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四川公司被国企收购

近日,威马汽车科技(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四川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其中股东行列新增绵阳安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投集团),安投集团持股67.31%,成为威马四川公司控股股东,威马集团持股比例降至32.69%。同时,法定代表人由SHEN HUI变更为何伟。

安投集团是绵阳市地方国企和四川省财政厅共同持股的企业,这也表明威马四川公司已被地方国企收购。

若按照绵阳市与威马汽车之间的合作历程,这也可以看做是国资出手来为威马解困。

威马汽车与绵阳的合作始于2019年3月,威马汽车与绵阳政府签署项目,宣布将成立自动驾驶示范产业园,并将自动驾驶技术中心建在绵阳,以加快自动驾驶研发。同时正式发布Living Pilot智行辅助系统。

作为绵阳市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威马自动驾驶示范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02亿元,建设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将具有包括新能源汽车设计、试制、试验的能力,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试验试制中心,为制造更出色的产品研发测试提供有力支持。

看起来威马是要将绵阳作为重要基地来建设,不过威马已经在湖北黄冈和浙江温州有整车生产基地,合计产能有10万辆,参考威马目前的销量,已有产能完全能够满足。短期内没有在绵阳布局一个整车基地的必要。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投资项目进展,绵阳市安州区威马汽车科技(四川)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在2021年1月份开工,该项目规划用地1050亩,规划投资30亿元,将建成年产15万套车身零部件生产车间,项目预计于2023年1月份竣工。

据此来看,威马的这一重要项目已经是即将竣工投产的状态了,此时却把公司控制权卖给了当地的国企,后续双方的合作也将变得扑朔迷离。

成立于2019年的威马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时刻,2019年,威马的销量位于行业第二,几乎与蔚来汽车齐名。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威马汽车陷入“关店、裁员、降薪”问题,据电动知家了解,11月份,威马汽车上海总部已启动裁员,同时外包公司人员也在大规模离开。多方信源还显示,威马汽车上海多家门店关闭,从20家左右骤减到12家左右。此前,威马汽车CEO发内部信宣布上海全员工资打五到七折,取消年终奖等消息引发热议。

12月5日,一则“威马欠款导致工厂停产”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报道称,威马因拖欠供应商账款导致核心零部件断供,威马工厂已经基本停产;第一款轿M的项目也已经停滞;成都产研部门很多员工的合同到期后威马也不再续签,研发体系受到影响。针对此消息,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回应表示:" 怎么可能是真的 "。

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12月,与理想同一年成立,比蔚来、小鹏晚一年。不过,与“蔚小理”不同,董事长沈晖在成立威马之前,曾在菲亚特、沃尔沃等车企任职,前任职位为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可以说在汽车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据天眼查显示,从成立至今,威马历经12次融资,累计融资超350亿元,包括上汽集团、红杉中国、百度等都是其投资方。2018年1月,威马收购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拿到生产资质。2018年9月,威马首款量产车EX5正式上市,售价14.68-19.88万元,定位紧凑型纯电SUV。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3年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

2021年时,威马招兵买马、急速扩张。招股书显示,2021年底时威马员工总数为3952人,比2020年增加了1/3,门店数量更达到2020年规模的2.5倍。风云变幻太快,只是一年的时间,曾经与蔚来、小鹏、理想并称为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的威马,就陷入困境之中。经历销量下滑、亏损百亿之后,降薪、裁员、关店接踵而至,威马挣扎在上市关键期。近日,据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10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数据显示,威马汽车销量只有1117辆,且并未进入前15名的名单中。

11月21日,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内部信宣布,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具体措施为:从2022年10月开始,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从次月8日发放上月工资调整为次月25日发放上月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2019年,威马以1.69万辆(蔚来交付2.06万辆,小鹏交付1.67万辆)的交付量稳居新势力车企第二,这一成绩让沈晖看到了希望。2020年初,沈晖大放豪言:“威马一定会是中国未来造车新势力TOP3之一。”2022年的今天,威马汽车不仅没有成为新势力TOP3,甚至连月销数据都拒绝对外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威马仅交付2.92万辆,销量十分惨淡。

威马曾想冲击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然而,好运并没有眷顾威马,两次IPO都受阻。2021年初,威马汽车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击,如果成功,将成为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但最后失败了。这一年,威马汽车CTO闫枫、首席零售官唐军营、首席增长官王鑫陆续离职。2022年6月1日,根据港交所发布的文件,威马汽车已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

在此之前,威马汽车曾尝试登陆资本市场,但过程并不顺利,早在2018年,沈晖便公开表示,威马汽车将寻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2020年9月,威马汽车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2021年1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威马汽车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条件。按照规定,威马汽车本该公布其招股书,然而威马汽车却并没有按照流程工作,其登陆科创板的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2017年至今威马汽车亏损数额已超百亿元,上市或许能缓解威马汽车在资金上的燃眉之急,但想要走得远,提高品牌产品力以及市场份额才是威马最需要解决的事情。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内卷淘汰赛,更多供血不足的造车新势力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活下去,如何更好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绵阳市   绵阳   公司   销量   新能源   国企   上海   新势力   项目   集团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