬敬的把大馍献上,说是敬天,祈福上苍保佑来年有一个更好的收成。最让人难忘的是有一年秋天,玉米洋芋大丰收了,一天有邻居来家要浆水,正好赶上母亲在屋里抱着个大大的洋芋爱不释手,高兴的自言自语笑出了声,邻居以为她是在逗弄心疼谁家的孩子,走进屋见是母亲抱着个大洋芋,不由得和母亲一起笑了个前仰后翻,母亲禁不住心头的喜悦,傻乎乎,憨态可掬的神态现在想起来,我感受到只要付出劳动,艰辛的汗水换来的是由衷的喜悦。

母亲温顺但不内向,开朗不乏幽默,我们村里六七十户人家,谁家遇上婚丧嫁娶,灶台旁总是少不了母亲的身影,母亲做的一手农家饭菜,特别是她自创的各种泡菜,腌菜,色、香、味也都有独到之处,吃过的人人称道余香不绝,远在新疆的堂弟每次回家,碰巧了总要带一些回去,他说应该为母亲申请一个专利。

八几年,有一阵子我们家院子里热闹非凡,大家趁着农闲在一起做皮毛生意,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殊不知母亲更忙,她每次在大伙来之前,先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烧好了开水晾着,很多时候有意多做一些饭菜,留给忙家务没有来得及吃饭的人,偶尔为了赶活儿,大家熬夜深了,难免有人打瞌睡,母亲冷不丁说个笑话逗逗大家,大姑娘小媳妇笑的躺翻在地上打滚儿,笑的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哪还晓得什么是瞌睡。忙完大家走了,院子里一片狼藉,母亲又好一阵子收拾,此时此刻,母亲爽朗的笑声在我耳边回响,脚步缓慢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她热爱生活,渴望美好的淳朴愿望影响我到今天乃至将来。

母亲性格和蔼,很少打骂我和弟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松对我和弟子管束。我依稀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母亲要出工,临走时再三叮嘱我下午放学一定早点儿回家,把晒在院子里的玉米收进屋里,我贪玩儿把这事儿忘在了脑后,谁知秋日的天气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晒的火红红的天,瞬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天空像撕破了一道口子,大雨倾注而下,我飞也似的跑回家,母亲已经落汤鸡一般站在廊檐底下,一动不动的盯着院子发楞,金黄的玉米粒儿被雨水卷裹着流落满院,有些被冲到了院外的水沟里。我不敢正视母亲,瞄了一眼,只见她满脸是水,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气急之下,母亲顺手抓起立在廊檐上的玉米杆,扯着我一顿抽打。雨停了,外面有伙伴儿在玩水,我没敢出去,一是怕母亲,二是自己有错,心里懊悔,不到点灯的时候,我就爬炕上睡了,母亲收拾停当也上了炕,我睡不着,母亲也睡不着,她端着油灯仔细看看我的腿,长长嘘了口气,把我紧紧搂在了她的怀里......

母亲给了我最无私的爱,因为任性,我难免有意无意伤害母亲,八五年的高考攻坚阶段,除了家里那些永远做不完的活,母亲最操心的就是我考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过着让所有同龄人都羡慕的生活,在一次和母亲的闲聊中,无意间听她说过喝茶可以提神,高考预选考试的前一晚,我泡了一杯浓浓的茶水,没成想烙饼似的翻过来滚过去,伴随着考前焦虑怎么都睡不着觉,母亲却比我还焦急,不敢出声摸黑在地上走来走去,反复看钟表,折腾到后半夜我才入睡。为了我能多睡片刻,母亲晚了十来分钟叫醒我,一贯骄纵任性的我气不打一处来,把母亲端在手里的鸡蛋汤一把打翻夺门而去。考完回来,母亲掐点做好了饭菜,我大口大口的吃着,她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中午我睡觉,她拿了把扇子静静守着,想到早上我冲动的行为,觉得很是对不起母亲。

