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老金调整,企退人员涨10%,事退人员涨5%,可行吗?


视频加载中...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关于调整水平和调整办法规定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全国调整比例按照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确定,各省以全国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第二,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

第三,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应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

第四,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继续确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

另外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

最近有不少退休人员提出疑问:2023年养老金调整,企退人员涨10%,事退人员涨5%,可行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企业退休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待遇的核定都是遵循着长缴多得和多缴多得的原则。

因此不管是企业退休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高低都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总体来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水平,要略高于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作年限,普遍比企业职工的工作年限长,主要原因在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具有较高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缴费档次,普遍比企业职工的缴费档次高,主要原因在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档次严格按照社保法的规定,按照实际收入申报缴费基数参加社会保险,而绝大多数企业职工一般是按照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参加社会保险。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2021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全国31省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用基数是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确定,职工缴费基数是以职工本人工资确定。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申报缴费基数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

第二,本人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

第三,本人月平均工资介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至300%之间的,按照本人月平均工资申报缴费基数。

那么,2022年退休的人员,如果2023年养老金调整时,企退人员涨10%,事退人员涨5%,能够上涨多少养老金呢?

首先,以江苏省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参考,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9594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5739元,江苏省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8309元,江苏省过渡性养老金系数为1.3%。

假设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前月平均工资约为9594元,其中职务职级工资为6000元,津贴和补贴为3594元,工龄40年,2022年达到60岁办理退休,实际缴费年限为8年,视同缴费年限为32年。

按照实际收入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平均缴费指数约为:9594÷8309=1.2,不考虑定期增发的影响因素。

按照老办法核定的养老待遇约为:6000×0.9+3594=8994元。

按照新办法核定的养老待遇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养老金部分每月领取的金额约为:8309×(1+1.2)×0.5×40×0.01=3656元。

二是过渡性养老金部分每月可以领取的金额约为:8309×(1+1.3)×0.5×32×0.013=3975元。

三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每月可以领取的金额约为:9594×0.08×12×8÷139=530元。

四是职业年金部分每月可以领取的金额约为:9594×0.12×12×8÷139=795元。

以上合计就为新办法核定的养老待遇,合计约为:3656+3975+530+795=8956元。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老办法核定的养老待遇高于新办法核定的养老待遇,那么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照老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约为8994元。

假设某企业职工,退休前月平均工资为5739元,工龄40年,2022年达到60岁办理退休,实际缴费年限为31年,视同缴费年限为9年。

按照实际收入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平均缴费指数约为:5739÷8309=0.7,其可以享受的养老待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养老金部分每月领取的金额约为:8309×(1+0.7)×0.5×40×0.01=2825元。

二是过渡性养老金部分每月可以领取的金额约为:8309×(1+1.3)×0.5×9×0.013=1118元。

三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每月可以领取的金额约为:5739×0.08×12×31÷139=1229元。

以上合计就为该企业职工每月可以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合计约为:2825+1118+1229=5172元。

其次,如果2023年养老金调整时,企退人员涨10%,事退人员涨5%,按照上述情况来看,对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预计可以上涨的金额约为:8994×0.05=450元。

对应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预计可以上涨的金额约为:5172×0.1=517元。

再次,以江苏省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作为参考,其中规定:

一是定额调整每人每月增加27元。

二是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缴费年限15年及15年以下的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1.4元;15年以上至25年以下(含25年)的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2.2元;25年以上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3.8元。

三是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按本次调整前本人基本养老金的1.2%增加。

四是年满70周岁不足75周岁、年满75周岁不足80周岁以及年满80周岁以上的退休、退职及领取定期生活费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发20元、28元和36元。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对应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可以享受的养老金调整包括,定额调整27元,工龄挂钩调整:15×1.4+10×2.2+15×3.8=100元,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约为:8994×1.2%=108元,合计可以上涨的金额约为:27+100+108=235元,涨幅约为235÷8994=2.6%。

对应企业退休职工,定额调整27元,工龄挂钩调整:15×1.4+10×2.2+15×3.8=100元,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约为:5172×1.2%=62元,合计可以上涨的金额约为:27+100+62=189元,涨幅约为189÷5172=3.7%。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如果2023年养老金调整时,企退人员涨10%,事退人员涨5%,将会造成养老金上涨水平过高的现象,不符合社会保险法第18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因此,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如果2023年养老金调整时,企退人员涨10%,事退人员涨5%,将会造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预计将超过2022年和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规定的全国调整比例高限。

第二,养老金上涨水平过高,如果超过物价和工资的上涨水平,将会导致通胀的可能。

第三,养老金上涨水平过高,将会导致养老基金加大支出,进而影响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

第四,不符合养老金调整通知中明确的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的原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评论,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养老金   人员   基数   社会保险   金额   月平均   机关事业单位   职工   基本养老金   工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