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哪些功能?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相关功能?

在我国,户籍起源较早,春秋时期的书社制度,就是现在所说的户籍,战国时期,各个区域内的官员定期把本区域内的人口情况上报给中央,在当时被称作上计制度。商鞅后来把对户籍的管理变得严苛,实行连坐。

在秦朝大统一以后,把田地置于户籍制度的管理之下。

汉朝时期,把每个地方百姓占据的田地和拥有的资产进行登记,以这些登记的事项来征收赋税,在这一时期,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田地的多寡、百姓的身份信息以及所要承担的徭役,在汉朝,对户籍的调查登记比较频繁。唐朝,每隔三年编制一次户籍,通过“手实”和“阅貌”对民户的信息进行调查与登记。

宋朝,土地私有发展迅速,征收赋税的依据也开始以百姓所占据田地的多少为主,户籍按照百姓是否拥有田地,将拥有田地的民户成为主户,把没有田地的人称为客户。

宋朝以后,金对户籍的登记内容增加,所要登记的人比较全面。在元朝时期,对于户籍的登记较为无序。明朝初年,统治者对百姓进行全面调查,登记的内容很全面,包括原先居住的地方、现在居住的地方、与户主是什么关系等内容。

乾隆时期,统治者通过保甲来对国家的人口进行调查,自此之后,保甲作为管理国家户籍制度最基础的官员,在这个时期,户籍与徭役的征收关系开始疏离。

统治者设立户籍制度不仅可以维护统治秩序,而且还能稳定赋税徭役,所以每个朝代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的管理。我国古代户籍制度建立时间长,内容详细,日益完善。

但是,在前期,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户籍制度的执行并不是那么顺畅,后期,税收的征收逐渐转向以田亩为依据,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什么是户籍制度?

户籍这一概念是从中国古老的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户籍”的概念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时期的叫法不同,首先是在汉朝,户籍被称为“名”、“名籍”,或者可以简述称为“籍”。

其中,每个区域中,单独的一个人的身份信息称作“名籍”,一个家庭的全部信息被整体称作“户籍”。

有关户籍的另外一个概念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国家颁布实施的,以登记的人民户籍信息为基础,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制度。

在我国古代,户籍制度是每个朝代中央所授权的,各区域官府对辖区内的民户的数量、职业、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进行调查、记载并且记录的一种社会管理制度,他的主要任务是为赋税徭役、维护中央集权所服务。

现今,户籍制度又被称作户口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口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国家的社会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所发挥的社会管理功能在每个领域都有涉及,其中,户籍制度的功能与户籍制度的本质密不可分,围绕户籍制度本质发挥其作用。

在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众多功能中,社会管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其他功能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与前提。

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功能

在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五类,分别为经济管理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福利功能、国家安全保障功能和官员政治保障功能,我分别简述上述五种功能。

第一种是经济管理功能,户籍制度的经济管理功能为古代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增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列宁把经济发展对社会的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出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的结论。

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平稳发展与运行照样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管理功能为国家的军事以及官员的经费和赈灾的款项上面都提供了积极保障,同时经济管理功能也可以促进各个地方能够尽量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民户之间也可以通过经济管理功能对其财产进行二次划分,调节贫富分化。

户籍制度的经济管理功能的实现方式一是通过各区域财产的多寡以及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为基础来确定徭役赋税的征收,二是通过不同的身份等级制度对上缴的税收进行再次分配

第二种功能为社会管理功能,要想避免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就需要以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功能为前提,社会管理功能在户籍制度涉及的领域较广。

首先,在国家对民户的信息进行登记时,就有显现出户籍制度的功能,在户籍制度的制定上,更是紧紧围绕户籍制度社会功能所展开。

其次,对在籍人口管理时,从邻保制度再到里甲制度,从职役制到乡官制度,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下,附籍当地,检役逃亡无不体现出社会管理的功能。最后,在赋税徭役方面,地税、户税以及两税法的实施,这些都是社会管理功能在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具体体现。

为了对社会进行有效管控,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功能多以不明显的态势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民户很难感受到户籍制度社会管理功能的侵临体验,除非犯了非常大的错误,触碰到国家伦理道德底线或者严刑酷法。

第三种功能是国家安全保障功能,国家安全保障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对军事进行严格要求,以期维护国家边疆安全与皇权稳定。其中要想获得军事保障,对军人的身体条件和福利政策都需要以户籍制度为依托。

我国从秦始皇大一统开始,统治领域幅员辽阔,在对统治阶级的威胁上,主要受边疆游牧民族对统治区域的侵犯和一些地区的起义,对于这些威胁,国家需要有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对其进行管控,所以户籍制度对于民户登记,对服兵役的人可以依法掌控,这样便利于维护国防安全。

第四个功能是官员的政治保障功能。它主要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其一,它可以保障中央的政策能很好的传达到地方区域;其二,它也让普通人民能进阶到官员,为其提供很好的发展前途;

其三是官员政治保障功能扩大了国家官员的数量,为国家不管是基层管理还是中央管理都提供了充足的人员,能让中央政策在地方很好的实行。

官员的政治保障功能能很好的将中央与地方联系起来,让幅员辽阔的国家便于管理,与此同时,在古代,身份等级划分严格,普通民众多了一种方式当上官员,突破身份等级的压制,使得家族兴旺。

最后一个户籍制度的功能是社会福利功能,他的主要实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于因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因素导致其生活贫苦的人,对其基本生活进行保障,第二种是对于患病或者残疾的人群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第三种是对幼童的私塾等教育经费进行保障。

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功能能很好的实现,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民户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我国古代户籍制度功能的实现机制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实现机制不是独立的,相互分离的,而是很多因素综合起来,相互作用下实现的。

其中经济管理功能是通过民户数量的多寡与所拥有的资产来分配徭役赋税,通过这种分配来实现户籍制度经济管理功能,具体体现在户籍制度的建立、民户信息的调查与登记、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派发,除此之外,在经济管理功能实现上,身份等级的划分也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管理功能的实现途径是通过对基层的管理、人口的管理以及赋税制度等方面来实现的,这几方面都与户籍制度社会管理功能息息相关;国家安全保障功能的实现机制是以民户的多少与民户所拥有的资产为依托,具体以户籍制度的建立,边疆的劳役派发等方式来实现的。

除了在籍人口之外,流动人口的管理也在国家安全保障功能的实现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官员保障功能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民户信息的调查、官员以及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来实现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为:

对民户户籍信息的调查,对民户的教育、官员的管理、以及科举等方式来实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方面,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受困的家庭、残疾病重的家庭会有帮助,对于流动人口的限制与官员家庭成员的福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功能得到实现

综上所述,我认为户籍制度在不同功能上有不同的实现机制,但是对于民户信息的调查与登记,基层的管理、税收这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每个功能都不可缺少。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户籍制度   徭役   功能   赋税   田地   户籍   经济管理   我国古代   官员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