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回乱发生的原因(1)

清朝末年,在我国的陕西、甘肃、新疆、云南、贵州、四川会理等地都不同程度的爆发了回乱,出于维护民族团结考虑,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回民起义”或者“回民反清运动”。其最初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大小和卓之乱”。后来的侵略者阿古柏就是跟随大小和卓的后人布素鲁克进入新疆的。

“回”到底是哪个民族

在分析回乱原因之前,我们先要搞清“回”这个概念。在清代,被称作“回”的并不是某个单一的民族。清代所说的“回”,一般为中国境内所有信奉伊斯兰教为主体的族群,包括现在的回、维吾尔、东乡、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族。清代将说汉语的回民称为“汉回”,操突厥语的维吾尔等族称为“缠回”或者“缠头回子”。

由此可见,清代文献中所说的“回”与今天的概念是不同的。

大小和卓之乱

大小和卓的祖先是中亚纳格什班迪教派领袖玛赫杜米·阿扎木。而玛赫杜米·阿扎木据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的后裔,其子孙均称为“和卓”,分为“黑山派”和“白山派”两个敌对支系。明朝中期以后,黑山派与白山派在新疆地区一直纷争不断。

到了清康熙年间,准噶尔汗国控制新疆,噶尔丹策零在位时,任用黑山派管理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地事务。而将白山派阿帕克和卓的曾孙--大和卓波罗尼都与小和卓霍集占被囚禁于伊犁东北部。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西征准噶尔,大小和卓趁机降清。准噶尔汗国灭亡后,清政府派兵随大和卓南下收复喀什噶尔、叶尔羌,小和卓则留伊犁。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趁清军撤回关内之机,小和卓霍集占在库车公开举兵反叛,后大和卓波罗尼都也举起反旗,公开对抗清廷。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乾隆帝下旨征讨大小和卓。

历经库车之战、叶尔羌之战、黑水之围、呼尔满大捷、和阗之战后,大小和卓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闰六月,由色勒库尔(塔什库尔干)向西出逃。清军紧追其后,在葱岭三战三捷,大小和卓逃至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部)。素勒坦沙杀大小和卓,后将小和卓首级献于清廷。大和卓尸首却不翼而飞,后查知其尸首被仆人偷出后葬于牌租阿巴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格尔之乱

大小和卓之乱平定后,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子萨木萨克逃至浩罕汗国。萨木萨克次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势力的支持下,企图恢复其家族在南疆的统治。

另一方面,新疆的贸易是浩罕汗国的命脉,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浩罕汗屡次提出要在喀什噶尔享受贸易特权,并以要放出和卓们相要挟。清政府不但没有答应浩罕汗的无理要求,还取消了之前的特殊待遇,对其货物全额征税。浩罕汗恼羞成怒,决定资助张格尔打入新疆,张格尔承诺将喀什噶尔城赠予浩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人对清廷的不满情绪,率领数百人进入南疆,煽动当地民众叛乱。清廷当即发兵,将其击溃,张格尔仅带领残部二三十人逃至浩罕。逃回浩罕的张格尔受到了英国殖民者的资助,为其提供装备,组织训练军队,积极准备再次进入新疆。

道光五年(1825年),张格尔屡次以小股部队扣边,做试探性进攻。九月,领队大臣巴彦巴图率200清兵,攻打张格尔所部时未遇叛军,却杀害百余名牧民妇孺,被布鲁特部全歼。道光帝以贪淫虐杀回民罪,将主要将领判处死刑。

1826年六月,张格尔与英国教官率领300余人,进入喀什噶尔,煽动群众叛乱。参赞大臣庆祥率部击溃叛军,张格尔率百余人突围后裹挟大批群众叛乱。并以喀什噶尔主权作为条件,请求浩罕出兵援助。经70余日激战,八月二十八日城破,庆祥等大臣自杀殉国。

在占领南疆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三城后,张格尔露出了真面目,开始奸淫掳掠,残害生灵。引起当地维吾尔族群众不满,转而支持政府军。而黑山派因与白山派历来不和,而效忠于清政府。

1827年初,道光帝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杨威将军,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五省兵力3万余人,全力会剿叛军。在得到当地群众支持的政府军,所向披靡。张格尔战败后携钱财逃往浩罕。

1828年,伊萨克穆罕默德鄂对将张格尔诱回新疆,在得知上当后,张格尔随即逃跑,被清军将领杨芳抓获。

张格尔被捕后,押赴北京,在五门举行了献俘仪式后被寸磔(碎解肢体)处死。张格尔叛乱宣告结束。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准噶尔   噶尔   南疆   白山   黑山   维吾尔   喀什   乾隆   新疆   清末   大小   原因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