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这条百年小巷,建于清朝,在民国时期成为监狱和哨所、炮楼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路耍】VOL:046期

文字|王木木

图片|王木木


用繁荣和平凡,形容一个地方,只需在不同的年代。

一条拥有百年时光的巷子,曾经也人声鼎沸,是权力之地;但在今天,就是一条小巷子,知道它的人,恐怕并不多。

大北街、仁和路这一带,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为北城夜宵和各种美食店的代言地。

在这两条街道的中间,有一些连接的巷子,其中一条,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北衙院”。

在仁和路这个路口,有一个不起眼的巷子入口,入口这里的这所老房子,墙体还保留了老泸州城以前的民居建筑样子,房子里的空间,被布置成了一间彩票投注站。

从巷子口进去,浓浓的年代感迎面袭来。

巷子两侧,一侧的房屋,依然是以前的青瓦屋面(未经考证的说法是:这一片,曾经是泸州府衙所在地),另一侧的砖房,岁月感十足;时光在建筑身上打下的印记,自然流露于外。

这一片,是会津遗址的延伸。

这里有一个‘城垣平安小区’,小区楼栋外围,是高高的围墙,一根老式的电线杆,立在围墙边上,跟周围的低矮的建筑相比,这个小区的年代不算太久远。

穿过街道,在小巷尽头的转角处,这里这栋楼,墙上两侧分别有两块指示牌,第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小六百年北衙巷,巷子在这里转角,顺着箭头指的方向延伸。

转角右手,是“小六”研学馆(就是指示牌上那个“小六”)。研学馆门对面,是高高的砖墙,向上看,天空在这里只剩下一线天。

墙壁的底部,有一些空瓶子被用作墙饰,靠墙的地面,停放了一辆旧自行车,还有几张小木凳沿墙摆成一排。这些物件,带来满满的年代氛围,打开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拉近街道和人之间的距离感。

站在‘小六’研学馆往巷子转角处回望,会发现面向的墙面上,还有一块牌子:监墙巷。

研学馆门口,有着店铺位置的历史的简介(看完,终于弄明白了‘北衙’和‘监墙巷’的由来):‘小六’店铺所在的位置,是泸州老城区,(原会津遗址的城墙延续部分),始建清同治三年,现房屋还保持原屋的土墙部分。

北衙:北衙名,原来自唐朝北衙禁军,指的是屯驻于宫墙以北,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

监墙巷,修建于清咸丰八年,在民国时期,成为监狱和哨所、炮楼。

小六研学馆门口,一侧的墙壁上挂着一些老照片。

店铺的门,通常都是关闭的,门口有一个悬挂的铃铛,要进门,得要伸手拉绳,摇响铃铛,便自然有人来给你开门,这个迎客之道,有点佛系。

据说,‘小六’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咖啡馆,店主也是个有趣之人,也了解很多跟这条巷子相关的故事。

路过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王木木并未进到店铺里面,以后有时间,还真的想去拜访一下,顺便听听‘小六’老板的龙门阵。

从研学馆一直往前走几步,左手是进出毛家院的小巷。

毛家院巷子对面的居民楼,院内有高大的梧桐树遮蔽了大量的光线,老旧的墙壁和巷子,在暗沉的光线下,自带时光印记。

在这个巷口,无论左转还是直行,都可以穿行到大街。

巷子很窄,也并不长,从这里穿行而过的人,却并不少,除了居民,还有各式小商贩和行人。

偶尔的人声,让人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悠闲的午后,在这样一条巷子里,随意走走,感觉时光就这样慢了下来。

据说,北城街道的旧城改造,已经启动了,不知道北衙院这片,是否也被纳入了改造范围?会改造成什么样子呢?这短短的一条巷子,在某天会不会也成为“老城记忆”的打卡点?

这样一想,还隐隐有些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泸州   青瓦   炮楼   哨所   转角处   指示牌   巷子   小巷   清朝   监狱   店铺   门口   街道   民国时期   时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