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病毒是一种尺寸小于0.2μm,无核糖体,不具备独立代谢能力,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比细菌等其他微生物更容易变异,具有强耐药性和抗药性的物质。


1,那对于病毒的感染

病毒在宿主体外呈现为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能力,一但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感染新的宿主;


2,病毒根据专性宿主分类:


动物病毒:流行感冒 、水痘、麻疹、流行性肺炎;
植物病毒:番茄丛矮病、烟草花叶病、小麦黑穗病;
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
藻类病毒(噬藻体):蓝细菌内的LPP1-2;
真菌病毒(噬真菌体):啤酒酵母、伞菌、青霉等



3,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蛋白:是病毒粒子的外壳,保护病毒核酸活性;
核酸:RNA或DNA。植物病毒大多含RNA,噬菌体大多含DNA。主要为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类脂和糖类:主要用于凝血素,启动感染过程,诱生免疫保护和中和抗体;


4,病毒的繁殖

吸附、侵入、复制和聚集(装配)、释放。


5,理化因子对病毒的影响


物理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高温:由于对热不稳定,55~65摄氏度时,几或十几分钟灭活;温度主要影响蛋白质衣壳,阻碍了病毒的吸附,降低了病毒的感染力。环境中的蛋白、粘土、矿物、土壤、金属阳离子可保护病毒免受热的破坏作用。低温对病毒无灭活作用。
干燥: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

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体内灭活:抗体:特异蛋白。 干扰素:糖蛋白
体外灭活:pH6.0 ~ 8.0 :稳定,pH5以下或pH9以上:迅速失活;


6,病毒的应用
病毒除用以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外,还可利用昆虫病毒和噬菌体预防、治疗和控制动、植物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噬菌体   病毒   宿主   核酸   抗体   体外   细菌   蛋白   因素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