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试验田”持续“上新” 不断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创新,是深深根植于科创板的血脉精神,更是助力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引擎。开市三年多以来,科创板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多项创新制度,累计支持500余家“硬科技”企业上市发展,创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多项第一:第一家未盈利企业上市,第一家红筹企业上市,第一家特别表决权架构企业上市,第一家带期权上市,第一家存托凭证上市,第一家A股分拆A股上市,第一家转板上市,第一家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第一单询价转让首发前股份,第一次在交易所市场引入“集中竞价交易+做市商交易”的混合交易机制……创新带来活力,创新提升韧性。

IPO制度:不拘一格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

科创板多元包容的上市制度,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量身定制”的选择,不拘一格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发展。

在科创板IPO制度支持下,我国制造业领域已培育出一批掌握前沿核心技术优势、具备国产替代实力的优质企业,其中不乏技术转化周期较长但市场前景可观的潜力型企业;与此同时,已在境外上市的优质红筹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境内投资者的价值认同。科创板设置的五类上市标准,与“硬科技” 企业的生命周期和发展特点高度契合,对特殊股权结构、红筹架构更具包容度。已上市的501家科创板公司中,已汇聚了46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18家分拆上市企业、1家转板公司和1家发行存托凭证企业。

对于产品处在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且长期亏损的科技型企业而言,科创板“市值+研发成果”的第五套标准极具吸引力。截至目前,累计18家创新药企业和1家创新医疗器械企业选择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22年前三季度,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中,11家公司的产品销售持续放量,超半数公司营业收入已突破1亿元。事实上,46家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上市后整体业绩均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相关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为944.33亿元,同比增长27%;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再融资制度:畅通上市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

科创板再融资制度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科创债等方式,进一步募集发展资金。在境内融资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出GDR等境外融资方式,支持企业更好利用国际资本。便捷高效的再融资制度,进一步推动企业在上市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 行业发展迅速、产品基础较好的成熟型企业角度看,科创板便捷高效的再融资制度,更有助于扩产增效,建立竞争优势。开市以来,三成科创板公司推出再融资预案,已完成再融资规模突破1千亿元。其中,9家科创企业积极运用小额快速再融资“快车道”,自上交所受理至获得证监会注册批复平均仅需28天,大大提升融资效率。在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等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领域,大全能源、容百科技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再融资拟募资金额均超50亿元,及时把握硅料、正极材料高景气机遇,大举扩产。其中,容百科技已于2022年发展成为全球首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单月销量超万吨的企业。半导体硅片制造龙头沪硅产业正积极试水再融资新路径,扩大科创产业辐射作用。作为首单申请发行科创债的公司,公司拟募资15亿元用于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和相关项目建设,目前已获上交所受理。

与其同时,随着上交所制度型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GDR亦成为科创板公司走向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全球资本的新渠道。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已有5家科创板公司发布筹划GDR发行的相关公告,其中,杭可科技GDR发行方案已率先取得瑞士证券交易所的附条件批准。据了解,还有多家公司也有发行GDR的意愿。

并购重组制度:支持科创企业外延式发展 科创板并购重组制度突出科创定位,引导科创板公司聚焦科创领域,通过外延式发展建立产业协同、提升技术实力,同时也有效预防了盲目跨界、无序扩张等并购乱象在科创板重演。

目前,科创板首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首单现金收购类重组以及首单小额快速并购交易已相继落地,相关交易均围绕科创板公司的同行业或上下游展开,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其中,作为科创板首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主营检测设备的华兴源创以11.5亿元对价收购智能检测设备企业欧立通,拓展上市公司产品品类,有效吸纳下游优质消费电子客户资源,推动产业整合。收购后,业绩带动效应明显,华兴源创2022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1亿元,其中欧立通贡献近三成净利润,成功切入苹果公司智能穿戴领域供应商链。先惠技术则是科创板首家试水现金重组的公司,其收购的标的公司宁德东恒在收购完成后,已同宁德时代签订7.55亿元订单,预计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从科创板首单小额快速并购交易看,主营业务为医药CMC业务的皓元医药也通过收购药源生物,实现向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布局。

