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在哪里?

受突发疫情的影响,2022年,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并没有继续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美、中GDP分别为:18.97万亿美元和13.17万亿美元,双方差距扩大至5.6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70%,比之前的比例下降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22年世界GDP总量将超过10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GDP为25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GDP总量的1/4,中国为18.32万亿美元,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与去年的17.7万亿美元相比,涨幅不大。

2022年,世界经济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印度,今年GDP预测将达到3.47万亿美元,增速预估将达到6.8%,超越英国已成定局。

2021年,中国GDP总量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7%,为何今年又被美国甩开?导致中美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美联储连续实施了7次加息,累计加息425基点。由此导致其他世界主要货币,全都处于自由落体式的下跌之中。

中国虽然在本轮美元加息中损失不大,但因为GDP最终要通过美元汇率来计算,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这一涨一跌之间,人民币的汇率损失就成了美元的收益。由此可见,美国通过操纵汇率为自身的GDP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泡沫,中美之间的GDP差距也由此拉大了。

二是持续3年的疫情,是造成中美GDP差距扩大到另一个原因。在应对疫情方面,两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防疫政策,美国政府始终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考虑到无法承担庞大的抗疫需求,不得不选择在疫情面前躺平,通过全民免疫来解救政府的财政危机。

而中国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因为防控需要,多次按下了经济暂停键,在此情况下,必然使得国内经济发展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历来位于我国财政和税收收入排头兵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城市,今年的经济增速竟然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由于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了打压、制裁、脱钩、转移产业链等一系列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些行为都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尤为突出的是,今年11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8.7%,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的中国,竟然出现10、11月连续两个月PMI在低于50%以下运行,这在以往是非常罕见的。

尽管遇到暂时困难,但是,毋庸置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即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5个着力点,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今天已经跨入新的一年了,那么,展望2023年,疫情后的经济增长潜力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会体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拉动内需

明年中国经济的需求潜力,主要体现在:

1、疫情消退后,国内消费的大幅反弹

伴随着疫情的减弱和群体免疫的形成,明年国内消费将会呈现出快速恢复的局面,长期受到压抑的餐饮、旅游、购物、宾馆、住宿、交通等行业会再次恢复以往的热闹景象。

明年的内需来自于补偿性、恢复性消费。伴随着第一轮流行期度过,社会秩序将会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部分补偿性消费会明显增长。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频繁冲击,反复封控,居民的消费行为被抑制,导致人们很长时间都没有太多消费了。

明年上半年随着疫情的逐步消退,人们可以外出自由活动,人流量将会大大增加,被抑制了3年的消费需求有望得到释放。尤其是服务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点主要动力。

要拉动居民消费,很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具体需要进一步搞好收入分配,在第一次分配中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在政府调节的第二次分配中加大居民收入占比,同时搞好第三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投入一定比例的补充。

2、持续推进的城镇化所带来的消费潜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人均GDP为4000多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才能稳定下来。而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至少需要10万元,每年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就需要1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再加上需要增加的公共服务投资以及个人消费增长,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3、房地产在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有望逐步走出低迷

在当前出台的针对房地产放宽融资、定向降息,以及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将对民营房企与国有房企一视同仁等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明年楼市有望走出低迷状态,出现全面复苏的局面。

事实上,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增长,房地产功不可没。但是,房地产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了,今后房地产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保障民众“住有所居”的需求,让老百姓有房住,贯彻“房住不炒”的方针。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明年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点拖累效应将会减弱。

4、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

为了推动经济增长,明年国家采取的整体宽松宏观经济政策定位,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效应。2023年的政策力度肯定会比2022年更大,这就为需求恢复和投资增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加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款、调度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

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做资本金范围。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5、不断推进的制度性改革,能够激发市场活力

目前,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常态化,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封锁和遏制手段,中国经济所处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

二是受疫情冲击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市场主体活力下降、预期不足,企业信心不足。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在此情况下,应该继续坚持深化制度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相互协调作用,才能促使资源在市场中的有效、公平、的合理配置。

与此同时,要建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环境,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进一步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中国经济   中美   美国   疫情   中国   潜力   差距   明年   需求   美元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