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其实这才是曹操的精明之处!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夜间趁着大雾,乘草船逼近曹操军营,“草船借箭”骗取了曹操十多万支箭。

那么曹操为何不下令军队向草船发射火箭呢?那样诸葛亮岂不是要全军覆没。曹操为何不这么做?其实,这也正是曹操精明之处,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讲讲这是为什么?

朋友们,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向曹操“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而且也未没发生在“赤壁之战”时。

罗贯中老先生借用东吴孙权的事迹,就是为了要颂扬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真实的“草船借箭”:

据《魏略》记载,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数十万大军在濡须(今安徽无为县)对峙。

久攻不下的孙权心中烦躁,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军水寨前探看虚实,被曹军发现后一顿万箭齐发。

孙权所乘坐的大船几乎被射成刺猬,船上插满了箭,船就向一边倾斜,差点就沉到水里。

幸好孙权冷静指挥,下令大船掉头,使“箭均船平”,有惊无险的脱身返回,还白拣了一船箭回来。

这就是历史上孙权与曹操“濡须之战”。

而在罗贯中老先生《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却变成了诸葛亮:

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于是孙权便想和刘备打算联手抵挡曹魏。

谁知孙权手下大都督周瑜,虽然智勇双全,但心胸狭窄,特别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总想找机会除掉诸葛亮。

周瑜借口说军队需要大量的箭,让诸葛亮在10天之内造出10万只箭。

却没想到诸葛亮说不用十天,只需三天的时间就足够了。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于是,周瑜直接便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军令处罚,自己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结果两天过去了,不见诸葛亮有一点造箭的动静。

周瑜心想:诸葛亮肯定造不出来了,到时候你就等着受罚吧。

周瑜为了谋害诸葛亮,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又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后,诸葛亮便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支箭?还望先生救我!”

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道:“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不慌不忙的说道:“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个士兵。

船还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再支立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支箭上交。

不过,这件事千万不能让你家周瑜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验了。”

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邀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诸葛亮吩咐把士兵用绳索把船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晚上江上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对面都看不见人影。

在距离曹操军营咫尺之遥的时候,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摆出要进攻的姿态。

曹操以为东吴军队来进攻,又怕雾大中了埋伏,就连忙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一起向江中放箭。

只见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继续受箭。

这时天快亮了,太阳也出来了,雾马上就要散了,诸葛亮下令让船队赶紧往回开。

20条小船满载而归,两边的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也有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箭的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在临走的时候,诸葛亮还让大家一起喊道:“谢谢曹丞相借箭”,此时,曹操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当鲁肃回到吴营后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朋友们,这个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射诸葛亮的草船呢?是不是罗贯中老先生在此处有所疏漏呢?

其实不使用火箭,这也正是曹操的聪明之处,为什么呢?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讲讲:

第一、火箭准确度不够;

火箭要比普通的箭沉一些,因为火箭的箭头都包裹了油布,所以射程要比普通的箭短一些。

火箭使用的场合多用在攻坚和阵地战,以及摧毁军事目标(如粮仓)为任务的战斗中。

还有,当天晚上江面上的风很大,肯定会影响火箭的精准度,大量的火箭会直接掉入水中,并不能将船只点燃,所以曹操没有选择火箭;

第二、火箭制作不容易;

想要制作一只火箭,程序非常繁琐,而且成本也是相当大的。

首先,要用油布缠绕在箭矢之上,然后再沾上一些火油,最后再将其点燃、发射。

还有,在三国年间油脂很金贵的,在当时榨油提炼技术很是低下,主要用的是动物油脂,要用水煮法来提取,费了很大劲才能提取出一丁点油脂。

所以像火箭这种“高成本装备”,也只有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才用。

第三、火箭容易误伤自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江上的大风对曹操阵营来说是逆风。

如果贸然的使用火箭,虽然将敌方的船烧着了,诸葛亮等人可以乘小船逃走。

而带着火的大船可以直接冲向曹军阵地,肯定也会给曹操带来惨痛一击,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使用火箭会暴露目标。

火箭自身带有火花,弓弩手射出火箭后,火光会将岸上的情况照的清清楚楚。

曹操本来就害怕有伏兵,射出火箭之后,火光就会先暴露自身位置,岸上的部队就成为江中射手的活靶子,这无疑又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所以说,曹操这样行事缜密的人,怎么可能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因此,曹操选择发射普通的箭,无疑都是即经济又最稳妥还最聪明的选择,他只要使用弓箭把船只逼退即可。

结语:

一场“草船借箭”既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又可以了解曹操的阴险狡猾。

“草船借箭”也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诸葛亮也正是利用了曹操的疑心才得手,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过人胆识和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草船借箭   东吴   火箭   油布   靶子   大船   船上   老先生   油脂   精明   士兵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