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高干子弟的爱情往事:跟随初恋赴陕北,最后娶了当地农妇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980年开始,陕北农民杨泽芳开始上访,他每天都要骑车一百公里在村子和延安信访局之间往来。

此时的他看起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没人能想到他之前是一名来自北京的高干子弟。

当初他因为插队来到陕北,目的是照顾自己青梅竹马的女朋友没想到这个决定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也从一名高干子弟变成一名农民,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工作中的知青照片)

一、锒铛入狱物是人非

1974年,杨泽芳来到天津民航工作还没有两个月,一天突然有几名公安干警来到了他的面前,宣布他被逮捕了,这让杨泽芳感到十分意外。

原来在上山下乡运动的初期,很多地方的农村都出现了随意批斗、吊打知青的事情,还有一些女知青在这个过程中被侮辱和奸淫,在云南建设兵团更是出现了强奸女知青的事情。

(知青照片)

当这件事情传到中南海之后,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在1971年和1973年先后下发了文件,要求打击那些破坏上山下乡活动的敌人。

文件中提出对那些强奸女知青的罪犯要严惩,随后各地纷纷开展宣判。此时有人提出女知青萧红的死是杨泽芳造成的,于是他遭到了逮捕。

杨泽芳的父母得知这件事情之后,虽然他们爱子心切,可是当时正值严打期间,他们也是无能为力,最终只能看着杨泽芳被以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被送往陕北姚家坡劳改农场。

(劳改农场照片)

正因为如此当1978年国家召开会议,允许知青返城的时候,身陷囹圄的杨泽芳依旧被留在了陕北。后来刑满释放之后,他被分到劳改农场的砖瓦厂工作。

重新获得自由之后,杨泽芳第一时间就返回了北京,想要向父母寻求帮助。可是当他来到自家的时候,却发现大门洞开,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在杨泽芳的印象中,自家是有门卫和警卫岗的,眼前的景象也让他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随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保姆田大妈,对方也告诉了杨泽芳他们家最近几年的变故。

田大妈说杨泽芳刚刚被判刑之后,他的父母虽然想要救他可是却无计可施,这件事也让他们大受打击。

(知青返城照片)

没过多久他的母亲就突发发脑血栓并半身不遂,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去世了。两年之后,父亲也因病离世。

听到这个消息的杨泽芳大脑一片空白,在短短的几年间,这些亲人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离开人世。

杨泽芳没有想到自己原本只是打算去看一看的下乡之旅,却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曾经的高干子弟如今变成了孤家寡人,而这也意味着他失去了留在北京的机会。

(知青照片)

杨泽芳知道虽然父亲那一代人曾经在战争年代一起出生入死,可是他们和自己没有交情。在那种情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些人碰到杨泽芳也都躲得远远的。

此时的杨泽芳在北京无依无靠,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成为了问题,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了延安的砖瓦厂,至少在那里他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那么,杨泽芳到底与女知青萧红是什么关系?萧红是怎么死的,让一个高干子弟落得家破人亡?

(杨泽芳)

二、独生高干子女来到陕北插队

杨泽芳1952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一名空军中将。而他的母亲,则是一名作曲家,从小生活在这样的高干家庭之中,杨泽芳的生活非常幸福。

作为家中的独生子,他的生活有保姆和奶妈照顾,妈妈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儿子的各种要求。父亲虽然严厉,但是对儿子也很宽容。

后来他顺利进入北京名校读书,可就在他中学即将毕业之际,他的父母找到了他,让他到农村插队,这个决定让杨泽芳无法理解。

(知青照片)

虽然当时很多青年人都前往农村插队,可是杨泽芳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不需要插队的。面对杨泽芳的困惑,父母说出了原因。

当时杨泽芳父亲的一个战友,被卷入了风波之中,那位老战友的女儿萧红,也被下放到陕北“插队”。

杨泽芳的父亲当时没有办法帮助自己的老朋友,他就希望杨泽芳可以到陕北照顾萧红。

之前两家人就经常走动,杨泽芳和萧红从小就非常熟悉,可谓是青梅竹马,让杨泽芳去照顾萧红并没有什么不妥。

(来到陕北的知青)

不过杨泽芳在听到这件事之后内心还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当时他的同学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加入了军队,自己却要去乡下插队,这让他内心有很大的落差。

不过这毕竟是父母的意思,最终杨泽芳还是答应了父母的请求。在他看来有父母的保护,自己去下乡也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这次去陕北就权当是去开拓视野,体验生活。

(知青乘坐火车照片)

随后他就和其他北京知青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彼时的他还是很乐观的,因为他很清楚作为家中的独生子,父母不会一直让自己待在陕北,自己将来肯定是要回到北京的。

不过他不知道,在陕北发生的一切将会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他未来也一直和陕北联系在一起。

(杨泽芳)

三、情侣误会酿悲剧

在来到陕北之后, 因为杨泽芳是高干子弟,因此他并没有被安排到田间劳动。而且对他的管理也并不是很严格,在到陕北之后他还偷偷溜回北京,买奶糖回来。

因为有杨泽芳的照应,萧红的生活也很惬意,在其他知青都在辛苦劳动的时候,两个人却在享受爱情的美好。

(知青劳动照片)

1970年因为在舞蹈方面有着很好的天赋,萧红被当地舞团所录取,她也由一名知青摇身一变成为了专业演员。

此时杨泽芳也不必继续“插队”了,但是在父母的嘱托下,他依旧留在萧红的身边。通过父亲秘书的帮助,他被调到了延安民航站工作,之后两个人的感情也飞速升温。

那个时候两个人计划着再在延安待一两年,四处看一看,玩一玩,等到年纪大一点再一起回北京,把婚事定下来。杨泽芳和萧红之间的感情一直都很稳定,可1974年一位北京女知青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知青照片)

