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比孙膑“桂陵之战”更精彩的是齐威王的政治博弈!

通常公元前350年秦国“商鞅变法”被视作战国中期的标志,但探究中原霸权标志事件为公元前352年齐魏“桂陵之战”,“桂陵之战”魏国扩张疆域巩固霸权的战略未能实现,折损数万“魏武卒”、与赵国结下宿仇、被秦国偷袭河西,齐国与楚国挑战魏国中原霸主的地位重回混战局面,魏国无暇西顾使秦国“商鞅变法”得以推行迅速崛起。

“桂陵之战”是孙膑“围魏救赵”战略的一部分,后世赞颂孙膑的战略思想与战术布局,然而客观地说“围魏救赵”战略失败且“桂陵之战”军事惨败,因奠定齐国崛起的光芒掩盖“围魏救赵”失利的瑕疵罢了,本文带您剖析“桂陵之战”的前因后果,解读齐威王在整场战役发挥的作用。

桂陵之战要图

魏国与赵国难以避免的战争!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逝世,太子魏䓨与其弟仲绶争夺王位,仲绶求助韩懿侯和赵成侯,韩赵联军于“浊泽之战”击败魏军围困魏䓨,但韩懿侯和赵成侯在处置魏国产生分歧,韩懿侯主张魏䓨与仲绶平分魏国,赵成侯建议诛杀魏䓨扶立仲绶,同时割让城邑酬谢韩赵救援

韩懿侯仁厚连夜撤离战场,赵成侯独木难支收兵回国,魏䓨(魏惠王)巩固权位公元前368年“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鉴于魏国“四战之地”地缘劣势,魏惠王邀请韩懿侯和赵成侯“重修盟好”,盟约虽签订但裂痕注定难以修复,魏惠王采取亲善韩国暗中孤立赵国政策

公元前361年形势图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魏国与赵国的矛盾愈加明显:

首先是领土,三家分晋领土盘根交错,经过数十年封邑交换勉强完整些,但赵国故都中牟(今河南鹤壁)与沁县(今山西省长治市)楔入魏国腹地,随时能够切断魏国北部半壁疆域,包括魏国经济与农耕重镇邺(今河北临漳县);

其次是军备,周灭商战车大显神威,诸侯以战车数量区分强弱,魏国战马主要由赵国供应随着魏国东迁强化对淮、泗诸侯诸侯的控制,遏制齐、楚挑战魏国中原霸权,魏国向邺增派驻军引起赵国恐慌遂削减战马供应数量

最后是战略,中山国对魏国而言相当于“燕云十六州”对北宋,华北平原易攻难守必须推进至中山国,向东压制齐国,向北震慑燕国,向西钳制赵国,但赵成侯对中山国志在必得,更怕魏惠王“假道伐虢”遂回绝魏国借道的请求

魏惠王魏䓨

魏国的领土、军备、战略等问题,攻灭卫国全部能够解决,但攻打卫国后果魏惠王难以承受,卫国奉行中立政策,向魏、齐、楚等强国朝贡,为诸侯提供贸易便利,与韩国经贸高度合作,正所谓“断人财路,犹如诛人父母”,魏国还不具备硬抗齐、楚等国围殴的实力。

秦国在魏惠王眼里就是蛮荒之地,灭了秦国还得倒贴钱养活民众;楚国幅员辽阔与晋国争霸百年,纵然衰落也会将魏国拖进战争泥潭;齐国少有摩擦,宋国已是附庸,燕国不予考虑,韩国是军事盟友,唯有赵国有国仇、有私恨、更有争夺霸权的野心,魏惠王等待攻赵良机。

公元前355年即赵成侯攻打卫国,魏惠王遣使诸侯表示要替卫国“主持公道”,诸侯只要利益不受损害巴不得魏赵拼个你死我活纷纷遣使支持,魏国发兵十余万由庞涓统率围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城高池深且民众抵抗意志坚定,三年围城消耗魏国数十年积蓄也影响农耕和经济

《史记·赵世家》: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郸

齐威王

齐国欲重回中原霸主的尝试!

