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与学生私奔,高调登报离婚,晚年他功成名就,妻子后悔已晚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没有经济的恋爱是一盘散沙”是现代人对感情的看法,似乎失去了两人厮守的看法,在民国时期,就有一对夫妇结婚20年,生儿育女,妻子却嫌跟着丈夫太苦,与丈夫的学生私奔,晚年凄惨,儿子也不认他。

陈芝秀出生在一个家境优渥的的名门世家,家中长辈对于此女如获至宝,众星捧月般地将她培养长大。

陈芝秀喜欢艺术,家里人便顺应她的想法,送她去学习艺术,青年时,她的雕刻技艺就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和所有憧憬梦幻爱情的少女一样,在艺术的氛围中长大的陈芝秀尤其渴望一段属于自己的浪漫爱情。

18岁的时候,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她第一次认识了常书鸿。算起来两人算是远房亲戚。上个世纪20年代婚姻还是不能自己做主,多数都是父母之命。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两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常书鸿也不是普通的青年非常有才,在绘画方面水平也极高,可以说两人在艺术领域这一块,是有共同语言的。加上这两位年轻人接受的都是新思想影响,思维很前卫,难得的知音爱人,所以过着比较幸福而甜蜜的新婚生活。

常书鸿喜欢艺术,陈芝秀也对此深感兴趣,于是婚后夫妻俩就一起远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艺术。这一对先结婚后谈恋爱的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自由快乐。天赋好、悟性高又努力的两人很快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常书鸿后来甚至还开了几场巡回画展,在法国艺术界取得了很大的赞许。

1931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可爱的女儿,常书鸿为她取名叫“沙娜”,沙娜,是塞纳河的谐音,因为常书鸿喜欢在塞纳河畔散步。

有了女儿后,常书鸿的“模特”又多了一个人,他喜欢画妻子,画女儿,也画全家福。

沙娜三岁的时候,常书鸿创作了一幅油画,名之为“家庭”,画上是幸福的三口之家,这幅画至今还依然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中。

在巴黎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他们的确做到了相敬如宾,琴瑟和鸣。

生活本该就这样平静得过下去,但一天,常书鸿在一个旧书摊上无意间看见了一本讲述敦煌的书籍。他兴致勃勃的翻阅起来并且马上被书里大气磅礴、壮美落寞的敦煌石窟所震撼。在那一瞬间,常书鸿就被深深地折服了

第二天就来到吉美博物馆,在博物馆之中,他看到了许多来自敦煌的文物,这些中国的历史遗产就这样被外国侵略者抢夺,然后堂而皇之的作为战利品展览。

常书鸿内心顿时生出了一股悲愤之情,他暗下决心,要回国为保护敦煌文化出一份力

回到家的常书鸿跟妻子说自己要回国的想法,可却被拒绝了。原来已经在巴黎过惯了好日子的陈芝秀不太想回到饱受战乱的祖国。常书鸿对此失望之余,更是下定决心要回去。于是他不顾陈芝秀的阻拦,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陈芝秀在巴黎完成学业后因为思念丈夫也就带着女儿回到了国内。

回国后的一切,比陈芝秀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那几年他们在战乱中南迁,生活过得颠沛流离。

有一次,途经贵阳时,常书鸿中午外出办事,陈芝秀与女儿在旅馆中,一颗炸弹径直落入这个旅馆,陈芝秀将女儿拽到桌子底下,本能的护住沙娜,整个屋子里一片黑暗。

那次陈芝秀与女儿侥幸存活,可是轰炸结束后陈芝秀看到的恐怖场景,对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每天在战火中担惊受怕,支持丈夫的梦想是大爱,可是想要稳定的生活也无可厚非。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后,常书鸿成为了副所长,常书鸿知道自己的妻子肯定会不同意,所以选择了隐瞒,可是陈芝秀还是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件事情。