命运不济,每年都差那么几分,高考连连挫败,充满自信的我对前途、对未来,对人生开始怀疑,迷茫、彷徨、不知所措,是母亲苦口婆心的劝慰呵护,她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她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给了我鼓励,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时间过去三十多年了,每每想起母亲对我的理解、宽容,我心里除了感激,更多的是酸楚和惭愧。母爱就像一汪清泉,在或不在都渊源不断的滋润着我的心田。

八九年,我出嫁了,随着爱人远在他乡生活,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母亲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着。我生了孩子,母亲大老远跑来照顾,四十多天几乎没有睡过个安稳觉,消瘦了很多。

她时常劝诫我为人媳应该怎样孝敬公婆,怎样宽容丈夫,怎样和妯娌和睦相处,母亲的教诲我受益匪浅,使我在同婆家人相处的生活中少去了很多烦恼,现在回头想我走过的路,我觉得最理解我、支持我,懂我的人是母亲。

母亲很坚强,在我的印象里,她很少流泪,每次我回家住上一段时间,要走的时候是母亲最难过的时候,一边仔细给我准备行囊,一边又舍不得我走,极力挽留,她总是会送我到村口,看到母亲日渐苍老的容颜,我有时候会禁不住伤心流泪,可母亲会将分明含在眼里的泪,硬生生的憋回去,我知道她是不想远行的女儿,太多的牵挂她。

最让我难忘的是九零年春节,父亲因病在兰州住院,我陪同母亲一起照顾,在一次送饭过马路的途中,为躲来往的车辆,慌乱之下,母亲脚步不稳,差点儿被车给撞了,那一幕至今想起来后怕,好在有惊无险,就在那天母亲哭了,我知道,母亲她多年承受的太多太多......

养儿方知父母心,岁月刚为我披上了成熟的外装,母亲却无力背负满载她艰难旅程的袋囊,对母亲以往的亏欠和自己内心愧疚,我想好好的弥补,母亲人生岁月最后几年里,我努力做着力所能及和应该做的,每年春夏秋冬的衣服,我会在季节到来之前,提早准备好,病了我会第一时间赶回家,需要什么药,我会通过各种渠道买好了寄回去,穿上我做的衣服,母亲很满意,逢人就夸,女儿陪伴着她的日子她是幸福的。我努力的为母亲尽做女儿的孝道,可母亲还是病的不能站起来了。

零五年母亲住院期间,我寸步不离,和弟弟悉心护理,给了母亲很多心理安慰,母亲头发花白,眼神灰暗,形容极其消瘦,身上多处褥疮,每给她清理一次,我心里都似刀割,强忍着我不愿意在母亲眼前流泪,终于有一天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鼓足劲抬起眼皮环顾四周,看看我和弟弟,望着父亲吃力的说,“我不行了,我走了,你的日子咋过,这辈子就把你亏了。”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是母亲留给我们最后的遗言。在与母亲生命最后的这段守望中,我懂得了敬畏生命,懂得了珍惜同亲人之间的感情,懂得了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笑着面对人生。

母亲走了,带着对亲人不尽的牵挂,永远离开了。母亲去世后的数年里,我慢慢体会着母亲一辈子的不容易,“子欲亲而亲不在”有多痛,我尽可能的多照顾父亲,以弥补深藏在心里的缺憾。每看到父亲伟岸的身躯日渐矮缩,步履日渐沉重,神情日渐消沉,我尤其不忍看他的背影,我明白了,懂父亲的人也是母亲。

母亲一生不曾进过学堂,也不会讲深奥的道理,他以实际行动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乐观的人,一个对生活、对家庭负责任的人。她积极的生活态度,坚韧的生活信念,对家庭对儿女的挚爱,对人对事的宽容,永远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母亲他们离开我多年了,可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最后写下满文军那首感人的歌,《懂你》的歌词,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的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的怀抱里,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痛在一起。

此文在2014年夏《懂你》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今天是母亲的生日,谨以此纪念我远在天堂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妯娌   洋芋   农活   祖母   麦子   院子   家务   弟弟   父亲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