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白求恩临终前,给聂荣臻写信恳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有一位医生,在他逝世后,延安各界都为其举行追悼会,伟人号召社会学习其精神,还亲自撰写挽词和文章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民众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这人就是将我国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1939年11月,因抢救我军伤员时不幸被细菌感染,他患上败血症,后不治身亡。

在白求恩即将撒手人寰之时,一向无私奉献又不求回报的他,居然给聂荣臻元帅写信,请求对方给自己前妻发一笔生活费。

白求恩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跟前妻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放荡不羁,医者仁心

1890年,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某个小镇,本是牧师家庭其中一员的他,不像家人那样整天压抑天性,反倒生性活泼,喜动不喜静。他也不像同龄人那样按部就班地先学习后工作,反倒是先攒够钱,等到快20岁才去报考大学。

十几岁的白求恩,倒卖过古董,当过侍者和伐木工,还涉猎过教员和记者行业。不用操心学费后,他成功进入世界医学名校,多伦多大学胸外科专业学习。1914年,世界局势开始变得动荡,他也响应号召暂停学业,随军入伍成为一名担架员。

作为医学生,又积累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他退伍后的前途本该一片坦荡,可炮火带来的阴影,让那个时代的青年成为受害者,白求恩也不例外。归来的那几年,他不求上进,用酒精麻痹自己,甚至短暂地沉溺于女色。

好在白求恩很快意识到,“战争耗费了我太多青春,我要将它弥补回来”。他没有因为陋习耽误学业,反倒是迅速找回早已遗忘的医学知识,在次年顺利毕业,朝自己外科医生的理想方向努力。

走过而立之年,白求恩在胸外科领域的光辉越发明亮。1933年,他被加拿大卫生部门聘为顾问,1935年,他加入美国胸外科学会,其知名度享誉北美。

他发表过具有价值的论文近20篇,还成功完善“人工气胸疗法”,发明革新30余种医疗手术器械。有22种外科手术器械,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其中比较知名的,应是“白求恩肋骨剪”,还有一部分,至今都在被广泛使用。

白求恩是创伤外科较早的一批开拓者和推动者,他所运用的手术原理和方法,奠定了当下基本外科的基础。医术精湛的同时,从炮火声中走来的他,更能领悟到生命的无常,以医生的身份帮扶他人的意愿,也比一般人强烈。

几十年从医生涯里,白求恩时常会去贫民窟免费给穷人看病开药,他还提交过提案,呼吁当局承担穷人的医疗费用。在那个时代,再先进的国家都无暇关注穷苦民众这方面诉求,他的提议也只能成为笑话。

白求恩遗憾不已,他写过一句话,“富人和穷人有富人肺结核和穷人肺结核,富人会复原而穷人会死亡”1935年,他受邀参加世界病理学大会,见识到苏维埃的公费医疗和康复制度。

那种理想的社会化医疗制度,让白求恩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此处,半个月后,他决定加入共产党,还建立起蒙特利尔人民保健会。1936年,他辞去自己医院的职务,带着医疗工具赶赴西班牙。

在那里,白求恩尝试打造流动血站,力求改变当时输出输入血液双方,直接使用导管进行连接的输血方式。正当他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西班牙时局变得动荡,由于与一位叫卡莎的女性交往过密,他受到驱逐,只能返回故乡。

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暂时为生活所困的他还不知道,机遇正在前方等待自己。1937年7月,一场医友晚餐会在洛杉矶举行,在与旁人交谈中,他结识到陶行知先生。

当得知我国面临的局面较为艰难,白求恩不由感同身受,当场表示,“我愿意到中国去,与你们一同战斗!”


带队来华,支援抗日

1938年3月,在相关组织的派遣下,白求恩带着由加、美两国人组成的医疗团队,远赴中国支援我方。他不愿留在后方当保健医生,坚决要作为卫生顾问,前往军区施展长处。

在山西雁北和冀中地区,白求恩投身于培训我方医务人员,改善部队医疗条件,建设特种外科医院之中。跟当时医疗知识有限的本土医护人员相比,受到过专业医学教育的他,传授的经验称得上是无穷的宝藏。

除了培养后备力量,白求恩还组织战地医疗队,进入前线救助伤员。为了尽可能挽回战士们的生命,降低伤残率,他不顾自身安慰,坚持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很近的地方。外面战火连天,巨响声此起彼伏,他就在简易帐篷内,眼疾手快地为伤员缝合伤口,开展手术。