公元前391年田和放逐齐康公,历经八代两百余年努力实现“田氏代齐”,田氏背负“乱臣”骂名,公元前374年又引发宫廷政变(田午弑杀田剡及孺子喜自立为齐桓公),燕、魏、鲁、卫、赵纷纷劫掠齐地,田午向贵族妥协增强内部凝聚力,强化军事力量收复桑丘等失地。

得益于齐国雄厚的财富与人口根基,仅十余年齐国便重新恢复强国实力,公元前356年田午逝世年仅22岁的田因齐(齐威王)继位,韩、赵、魏趁齐国国丧攻打齐国灵丘,齐威王请赵、宋两国斡旋得以与魏、韩罢兵息战,齐威王政治手腕已经显露但高傲的魏惠王并未察觉。

齐技击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意欲攻打赵国却忌惮齐国,得知齐威王沉溺酒色歌舞且内部纷争放下心来,随着赵魏开战齐威王便拜邹忌为相,招募英才、储备物资、操练兵马,齐威王向魏国倾销物资,既赚取财富又打消魏惠王的猜忌,齐国府库充裕招募“技击勇士”强化军队战斗力

公元前353年邯郸危急赵国遣使向齐、楚两国求救,段干朋提议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解邯郸之围(“围魏救赵”雏形),但襄陵战略价值不足以令魏惠王和庞涓舍弃赵国都城邯郸,待魏国攻占邯郸齐威王果断发兵八万营救赵国,孙膑修订“围魏救赵”之策为攻魏国都城大梁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旻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

孙膑

齐国发兵八万,但齐国延续春秋时期贵族领军的传统,魏国则职业军队、制式武器战斗力更强,孙膑建议田忌由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两城的都大夫率约三万军队攻打襄陵,齐军在魏军夹击下惨败却也拖住魏军数日,拉开距离迫使魏军加快回援速度而疲惫。

齐军剩余五万且孙膑施展“减灶计”误导庞涓,据推测庞涓根本没想过追击齐军,大梁转危为安战略目的已经达成,魏军疲敝没必要追击齐军,魏军回到魏国就是想回到大梁休整,但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隘口驻巡魏军被齐军歼灭,魏军被蒙骗前锋部队在伏击中被歼灭约两万余。

齐国折损超过五万齐威王却并未恼怒,齐国五都(临淄、即墨、莒、高唐、平陆)贵族私兵折损过半,齐威王顺势接收军权,对统治者而言数万齐军将士牺牲是值得的,何况桂陵之战齐军击败魏武卒威震诸侯且赵国割让数座城池齐威王名利双收,田氏齐国开创辉煌成为中原霸主。

综述:桂陵之战是齐威王争夺中原霸权的尝试!

魏惠王时魏国达到鼎盛,虽难以吞灭整个赵国,但轻易便能据邯郸、攻中山、压制齐国,届时魏国威望提升诸侯军事协从、经济联合封锁,齐国再想挑战魏国无异于痴人说梦,很难说魏赵冲突没有22岁齐威王的推动。

“围魏救赵”未能助赵国夺回邯郸,齐军伤亡是魏军倍余,且公元前351年“襄陵之战”齐宋卫联军被韩魏联军击败,齐威王请楚国令尹景舍调停割地赔款,赵成侯索性与魏惠王结盟收回邯郸,齐威王争夺中原霸权在军事层面绝对是失败。

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桂陵之战”与“襄陵之战”齐国贵族私兵折损齐威王趁机收回兵权,魏国伐赵、攻齐、击秦皆胜但农耕与贸易根基动摇府库空虚,齐国掌握经济命脉便能影响战争规模甚至输赢,所以,齐国发兵之时已完成经济与政治布局,无论“围魏救赵”军事成败与否齐国都将崛起。


文献参考:《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齐国侵略导致燕国破败,为何齐国两代君王又扶持燕国崛起?

“五国伐齐”推动者孟尝君田文,险些灭亡祖国,为何无人谴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围魏救赵   魏国   秦国   都城   邯郸   中原   齐国   霸权   公元前   诸侯   政治   孙膑   精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