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母亲的晚年照

母亲

作者 | 张良忠

母亲贵姓王,名讳大荣,生于1926年古历9月,娘家居城关街道大陡沟村。母亲出身于一个家境尚好的农家,大概是距县城较近的缘故,故家庭比较开放。受家庭社会环境的默化,培养了母亲较开放的思想。母亲在其兄妹五人中,位居第二,其兄长其三岁,幼年不幸患眼疾而失明,因此母亲在其兄妹中,占据了权威位置。

母亲性直,襟怀坦荡,敢说敢做,敢于承当,自信心好胜心强,凡事不甘落后。举其小事例便可知。上世纪大集体生产中,母亲是妇女劳力中的佼佼者,不管是耕种收打,样样都是好把式。干在前,争在先,不甘后。宁当排头兵,不做排尾卒。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合作化,人民公社大集体时期。记得大跃进年代,(1958-1959)农村实行所谓共产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上实行所谓的大兵团作战,生活上实行以生产队为单位,开办公共食堂集体就餐制,当时一个生产队需要若干办饭的(炊事员),母亲曾是其中的一员。四,五盘鏊子摊煎饼,在展开的竞赛中,母亲总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煎饼摊得均匀且数量也多。又如麦季时节麦场上的挜麦子竞赛中,也总是拔头筹的人,不仅秫稂干净且麦稭个也煞实。正是因为她这种热爱集体,珍惜荣誉,不怕苦不怕累,甘于人先,舍得花力气的精神,因此屡屡受到队长的表扬,博得大众的交口称赞和好评。

母亲吃苦耐劳,勇于承担的精神还体现在对家庭的料理和对儿女的抚养上。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敌、伪、顽的摧残和搜刮,临朐成了无人区,这一年,我的祖母死于饥荒和疾病,为了照料这个家庭,1944年秋,十九岁的母亲嫁到了我家,那时,我的曾祖母已是古稀老人,因此操持家庭的重担就由母亲承担起来,又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经济条件普遍低下,生活大都拮据困顿,一个妇道人家,要安顿好一个有八,九个人口的大家庭实属不易。就拿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这是个天长日久的活计,那时物资匮乏布料奇缺,庄户人家都是冬改棉,夏改单,这些零碎庞杂事项都是母亲一人承担,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家中缺粮,一年到头是瓜菜代(以瓜菜类食品充当主食),那时母亲尚年轻,不乏力气,花得力气出,讨得饭食来,但一个小脚女人爬高树捋榆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1966年春节母亲探队时与儿留影

我清楚的记得,1959年的春荒时节,母亲怀揣一周岁多的四弟,携我和二弟去南山逃荒,漫长的乞讨路上,一天要走数十里路,山村的路崎岖不平,母亲是裹过脚的人,虽然那时她还年轻,但负重赶远路,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正是由于长期的劳累,营养不良,致使母亲患上了肺结核病。1960年的春荒乞讨中,母亲的身体跨到了极限,从临朐西南山区返回时,母亲凭着她的坚强毅力,拄着拐棍,咬着牙,硬是一步一步的往回捱,到达五井村后就再也走不动了,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看到母亲病成这样,心里痛楚万分,可有什么法子呢,心里只能怨恨这不景气的年景,须知,当时的母亲还只是一个三十四、五岁年纪的年轻妇女,拿到现在来说,还是一个青年呢,由此可见荒年的水深火热是多么的可怕啊。一个花甲的岁月倏忽间过去了,但那时的情境依然鲜活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使我第一次尝到了人生艰辛的滋味,体味到个人的渺小无用和无助的况味。母亲后由父亲用推车接回,由于积极的药物治疗,母亲的病得以迅速治愈。

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在当时的妇女群里,母亲的针线活也是数的着的,长辈们都夸奖她心窍好,手脚里麻利又巧,做出的针线活样子,如伏天搓麻线搓的又细又长,绱鞋时好用。纳鞋底巴脚子细密而均匀。又如:在逃荒的时日里,她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剪刀铰了许多女人做鞋衣时所需花样,鞋样等(南山妇女有穿花绣鞋习俗),以此换些许食物。同时用家人口中节省下来的点滴精粮(麦子)或钱,换取和购买人家的杂粮或山果,借以填充饥腹。这种交易活动,在当时普遍缺粮的情况下,各地采取了管控措施,禁止粮食交易和流通。有的地方在路上设卡,一旦被关卡查扣,就会落得钱粮两空。那时真是呼天地神灵也是没有用的。于是逃荒的人们大多趁夜间赶路,以躲过关卡,庆幸的是,我们没有遭此厄运,大概是上天眷顾有加吧,真是谢天谢地。

母亲又是一个个性很强,性格刚毅的人。在我的印象中,许多的家务事,大多母亲打谱决断,父亲只是处于服从地位。记得是1972年春夏间(那时我在部队),母亲趁父亲赴江南絲绸之乡参观考察时(县里组织),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把老旧的北屋换了前后墙(用倒链将屋帽子悬空吊起)。等父亲回到家时,昔日的旧房已是焕然一新,他不得不佩服母亲的果敢决断和壮举。但母亲除了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外,她又是一个地道的贤妻良母。从我记事起,虽然家庭负担沉重,经济条件艰苦,但母亲从不抱有怨言。不管对子女或长辈,都给予温馨的照料,极少见她发脾气。但她又是严厉的,尤其是对她的子女们,她经常告诫我们的:做人要忠厚老实,不要油嘴滑舌,更不要耍小聪明,不要看着人家的东西眼馋,要做到心地纯净,手脚干净。她严厉归严厉,但从未动手打过我们,她以身作则,为儿女们做出表率,她把一切艰辛和酸楚包容自身,她具有中国妇女固有的传统美德,她有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严慈的合影照

母亲的晚年算得上是幸福的。唯一不足的是由于长期劳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间或的复发,忍受病痛的折磨。晚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需要坚持吃药。在完成了子女的子女的看护任务后,母亲才真正得到了解脱,和父亲有了自己的相对独立支配的生活。这段时间大约有十年的光景。这段岁月里,是母亲比较轻松惬意充满幸福感的时期。当她迈入八十高龄的过渡期,身体每况愈下,长期的腰腿疼折磨,增加了她的精神痛苦。2006年初夏,她患感冒引发心肺症,险些走向生命的终点。由于医疗抢救得法,挽回了稍纵即逝的生命。然而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自那次患病痊愈后,她又将生命延长了近六年。然而最后夺去她生命的,仍是心脑血管疾病。她去得十分匆忙,她的子女大多未在身边,她或则是痛苦而失望的逝去,而留给我的是无尽的自责与遗憾。

母亲逝于2011年古历腊月初六晚八时后,享年86岁。母亲去世后,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心处于痛楚中,其中很大成分是自责,总认为母亲的匆忙离去与自己照护失责有关,假如自己细心些,母亲也许会有继续活下去的可能。但一切都为时过晚,不可挽回。我把痛楚埋在心底,并时常的忏悔,我写了《祭母九章》的祭文以祭告母亲,愿母亲在天之灵能感知儿的心,并在另一个世界安乐幸福。

张良忠,男,中共党员,县公安局退休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临朐   春荒   针线活   母亲   晚年   子女   妇女   父亲   时期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