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被饿死的齐桓公

尊奉天子、九合诸侯、驱除外辱、捍卫中华。

齐桓公一生,其实他只做了一件事:称霸,称霸又分为两步:富国强兵和尊王攘夷。

他一直都在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争霸的过程中,没有蓄意谋取物质利益,

他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很多都是为了“荣誉”而看淡生死和得失的人,比如“二桃杀三士”“漆身吞炭”以报知遇之恩的故事。

齐桓公身上也自然有这个时代的诸多痕迹,他的性格、思维方式以及处事原则,都受到这个时代比较大的影响。

同时齐桓公注重人才、礼贤下士、关注民生为齐国的称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是个昏君、国人充满怨恨,多有不满,随时有可能发生叛乱。

公子小白(齐桓公即位前的称呼)和公子纠皆出国避难。

齐国公孙无知发动叛乱杀死齐襄共后也很快被杀,齐襄公死后没有子嗣,首先拥有继承权的是公子纠,但是公子小白也打算与公子纠进行君位争夺。两人谁先达到齐国,谁就是齐国国君!

于是两人立刻往回赶,公子纠身边的管仲决定在半路射杀公子小白。管仲一剑正好射在公子小白腰带上的一个挂钩上面,公子小白翻身跌落车下,假装中箭身亡,骗过管仲。

管仲将公子小白“中箭身亡”的消息带给公子纠后,他随之便放慢了速度。而此时公子小白却在马不停蹄地向齐国赶去。到达齐国后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鲁国为了公子纠出兵齐国,鲁国大败。

齐桓公让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信,令其杀掉公子纠,交出管仲。鲁庄公已见识了齐国的军力,便杀了公子纠,而管仲则被装进囚车,送往齐国。

鲍叔牙十分了解管仲的才能,有个成语“管鲍之交”便是说的他们两个的故事。

齐桓公因为管仲射杀自己的事情对他恨之入骨,鲍叔牙劝解道:“管仲有匡世济民之资,当初也是因为忠于旧主公子纠,这么有才能又忠心的人君上何必耿耿于怀呢。齐桓公比较爱惜人才所以对鲍叔牙的建议也比较看重当时口头答应了不杀管仲。

原本齐桓公想让让鲍叔牙担任国相,但鲍叔牙历数了自己与管仲相比各方面的不足,建议立管仲为相。在鲍叔牙的大力举荐下,齐桓公用非常隆重的“郊迎”大礼迎接管仲。所谓“郊迎”,就是出城到郊外迎接,历史上从帝王那里享受过这种待遇的人屈指可数。而后通过一次长谈,齐桓公发现管仲果然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才。

很快就任命管仲为国相。在齐桓公的大力支持下管仲对齐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管仲对军队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他的改革在切中要害的同时没有触犯某些权贵的利益,管仲在齐国的改革一直顺风顺水,而且一直有人受益,可见管仲的能力之强。管仲的精心打理下,经济改革卓有成效,齐国因此一跃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齐桓公也经常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喜欢微服私访,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头因贫穷家里有5个孩子都是光棍,就从宫中选出5个宫女令其完婚。又将公宫中数以百计的宫女遣返回乡,让她们出宫后尽快成婚,并以法令的形式规定男子三十岁必须娶妻,女子十五岁必须嫁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男不婚、女不嫁”的社会问题,并增加了齐国的人口。齐桓公还秉承着礼贤下士的原则。曾五次登门拜访,才见到了一个素有贤名的平民。

齐桓公对于不尊重他的诸侯、不遵守他制定的制度的诸侯、不尊重周王室的诸侯,均一一征讨,在中原诸侯国遭遇游牧民族入侵的时候也果断出击提供帮助。

在帮助燕国击退游牧民族山戎人后齐桓公什么报酬都不要,燕庄公被齐桓公的魅力所折服,在送齐桓公回国的时候,送着送着就送到了齐国境内,按照当时周礼诸侯向送是不能出国,一旦出国就是严重违规。齐桓公随手一挥将方圆百里的齐国土地划给了燕国。以保全两国国君的名节。

齐桓公也极力维护自己心中的“秩序”周惠王想要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小儿子,破坏了君位传承的制度。于是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会盟,相约维护太子郑的储君之位,并且一住就是几个月。最后太子地位得以保全。因为齐桓公和诸侯们的齐心协力,周惠王一直驾崩都没敢再提废长立幼的事。周惠王死后,太子郑最终在齐桓公的保护下继位是为周襄王。

齐桓公的九次会盟“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所谓“兵车之会”,是说与会各国都携带兵车,氛围并不是很好,所谓“乘车之会”,是指诸侯在参加会盟时只带着少量亲随,气氛比较融洽

第一次,(公元前681年)乘车之会,北杏之盟。

第二次,(公元前678年)乘车之会,首次幽地之盟。

第三次,(公元前675年)乘车之会,鄄地之盟。

第四次,(公元前667年)乘车之会,二次幽地之盟。

第五次,(公元前656年)兵车之会,召陵之盟。

第六次,(公元前655年)兵车之会,首止之盟。

第七次,(公元前653年)兵车之会,宁母之盟。

第八次,(公元前652年)乘车之会,洮地之盟。

第九次,(公元前651年)就是让齐桓公达到辉煌顶点的葵丘会盟,此时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正式得以确立,他因此成为当时的中国最有权势的人。

第九次会盟以后齐桓公做了3件事

平定晋国之乱;

平定王子带之乱;

号令诸侯驱逐北戎,保护周王室。

晚年的齐桓公,随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甚至想要进行天子级别的帝王才能进行的祭祀。

封泰山、禅梁父, 管仲及时劝阻了齐桓公。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听从管仲生前的忠告将竖刁、易牙和公子开方赶出了齐国公宫,可是,很快齐桓公就支持不住了:没有易牙,他吃不香;没有竖刁,他睡不香;没有开方,他闷闷不乐……于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召回了三人。

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因疾病加重而卧床不起,掌管宫廷事务的竖刁便趁机控制了公宫,然后联合易牙,取得了宫廷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随之,他们将病重的齐桓公囚禁在公宫角落,并在院中垒砌高墙,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齐国诸公子在听闻齐桓公病重后,纷纷来到公宫门前,请求见君父一面。竖刁和易牙他们矫传齐桓公命令,拒不接见。于是,诸公子一个个人心不稳,随之开始拉拢各方势力,大打出手。

齐桓公被在公宫深处,经常没有食物吃,身体越来越虚弱终于,这一年的冬十月,齐桓公在饥饿、病痛和悔恨中离开了人世。

由于齐国内乱朝政不稳,发现齐桓公尸体的时候已是他死后的第67天,而后齐国一步步衰落。

齐桓公死后,诸侯各国开始为霸主之位而征战不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管仲   国君   礼贤下士   齐国   游牧民族   宫女   公元前   诸侯   霸主   太子   公子   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