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反骨”的朋克教母西太后薇薇安去世


告别2022的时候,英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也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个“一身反骨”的女人,到底是怎么影响着两个世纪的时尚和潮流?



设计界最叛逆的灵魂?


西太后薇薇安的一生可以用自由和叛逆来概括。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曾经为爱私奔,又和小自己25岁的男性在一起,甚至还恶搞过英国女王。


她一手缔造了朋克时装,使时装具有狂野粗鲁的外表,成为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另类时尚。



离经叛道就是她的DNA。


她喜欢用激进强烈的视觉语言打破所谓的陈规,从机车文化、叛逆青年中寻找灵感,打造属于年轻一代的“朋克话语”。


甚至让“朋克”在摇滚的黄金年代成为最先锋的风格。


薇薇安从给性手枪乐队设计演出服走上了设计师的道路,后来乐队经纪人,也是她的丈夫,在伦敦开了一家时装店,卖唱片和衣服,带领起“朋克风潮”。


小店集聚了大批朋克青年,薇薇安不断设计出他们喜欢的服装,她后来也被誉为“朋克教母”。



后来,在和她第二任老公McLaren的合作下,薇薇安掌握了英国朋克青年的心理。


标新立异的服饰和演出,让薇薇安和McLaren成为英国朋克运动强大的推动力。



皮革、裁剪和铆钉是朋克服饰的代名词,金属元素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同时,铁链、破洞、撕口子的T恤、18禁也是朋克风常客。


除此之外,他们还很爱把眼周涂上浓厚的黑色眼影,就像熬夜了的丧尸一样,资深爱好者还会把整个嘴唇涂黑。



西太后打造出来的朋克风格改写了 70 年代的时尚,也影响了现代时尚。


前几年流行的内衣外穿,就是她开创的。


在当时还相对比较保守的英国,甚至还有些挑衅的意味。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个性,让英国的时尚地位高了一个level。



1992年,西太后获英国皇室颁授的OBE勋章,2001年,还获选为英国皇家工业设计师。


虽然说,有很多人都get不到她的设计风格,认为她是为了博眼球和造势。


但没有她,伦敦时装周就不会成为四大顶级时装周里气质最独一无二的那个。


何况她还启发了麦昆、山本耀司等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大师。


杀马特是“中国式朋克”?


说起西太后的朋克时尚,会有很多人下意识想起中国曾经也有段“本土朋克”。


嗯!说的就是你,杀马特同学。



想到杀马特,就是那一飞冲天、抓人眼球、色彩斑斓的“十块钱洗剪吹”,还有在互联网上流传已久的家族口号。


不过说实话,小印也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杀马特和朋克还是有点像的……我是说发型哈。



但大部分人们不会把杀马特当作是一种朋克文化,它反而更像是一种属于小镇青年和底层青年的怪诞文化。


杀马特很多都是未经历过高程度教育的孩子,有着对安全感和情感的渴求。


他们在大城市中打拼,经历过欺骗和压榨,只能通过怪异的发型和花花绿绿的廉价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


因为看起来很叛逆,就不会被欺负。


很明显,这和西方叛逆的朋克文化根本不挨边。



杀马特只不过是学到了朋克和日本视觉系的一点皮囊。


他们构造出了一个自以为前卫的形象,但形象原创力薄弱,模仿痕迹重,观感也不能算得上好。


打耳洞、染头发、装深沉,他们试图接近朋克和视觉系的主流,却又一次次失败。


杀马特这个群体并没有形成像朋克青年那样长期的风潮,也没有发展成一种态度和时尚,甚至被社会主流排斥、直到消失。




在现在,他们的出现也只不过是当成被戏谑的对象,充满了讽刺和蔑视的意味。


除了头发,他们一无所有。


而像杀马特这种亚文化,在当时主要是一个用来区分同类的标签。


他们可是一个网络家族。


融入杀马特,不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一部山寨机或网吧包夜就行了。


换个角度说,你把名字和空间、个性签名改了,就是杀马特家族的一员。



家族内的成员们共享着差不多的生活环境与价值观念,其实也代表了一种生活形式及独特的社会状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各有各的规则和玩法,加入了杀马特,你我就是最亲的家人。


说到底,“杀马特”不过是时代阶段化的产物。


杀马特和朋克差十万八千里?


既然杀马特没能成为中国本土的朋克文化,那它和正宗朋克又有啥区别呢?


首先,朋克和杀马特的生存环境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英国社会青年失业的现实问题和阶级矛盾,是激发青年反叛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大萧条,朋克青年的衣着和身体本身就被作为反抗的符号,也被看做是和政治唱反调的载体。


不少人都有这“反时尚”的态度,他们喜欢“格格不入”的打扮,与英国倡导的精心装扮和绅士风格背道而驰。



而杀马特呢?他们没有自由生长的环境。


就像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对比,看到他们另类的打扮只会让爸爸妈妈说:“离他们远点”。


“杀马特”造型夸张还毫无审美含金量,相较于传统审美,多数人打心底里接受不了杀马特。


自然而然,杀马特也发展不起来了。



其次,朋克有着非常厚重的美学支撑和归属。


朋克推翻了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彻底打破了性别二元论。


男人可以穿破烂的裙子、渔网袜,女人可以剃光头,穿战靴,朋克的气质可以在性别中切换自如。



虽然也不是很好看(别打我),但却助长了新的消费和趋势。


而且朋克还有音乐的buff。


朋克青年用音乐挑战主流文化,试图争夺属于他们的话语权。


召唤来自世界各地的叛逆青年加入他们的朋克阵营。



疯癫的舞台风格,色情露骨的歌词都是具象化的表现,不管多低俗都能被美化成“朋克态度”。


江湖上甚至还有个笑话:朋克乐队招聘乐手,不需要唱功,只需要跳的越高越好。


和朋克相比,杀马特却始终没有传递出明确的价值观。


人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了什么。



杀马特不像朋克一样,能用音乐表达态度、用穿搭表达想法,感觉就像是为了叛逆而叛逆,没有明确的发泄出口。


杀马特借了朋克的形,却没有修炼出朋克的魂。


这样的杀马特文化,又怎么能活下去呢?



另外,朋克文化是略带暴力属性的。


朋克文化致力于颠覆传统、抵制制度。


早期的朋克团体,和街头霸王没啥区别。他们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这种“坏学生”式的生活方式,用“朋克”两个字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定性为态度。


他们热衷于制造混乱和引起骚乱,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诞生,撕碎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最开始就是想着用暴力震惊和激怒世人。



毕竟,朋克文化还吸引了纳粹的关注……


但杀马特从来和暴力不挨边。


不得不承认的是,西方朋克和杀马特确实有着相似的脉络,就是那群被忽视的反叛青年。



他们激进、叫嚣现实,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生活立场,对社会表达出不满和愤恨。


放纵荷尔蒙在理想和现实中燃烧。


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青春期的少年想要获得大家的关爱……



最后,小印想说的是:


朋克的叛逆,被西太后塑造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


杀马特的叛逆,无法直视;


但你的叛逆,你妈只会觉得你弱智(狗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朋克   教母   西太后   英国   叛逆   态度   风格   家族   青年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