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民国时期的那些事儿系列之十四:永登乡绅高贻式的传奇故事

永登民国时期的那些事儿系列之十四:永登乡绅高贻式的传奇故事

作者:苗汀 周厚澎

民国二年(1913年),兰州府改为兰州道,而平番县(永登)则为河西道管辖。经历了整整一年的社会动乱和时代嬗变之后,人们开始向往三民主义,追求自由和民主下的新文化、新知识和新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平番县议会如期召开。

当平番县各区议会代表,陆续前来参加会议期间,就有一个新的人才发现。只见在议会代表中,有一个年轻英俊的年轻人进入了大众视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个年轻人年仅19岁,在当时的平番县的众参议议员中,还是最年轻的一位议员。可见其人聪颖过人,不可小觑。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后生可畏也。

这个年轻的人才不是别人,正是平番县城四大家族之一,高氏家族继承新人,锋芒渐露平番永登政商界的高贻式。

高贻式(1894一1948年),字钰如,以字行。出生于中堡塘土湾村。后在永登县城建有高家大院。曾任国民党永登县兵站站长、国民党永登县第一区(枝阳区)区长。可以这样说,高贻式在政界和商界均有参与,也是永登著名的绅士。

高贻式的父亲叫高禄,曾担任百户长、千户长、后辞职回乡,重振祖业­­­——茶叶贸易。往返于湖湘和陇原之间,被兰州道彭英甲所器重,委以茶商总代理权,后在平番县城被推选为平番县商会会长。

民国二年(1913),年仅19岁的高贻式,就任平番县议会议员。这为高贻式步入政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生活磨难和岁月考验,五年后,即民国七年,高贻式当任甘肃省第二届议会议员。

做为一个官员,高贻式特别关注地方民生。在民国时期的永登,民间就有这样的一句口头禅在流传:高家大门上的炒面——指着的哩。而这高家大门,就是现在中堡镇塘土湾的高贻式的故居之地。据老一辈永登人讲述:民国期间,高贻式家道富有,且乐善好施,凡是路过塘土湾村的男女行人,只要饥饿难耐,高家人便以一碗炒面相送,用于周济。此义举一直沿传十余年,受到十里八乡人们的赞誉。遂在民国十七年,高贻式被甘肃省政府委任命为平番县赈务会地方委员会委员长。而正好也是这一年,高贻式正式当任国民党永登县第一区(枝阳区)区长。

做为一个乡绅,高贻式特别重视地方文化教育。在民国四年(1915),高贻式捐其在大川黑林村土地十石(320亩)作为学田,创办道顺义学。民国九年(1920),又捐资展修大川初级小学校舍,增其式廊。

民国二十七年(1938),高贻式在永登县城内上巷子(今友好街北段的县幼儿园旧址,旧时又称:十王庙巷子)创办了一座小学。小学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贻式小学。是属于初级小学教育范围。这在当时的永登教育界,掀起了不小的社会新潮响。而这学校的建校费用、教师薪水、学校杂费、学生学费等一切费用,均由高贻式个人负担。贻式小学即现在的城关二小的前身。旧址在解放后改建为永登县幼儿园,成为永登县规模最大的正规幼儿教育学校。

做为一个商人,高贻式经营工商业和房产业,并子承父业经营茶叶生意,继续将祖上所遗留的在湖南的一座茶山经营得非常良好,以生产“裕亨茶”为主,其生产的“裕亨”字号茶叶,是永登县最早的“工商注册商标”之一。行销陕甘宁新。据说高贻式此人在茶叶上经商有道,每年从湖南等地贩运茶叶、布匹到永登、青海等地销售和批发。利润颇丰。并在这期间,高贻式发起了修缮和修建永登青龙山的古建筑体群落。

民国三十四年(1945),高贻式任永登县第一届参议会副参议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当选为永登县第二届参议会参议长。民国三十七年(1948)高贻式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家族事业后由其长子高乾(时任永登国民党党部执委)接管,直至1949年永登解放。

(关注后续,关注原创)

永登民国时期的那些事儿系列由兰州玫瑰天涯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永登   乡绅   永登县   兰州   参议   议会   议员   国民党   民国   事儿   茶叶   民国时期   传奇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