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已经入主禁宫但是为何最后还是失败了呢?

历史背景:黄巢是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人,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他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粗通笔墨,小时候就有诗才。 五岁时侍奉祖父,便可对诗。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乾符元年(874年),全国各地发生水旱灾害,山东地区最为严重,麦才半收,秋季的庄稼几乎没有,冬季蔬菜太少 。但自唐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县揭竿而起。

次年,黄巢也响应王仙芝,揭竿而起,带领氏族亲戚募集灾民一起反抗。直到后来攻入长安,入主禁宫,自立为帝,改国号大齐。

黄巢起义的原因:

原因一:黄巢自小家境优渥,且自以为颇有才学,在那个以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年代,自己多次恩第不中,必然是对当朝不满,认为选拔的人有眼无珠、不识才俊,看到天下大乱,必然是要插上一脚的,早点把这个不识自己的朝廷推翻才好。

原因二:前面我们交代过,自元和中兴短暂统一后,各个藩镇又独自为政,且周边外族势力不停袭扰,所以朝廷连年征战,就会增加征收税赋以保证军用开支,那么老百姓的压力就会大,有压迫就会有反抗,王仙芝的造反就是给黄巢带了个好头。

原因三:天公“作美”,全国出现灾情导致当时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出现困难,农民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但是各地官府不但不上报灾情,还任灾民成饿殍而不管,更是激起民愤。

黄巢起义的经过:起初起义军不多,但是随着唐朝的州郡被攻陷,起义军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后黄巢与王仙芝汇合实力大增,又山东地区向中原进攻,但是中间也有唐朝将领顽强抵抗,一时不能攻入都城,于是南下,总之,在黄巢攻入长安之前,起义军算是走遍了当时的全唐朝。中途,王仙芝被李克用部挫败,有意归降唐朝,但是在黄巢的威逼利诱下,还是没有接受唐朝的官,后来王仙芝被杀,众人推崇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

后黄巢率军进攻长安,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

黄巢起义的结局:中和元年(881年)正月僖宗,诏令镇东、太原、代州等节度使各发本道兵并赴京师讨伐齐军。前期起义军还能够占有优势,连续攻城拔寨,但是随着朱温等人的变节,起义军开始涣散,最终不敌唐军,黄巢带亲信一千余人溃逃,最终兵败自杀(也有说法是被侄子所杀,但是结局是一样的)。

黄巢起义明明有机会能够完全推翻当时已经虚的不行的唐朝了,为什么还被反杀了呢?因为黄巢起义军只知攻城拔寨,不知步步为营,没有建立好根据地,没有政治策略,一帮子农民得到好处后忘乎所以,没能很好地管制,致使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黄巢起义   私盐   揭竿而起   起义军   长安   灾情   元年   唐朝   原因   黄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