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高贵出身遇上父亲严苛教育,叛逆太子下场又该如何?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嫡长子继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尤其是当这位嫡长子资质不错,又深受皇帝喜爱的情况下,不继位的那是极少数。而唐朝有这么一位皇子,身份高贵,贵为嫡长子,却最终在夺嫡之战中落败,究竟是为什么呢?

贵为太子,才能卓越

这位皇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为长孙皇后。公元620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是为太宗皇帝。年仅八岁的李承乾被封为太子。

李世民对这位太子很是疼爱。仅仅是因为李承乾从小体弱多病,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就路远迢迢请来天竺高憎为儿子祈福。李承乾病愈后,李世民又召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西化观与佛寺,还为狱中的囚犯减免罪行。

唐太宗明显是将李承乾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他担心李承乾生长在东宫,百姓的艰难,太子无法看到。于是对太子老师于志宁、杜正伦等人说:“你们辅导太子,平时要多给他讲讲百姓的艰苦,他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勇于直谏。”当然李承乾本人也非常争气,史书记载他有经国安邦之才,赢得满朝文武夸赞。

严苛教育,叛逆太子

但是,李承乾有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他患有足疾。毛病虽然不致命,但是对于一国太子来说,这算是不小的缺陷。随着他年岁渐长,李承乾进入了叛逆期。

这时候唐太宗已经将唐朝所有有名的大儒都请到了东宫,让他们轮流来做太子的老师。然而这片良苦用心其实像是拔苗助长。李承乾越来越难以忍受这些大臣对他毫不留情的训斥。时间久了,李承乾的心态发生了扭曲。

当时李承乾做出了荒唐的事,他喜欢上了一名能歌善舞的男宠。这样事情被唐太宗知道,自然是勃然大怒。李世民立刻下令杀了那名男宠。李承乾非常伤心,竟然想要在宫中为男宠立牌。

荒唐事不止一件,李承乾还引了几个突厥人入宫,与他们密切交往。这样不着调的做法,被大臣弹劾。为了平息大家对太子储位不稳的猜测,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试图以此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末路造反,良苦用心

虽然唐太宗没有明显的易储之心,但是李承乾却时常有危机感。特别是李承乾的弟弟李泰完成了《括地志》后,得到唐太宗的赏识,也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李承乾有了杀死弟弟的想法,但几次暗杀都以失败告终。一不做二不休,李承乾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联合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候君集等人一起起兵,试图逼李世民退位。结果谋反之事败露,李承乾等人反而被抓。

看着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此时已经丧心病狂,唐太宗心痛不已。但他实在忍不下心来杀李承乾,只是下令处死跟随太子谋反的人员。最后李世民把李承乾降为庶人,流放黔州。

在另立太子的人选上,李世民犯了难。他知道,李泰虽然能干但心胸狭隘,如果立李泰为太子,其他两个儿子一定会被杀死。最后唐太宗立了年幼但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他的目的是同时能保住他的三个儿子。公元645年,李承乾在黔州去世。消息传来,李世民悲痛万分,为其罢朝数日,并以国公之礼下葬。

李世民虽然是天子,但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跟天底下普通的父亲一样。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子心切采用了严苛的教育方式,反而把李承乾逼上了绝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严苛   大儒   长孙   汉王   太子   东宫   皇子   长子   叛逆   公元   下场   出身   高贵   儿子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