股权激励制度:让科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建立实力过硬、结构合理的研发人才 团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作为科创板公司与科技人才价值共享的纽带,科创板股权激励制度体现出灵活、便捷、高效的特点,让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开市以来,超5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后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覆盖员工超7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多家科创板公司已建立常态化股权激励机制,例如,LED驱动芯片龙头晶丰明源推出6期股权激励方案,覆盖公司超九成的员工。梳理科创板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不难发现,科创板特有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以其便捷高效的特性,成为科创板公司的主要激励工具。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公司股权激励的业绩指标设置兼顾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在常见的财务指标之外,还增设产品研发进展等非财务指标作为考核标准,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例如,澜起科技就将MXC芯片完成量产版研发并实现出货作为考核条件,纳入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对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以2021年12月底前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183家公司来看,其2021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和73%,均高于科创板整体增长水平。

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对科创企业的适应性和友好度

科创板持续信息披露制度针对科创板公司特点,提供差 异化、适应性的制度安排,提高友好度;允许企业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和企业实际情况,对商业秘密、商业敏感信息等予以豁免披露或迟延披露,避免不当披露损害企业利益;鼓励科创板公司自愿披露信息,促进价值传递,体现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改革内涵。

持续信息披露充分反映科创企业特点。科创板定期报告披露模板大幅提升科创属性披露篇幅,细化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人员结构等披露要求,“含科量”显著高于其他板块。针对科创企业经营不确定性高的特点,科创板相应强化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对行业及经营风险披露要求,引导科创企业及时披露。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安排更具适应性。科创板上市规则吸纳红筹创新试点经验,支持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和诺诚健华3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调整适用境内信息披露规则,在季报披露时限、业绩预告及内控审计报告披露等方面提供灵活度。科创板上市规则允许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在4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适用“收入+净利润”的退市要求,为企业抓紧推动产品研发和商业化预留空间。

信息披露豁免制度有利于企业保护商业秘密、商业敏感信息。对于商业秘密、商业敏感信息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秘密的信息,《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5.2.7条允许科创板公司按照规则要 求暂缓或豁免披露,从而赋予科创板公司信息披露的自主权,支持公司合理保护商业秘密、更好维护国家安全。

自愿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价值传递。2022年,251家科创板公司根据科创板自愿信息披露指引的要求,发布自愿披露公告近1000份。其中,半数公告以研发进展为主题,两成公告为签订合同业绩预告、主要经营数据等,多维度展现科创属性、成长属性与价值属性。科创板公司对标国际先进实践,率先编制并自愿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其中,科创50指数成份公司均在2022年单独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展现企业践行绿色发展成果。

交易制度:更好发挥市场稳定功能

近年来,科创板机构化程度快速提升,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长线资金持续增配科创板,跟踪科创板相关指数的ETF基金规模已破千亿。科创板二级市场生态的不断优化,也得益于科创板做市商、询价转让等创新交易制度的持续培育。

做市商制度提升市场活力。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科创板做市业务运行平稳,市场反响良好,做市规模逐渐扩大。截至目前,共有14家做市商为92只科创板股票提供做市服务,市场流动性得到一定改善,价格发现和市场稳定功能得到初步发挥。据数据统计,首批42只做市标的上线后30日区间日均换手 率为1.82%,较上线前30日提升0.6个百分点。扩容后,除上线未满一周的交易标的,近五成标的股做市前后周换手率有明显提升,过半数周成交量增长。

询价转让制度增强市场韧性。作为创新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接力棒”,科创板询价转让制度支持30家公司的51批股东实现有序退出,总成交额达247亿元。一方面,询价转让制度畅通股东及创新资本退出渠道,其设置的受让方受让后6个月锁定期,为股东减持搭建“泄洪区”。在实践中,股东实施询价转让的转让价格平均为市价的九折,转让数量平均为公司总股本的2%,明显降低市场冲击。另一方面,询价转让制度还体现出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支持企业在合理定价下引进公募基金、QFII等境内外长期投资者,优化公司投资者结构。例如,中望软件股东通过询价转让减持公司6.31%的股份,吸引了诺德基金、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等14家境内外知名机构投资者认购。

进入“500+”时代,科创板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制度创新仍在“进行时”。在充分总结吸收创新制度运行实践的基础上,科创板将进一步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持续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询价转让以及交易机制等各项创新制度,努力打造“规 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试验田   市场   高效   商业秘密   韧性   资本市场   净利润   标的   股东   业绩   活力   规则   领域   制度   报告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