而这一次,依旧是陈芝秀选择了妥协。于是1943年,常书鸿带着满身的疲惫正式到达了敦煌,那个时候的敦煌风沙大,天气恶劣,不过,在常书鸿眼里只有那些敦煌艺术瑰宝,因而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一年后,陈芝秀带着孩子来到了敦煌,可是敦煌的生活环境实在是不好,风沙漫天,交通不方便,饮食根本没什么好吃的,只有粗糙难吃的面条,住的房子是简陋的茅草房,穿衣服只能穿满是膻气的大皮袄。

陈芝秀真的不习惯敦煌的生活,吃饭差也就算了,而穿衣让她实在是受不了,她是一个穿惯了漂亮旗袍和时尚衣服的阔太太,让她整天穿着笨重难闻的大皮袄,实在是难为她了。

而常书鸿繁忙的工作,没有时间陪她,也让她有颇多抱怨。

而这时候,赵忠清出现了。

赵忠清本是军官,后来被安排到常书鸿手下做事,算是常书鸿的得意门生了。因为赵忠清跟陈芝秀是同乡,常书鸿也知道自己平日里对妻子和儿女的关心照顾太少了,可自己又实在无法放下手里的工作,所以就拜托赵忠清替自己照顾家里。

陈芝秀在人生地不熟的敦煌内心的苦闷与孤寂正无处宣泄,突然出现一个说着吴侬软语的同乡人,内心自然是非常激动的。而且赵忠清长得一表人才,能言善辩,对她又温柔体贴,陈芝秀很快就沦陷了。

两人很快发展起了地下情,而常书鸿忙于工作,浑然不觉,赵忠清便借着拜访师父的旗号登堂入室,有了新欢的陈芝秀再也不想和常书鸿将就下去了,她便和赵忠清商量私奔,离开这个鬼地方。

于是陈芝秀便告诉丈夫自己身体不适,让赵忠清带自己去兰州的医院检查,常书鸿不疑有他,便让妻子路上小心,谁知道第二天常书鸿回家才发现,妻子把家里的存款全都带走,只给自己留下一封决裂信,便和赵忠清会到老家江南了。

陈芝秀到杭州后,立刻登报与常书鸿撇清了关系,并嫁给了赵忠清。

刚开始的几年,他们还过了一阵好日子。

等到新中国成立,赵忠清由于为国民党卖命,被逮捕入狱,后被处死。

陈芝秀也因为与国民党军官有染,被新中国的艺术界所拒绝,后来她因生活所迫嫁给了一名工人,靠当佣人给人洗碗做饭打扫卫生来糊口。

当陈芝秀看着媒体对常书鸿的报道和赞誉,知道他在敦煌的坚守,知道他被人们誉为“敦煌的守护神”。

她有些明白他当年的坚持了,但也已经晚了。因为他的身边早就有了“新人”,一个真正懂他爱他支持他的女子。

而她连祈求原谅的资格都没有了。

得知她的儿子来到了杭州大伯常书林家,此时也在杭州的陈芝秀得知后,心情激动,她提出想要见儿子。但是她的儿子得知后,非常生气地说:“你不配当我的母亲,我才4岁,你就弃我而去,我恨你。”

母子同住在一个城市,却不能相见。陈芝秀不由感慨,在当年自己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人生的苦旅。

后来女儿常沙娜来杭州写生,陈芝秀又求常书林,希望见自己女儿一面。常书林好说歹说,常沙娜才答应见母亲一面。

晚年常书鸿与女儿常沙娜

常沙娜于心不忍,后来开始给陈芝秀寄钱。尽管陈芝秀经常会给女儿写信,但仍无法弥补儿女心中失去的那份母爱。

陈芝秀临终前说:“我对不起他们,原来有些错是无法弥补的,上天惩罚了我!

至此,一代人的恩恩怨怨,就这么飘散在了空中。

所以再艰难的困境,也有解决的办法,但一时的冲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取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底线,一朝跨越,便再也回不到最初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敦煌   妻子   皮袄   巴黎   功成名就   杭州   高调   晚年   后悔   丈夫   儿子   女儿   艺术   喜欢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