那名女知青是一位音乐爱好者,而因为母亲是作曲家的缘故,杨泽芳从小对音乐也很感兴趣,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那名女知青经常来找杨泽芳讨教小提琴,两个人也时常独处。在杨泽芳看来这就是普通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忙,可是在萧红看来,杨泽芳这样做就是变心了。

为了这件事萧红没少对杨泽芳发脾气,她让杨泽芳和那名女知青划清界限,不要再和她有来往,否则自己就要和杨泽芳分手。

(知青照片)

萧红的要求让杨泽芳感到非常为难,他觉得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如果真的赶走那个女知青,自己这个老乡很没面子,所以一直没有照办。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经常吵架,杨泽芳愈发觉得是萧红心胸狭隘无理取闹。因此他一直没有按照萧红说的那样和那名知青断绝来往,这也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

一天萧红有一场新演出,她也把门票送给了陈泽芳。陈泽芳拿到门票之后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肯定会出席,可是演出当天萧红却没有看到他的身影。

(知青表演节目照片)

愤怒的萧红回去之后,就要找陈泽芳理论。结果她发现陈泽芳正在为那位女知青讲解小提琴,这件事也成为了压垮萧红的最后一根稻草。

1974年4月24日,正在上班的杨泽芳突然得知萧红在前一晚自杀了。萧红自杀之前写了三封遗书,一封留给自己的父母,一封写给陈泽芳,还有一封写给了那名女知青。

陈泽芳表示萧红给自己的遗书中,主要是回顾了两个人童年时代经历的种种事情,而在给女知青的遗书里,则是将对方臭骂了一顿。

当时萧红自杀的时候先是喝了乐果农药,不过她喝的量很小,这让她感到十分痛苦。最终她剪短了电线,然后双手握住电线触电身亡。

(知青插画)

萧红的离世对杨泽芳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第二个月他就主动提出调到天津民航工作,离开这片让人伤心的地方。

这才有了1974年,他被怀疑与萧红之死有关系,被抓起来的事情。

(图文无关)

四、奔波多年讨回清白

后来出狱后,他不得已在砖瓦厂工作,期间杨泽芳在当地人的介绍下,和当地的一个农村姑娘结为夫妇。不过在杨泽芳心中一直有一件事难以释怀,那就是他想要摘掉自己劳教犯的帽子。

杨泽芳工作的砖瓦厂是劳改局的下属单位,劳改局系统成立这个砖瓦厂,就是担心那些被释放的犯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所以成立的企业。

(图文无关)

在这里上班杨泽芳一直背负着自己曾经是罪犯的心理阴影,这让他感觉非常的冤枉。所以在1980年他回到了自己插队的农村,找当地的老乡证明了自己的情况,随后开始上访。

杨泽芳居住的地方距离延安信访局足足有一百公里,可他还是每天坚持骑车前往信访局上访,就是为了摘掉自己头上的罪名。

杨泽芳表示那段日子萧红成为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他觉得自己一定要为了萧红而活着。他认为萧红自杀之后,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再仅仅属于自己,还包含了萧红的部分,自己必须重新站起来。

(砖瓦厂照片)

他告诉自己从哪里栽到,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在这个信念下,杨泽芳坚持了下来,可是他的上访却没有得到回应。

在1980年,杨泽芳工作的砖瓦厂停产,他被调到了同样隶属于陕西劳改局的新川水泥厂工作。

这里的工作虽然不像在砖瓦厂那样辛苦,可是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严重的粉尘污染,杨泽芳的工作环境很恶劣。

在工作调动之后,杨泽芳依旧坚持上访,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开始大规模纠正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这也让杨泽芳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平反冤假错案照片)

1982年陕西劳改局经过调查之后,最终宣布杨泽芳无罪,他也由一名前科犯变为正式职工。不过杨泽芳拒绝了这个安排,他决定回到自己当初和萧红插队的村子,做一名农民。

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向村里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因为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一些人对自己有所误解,尽管自己已经是无罪之身,可他还是希望彻底得到旁人的理解。

随后他在村子里生活了五年,在相处的过程中所有的村民都了解了当年事情的经过,杨泽芳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认,压在他心头的大石头也不复存在。

(油田工人照片)

此时的他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决定到外面工作,后来他联系到了延安油矿管理局。管理局领导在了解了杨泽芳之前的经历之后,愿意为他提供帮助,于是杨泽芳得到了在油田工作的机会。

这名曾经的高干子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不过杨泽芳却可以坦然接受这巨大的落差。他表示自己不会怨恨任何人,自己的人生会走到如今这一步,其实更多的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而对于萧红,杨泽芳内心是非常愧疚的。他总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他不理解萧红当初的决定,不过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留在了黄土高原,他觉得自己也不能离开。

(延安知青大院照片)

2013年的时候,杨泽芳将萧红的遗骸移葬于延安知青墓园。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去给萧红上坟,而杨泽芳也是当年到延安插队的119名干部子女中,唯一留下来的一位。

杨泽芳的人生在插队下乡之后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和那个特殊的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过如果不是萧红做出了冲动的决定,一切都有挽回的余地。

萧红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一个人都要学会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我们也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收获幸福。

参考资料:

回京恰逢国家巨变 知青因“反革命”锒铛入狱[OL].凤凰卫视,2014-12-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陕北   子弟   延安   高干   砖瓦厂   知青   农妇   北京   初恋   往事   父母   照片   爱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