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放开限购、限售,2023年房价会猛涨么?

2023年,是经济复苏年。

2022年年关,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几个“重磅消息”。

东莞市全域放开住房限购,南京放松主城区限购政策,并优化二套房首付比例。

房地产松绑大势所趋,陆续有广州、西安、成都等大城市放松限价、限售,更有一大批三四线城市,全面放开限售。

2022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此前官方提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些自媒体作者和房地产从业者开始畅想,新的一年,房地产业重回往日荣光。

憧憬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房价过高、房地产过剩与群众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

对于绝大多数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一二线城市的房子依旧遥不可及,三四线城市地段好、配套齐全的房子,照样买不起。

疫情之下,房价未降,群众收入却在下滑。多个行业艰难恢复,失业人数增多,导致房地产供需之间的矛盾在扩大。

大量的新楼盘停工、延迟交房、甚至烂尾,二手房数量激增,去库存的压力与日俱增。

处在这样两组不可调和矛盾之下的房地产业,2023年能否有起色,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这是会议定下的总基调。

其中扩大内需是主要抓手,排在第一位。会议明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内需和消费,首要的是衣、食、住、行,再者是教育、医疗、养老三大块,而后才是文、体、旅、艺术、服务、奢侈品等相对低次要级的消费。

过去30年的历史证明,房地产是拉动内需和消费的绝对主力军。

对于绝大多数购房的普通家庭,房子掏空一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的钱包,并背上20至30年的债务,需要持续不断透支一家人未来的收入,提前消费。

房地产市场化的机制下,住房与教育、医疗、购物、出行等人们的生活需求,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也由此,房地产业与其紧密相关的多个产业,结成产业链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V卢克文,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劳荣枝、吴亦凡、房地产》中说,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房地产有其特殊的历史功绩。

1962至1975年,在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后,我国出现了第一波婴儿潮,连续多年的出生人口数在2000万以上,人口总数快速增长。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波婴儿潮步入成年,彼时改革开放才开始不久,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国企改制的浪潮下,大量工人下岗,整个社会无法消化这么多的劳动力。

加上社会放开,各种思潮涌入,那时案件侦办手段和打击犯罪力度,远不及现在先进,恶性犯罪突然暴增。

沿海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此时起步,将大量的劳动力消化掉。农民打工潮兴起,其中绝大多数农民工均在城市从事建筑业及其相关的行业。

房地产业的兴起,也为地方财政带来源源不断的土地收益,经济得以快速循环。房地产业迅速成为资金的蓄水池,为经济的腾飞提供动力。

房地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保障了政府财政需求,同时也让大量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道路更宽阔,城市面积逐渐扩大,人口迅速增多,医疗、教育、文化、卫生资源向大城市集中,交通愈发便利……

重要的是,房地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闲散劳动力大幅减少,有工作,有钱赚,恶性犯罪事件由此大幅减少,加上城市监控系统逐渐完善,治理水平升级,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卢克文得出结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劳荣枝这样的悲剧事件越来越少。

同时,房地产业产生的大量的社会财富,使得资本迅速往少数人身上集中,形成富豪阶层。他们中有些人,道德沦丧、人性扭曲、以玩弄他人取乐,妄图凌驾于法律之上,践踏他人权利,吴亦凡就是其中的代表。

于此同时,房地产业的一路狂飙,滋生大量泡沫,房价虚高,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投资过热又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

2023年,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稳定,最大的行动,是化解风险,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

那些盼着房地产业复苏、甚至重回昔日荣光的人,恐怕要失望了。房价不会猛涨,也不会猛跌,除了官方资本救市、化债、转债,也不会有大量的社会资本注入。

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群众口袋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业。

其次,出生人口下滑,结婚率的降低,导致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也在降低。

第三,“住房不炒”的根本政策下,房产已经失去投资的价值,逐渐回归居住属性。

第四,房地产头部企业的负债过高,债务风险过大,整个市场面临的危机,并未解除。

最后,疫情仍未过去,经济亟待复苏,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消除,消费、扩需,更加趋于理性。

1月1日,许家印在恒大内部,致信全体员工,表示:“2023年是恒大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千方百计保交楼的关键年。”新的一年,要努力拼搏、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全面正常施工、恢复销售、恢复经营等各方面工作。“我们一定能完成保交楼任务,一定能偿还各种债务、化解风险,一定能开启涅槃重生的新篇章。”

当天,2022年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市值前500强公布,中国恒大榜上无名。榜单前40名,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

排名最靠前的是香港的新鸿基地产,位居第45位,市值为2764.52亿元。大众熟悉的华润置地排名61位,市值为2277.22亿元,龙湖集团排名127位,碧桂园排名300名开外……

房地产业“造富”时代,已经远去。

愿发布的内容对您有益,感谢您的关注、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房价   房地产市场   市值   债务   房地产业   房子   需求   城市   经济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