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子六人的徐温,为何选择养子继承大业?

五代十国,吴国权臣徐温为何选择养子徐知诰当继承人?

答案只有一个:养子孝顺!

所以说,万事孝为先,只要孝顺,养子也能继承大业。

徐温

徐知诰就是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昇,他能当徐温的接班人并创下南唐三千里江山,与他的孝道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他孝敬养父母是他能够在乱世生存立足、成长发展、建功立业、继承大统等这一切的基础。

徐知诰小名彭奴,888年十二月二日生于彭城,六岁父母双亡,后遇到杨行密并被其收为养子。

后杨行密就把他送给大将徐温当养子,并对徐温说:“这个孩子质朴聪颖,和别的孩子很不一样,现赐给你为养子。”

徐温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徐知诰。

据史料记载,徐温除养子徐知诰外,共有亲子六人,都没有徐知诰年纪大。但其长子徐知训被称为“三郎”,养子徐知诰则被他称为诸子的“二哥”。故此徐温在徐知训之前应该可能还有一个年长于徐知诰但却幼年夭折的儿子。

在这7个儿子中,徐知浩最为孝顺,他侍奉徐温,勤谨孝敬远远超过徐温的其他几个儿子。

史书说“知诰事温,勤孝过于诸子。”

徐知浩从小就酷爱学习,他为养父徐温总管家务时,就忙中偷闲读书习字操练骑射,立志将来能有更大作为。

《全唐诗》卷八录徐知浩诗作一首《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徐知浩以灯自喻委婉含蓄地向养父表白,希望得到养父的重视和栽培,决不辜负养父的大恩大德。

徐温见为首诗了也非常惊异,所以更加器重徐知诰,这年他刚才刚 9岁,可见其大志已有。

《资治通鉴》卷二六O记载了一个徐知诰与徐温的小故事,足见徐知诰对徐温的孝心。

上面是这样写的: “尝得罪于温,温笞而逐子;及归,知诰迎拜于门。温问:'何故犹在此?'知诰对曰: ‘人子舍父母将何之!父怒而归母,人情之常也。’温以是益爱之。”

这是说,有一次,徐知诰不小心得罪了徐温,徐温鞭打他并赶他走。等到徐温回到家里,徐知诰跪在门口迎接。徐温问他:“为什么还在这里?”徐知诰流着眼泪回答说: “做儿子的离开了父母还能到哪里去呢!父亲盛怒时候就先回到母亲的身边,这是人之常情。”

徐温因此更加疼爱徐知诰,让他掌管家中事务,家里的人没有不听他话的。

徐温的妻子李氏,也就是徐知诰的养母,因与徐知诰同姓,鞠养甚至。

徐温有病了,徐知诰和妻子全天24小时在病床边伺候,始终不离半步, “晨夜侍旁不去”。

知诰对徐温的孝敬,不仅在生病时,在平时也是侍奉弥谨。《五国故事》卷上载:徐温入觐,住于徐知诰家中。知诰“侍奉弥谨。(徐温)初更睡觉,见有侍于床前者,问之。曰:知诰。温因遣其休息,知谐不退。及再寤,又见之,曰: “汝自有政事,不当如此以废公家之务。”知诰乃退。及温中夕而兴,又见一女子侍立,问之。曰:徐知诰新妇。亦劳而遣之。

大意是说,徐温住在徐知诰家里,睡觉的时候,知诰在床前侍奉,后徐温让他去忙政事,知诰这才敢退去。但他又安排妻子在床前侍奉徐温,这样的尽心孝顺,让徐温非常感动。

徐温尝语家人道:“此儿为人中俊杰,将来必远过我儿。”自是益加宠爱,知诰亦事温性谨。

909 年三月,徐温认为金陵地势优越,战船聚集,派他的养子徐知诰前去治理昇州(今南京)。

912 年五月,24 岁的徐知诰因功任昇州刺史。徐知诰为徐温做事非常谨慎,任劳任怨,有时通宵不解衣带,徐温因此特别喜爱他,常对其他几个儿子徐知训、徐知询、徐知海、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说: “你们为我做事能够像徐知诰吗?”

912 年五月,徐温被吴国任命为管内水陆马步诸军都指挥使两浙都招讨使、守侍中、齐国公,国家的各种军政事务都由他决策,徐温自此大权独揽。

徐温去世后,徐知诰继承他的大业,统治吴国,后禅让称帝,建立南唐。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万事孝为先,没有孝道,怎能成就事业?

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还能关心爱护别人,去积德行善吗,去爱护百姓,去治理好国家吗?

孝顺父母,养子也能当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养子   南唐   养父   吴国   诸子   政事   孝道   大业   亲子   家里   儿子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