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改变中国:(14)小霸王郑国崛起:郑武公兼并诸侯之战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两部分,春秋和战国。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丧失了西部大量国土,直接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的规模,周王室式微,对诸侯的影响力已非常有限。此时全国有140多个诸侯国,较大的诸侯国开始兼并小的诸侯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大战开始了。

春秋初期,最先称雄的是郑国,江湖人称“小霸王”。

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

相对于绝大多数诸侯国,郑国的历史比较短。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弟姬友于郑(现陕西华县东),姬友,是为郑桓公。公元前774年,周幽王任命郑桓公为司徒,管理全国土地和户籍,郑桓公勤勉事王,受到人民爱戴。公元前773年,郑桓公见周王室多有变故,朝政荒废,祸乱将至,便未雨绸缪,寻找退身之所,于是问太史伯适宜安居之所。太史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济水、洛水、黄河、颍水附近可以安居,那里邻近东虢国(现河南荥阳东北)和郐国(现河南新密东南),这两国的国君贪财好利,百姓不附,去了有发展空间,容易兴盛。郑桓公自己又说了几个方向,都被太史伯否定了,郑桓公便有意东迁。公元前773年,郑桓公请示周幽王,周幽王同意其东迁。于是,郑桓公派长子姬掘突带着厚礼向东虢国、郐国借地。两国国君因郑桓公位高权重,又是天子叔父,且有丰厚礼物,便满心欢喜,各自拿出五座城池给郑桓公,这十座城池便是郑国在东方的立足之本。郑桓公有了十城,非常高兴,立即将封地内的国民东迁。《国语•郑语》:“其济、洛、河、颍之间乎!”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郑桓公也死于战乱。

公元前770年,姬掘突在郑国人的拥护下即位,是为郑武公。郑与秦、晋、卫等诸侯国共同出兵击退犬戎,并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因郑武公护卫东迁有功,任命郑武公为卿士。郑武公凭借周王朝权臣和功臣地位,开始积极开疆拓土,兼并小国。

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占领郐国都城,兼并了郐国。

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占领东虢国都城,兼并了东虢国。

随后,郑武公兼并了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个小邑,成为中等诸侯国。

周平王见郑武公雄心勃勃,疯狂兼并小国,心生猜疑与恐惧,便欲收回部分所赐土地。郑武公便让出部分土地,迁都溱水、洧水之间,营造新都,后名为新郑。

郑武公兼并诸侯之战,使新生的郑国在大争之世迅速崛起,为郑庄公时郑国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华县   东周   诸侯   国君   小霸王   王朝   王室   城池   河南   小国   公元前   中国   战争   郑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