白求恩认为,战地外科手术要遵循三个原则,即“近、早、快”,他也身体力行,始终贯彻着这三个字。在我国呆的22个月里,他常常带领助手持续工作好几个日夜不休息,争分夺秒做手术,甚至还创下过接连工作69个小时,治疗115位伤员的记录。

与“洋专家”的“显赫”身份不同,白求恩完全没有专家的架子。他从不要求我方“开小灶”,发现自己一天三顿都是小米干饭,而其他领导每天伙食费只有几分钱时,居然难过到哭泣,还向卫生部反映撤销自己的特殊待遇。

白求恩还在4个月里奔波了750千米,为一位重伤战士做截肢手术时,他还在战地输血模式不成熟时,亲自带头献血。当然,白求恩也不是毫无缺点的“圣人”,他的脾气跟一般医生相比,会显得格外古怪暴躁。

助手器械摆放位置错误,他会发火,觉得手术刀用起来不顺手,他会扔东西,有护理员觉得伤员的伤口太脏,不用棉签清理,他会直接把人踹开。

归根到底,白求恩的暴脾气一般展现在工作人员不尽责时,而对于伤患,他又能表现出无穷的温柔。有这样一位医生在,我方可说是如虎添翼,不少战士都没折损于伤病之中。

有如神助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39年的10月28日。那一天,在为大腿粉碎性骨折伤员做手术的白求恩,遇上正大肆扫荡根据地的日军,为了更快一步,他的手指不小心被手术刀割破。

发现自己流血,白医生只来得及将伤口放进消毒液浸泡一下,就又忙着缝合伤口,自那天起,他的手指就没好过,一直在反复发炎。三天后,白求恩又抢救过一位患有烈性传染病的病人,本就红肿的手指,再次受到严重感染。

白求恩就这样带伤工作还不到一周,他的肘关节就突发转移性脓疡,11月12日,症状加重并转为败血症。由于时代的限制,再加上自身免疫力问题,他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就病重逝世。


临终请求,毕生挚爱

白求恩自知生命垂危,在还有力气时,就给聂元帅写下过一封分配自己遗产的信,他把所有的私人物品都留给战友。处于生命尽头的他,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前妻法兰西丝,并想要通过聂元帅,让国际援华委员会给她发放一笔得以度日的生活费。

白求恩在遗书中写道,“我对她所负的责任很重,不能因为没钱而将其遗弃,对于她,我很抱歉,但请告诉她,我曾经非常快乐。”

在那之前,聂元帅曾经提过对专家特殊照顾,每月发放100元津贴给白医生,那时的他拒绝了这一提议,坚决要把这笔钱留给伤员。白求恩来中国后,自始至终都没提过钱,在临终时,他提出的重要诉求,竟然是与已经离婚的妻子有关。

事实上,白求恩经历过的风流韵事不算少。可那么多人中,他会念叨的,只有相识相知相恋过,又两度结婚离婚的前妻法兰西丝。

他们的相识过程不算复杂,1923年,白求恩前往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的考试。在那期间,33岁的他对22岁的英国女孩法兰西丝一见钟情。两人虽然相差11岁,但意外合拍,还在考试结束后一同前往西欧旅游。

在白求恩看来,“她有一种不平凡的天真,一种不平凡的脱俗,再加上不平凡的聪明”,他深深为法兰西丝着迷,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两人相识不到半年,就迅速坠入爱河,并结为夫妻。

正处于甜蜜期的他们,把家安顿在底特律,还在当地开有一家简易诊所。白求恩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治病救人身上,常常不分昼夜出诊看病。或许是忍受不了丈夫冷落自己,又或许是受不了他吸烟酗酒的恶习,这对老夫少妻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

1926年,白求恩被染上在当时很难治愈的肺结核,他告诉妻子,“死神将要降临到我身边,我不能把肺病传染给你,我们离婚吧!”

法兰西丝不忍心抛下病重的丈夫,多次拒绝他离婚的提议,可白求恩心意已决,直接向法院递交离婚申请。这场维持3年的婚姻,以一方的放手作为结局收尾。

等他好不容易挺过肺结核,两人也曾短暂复婚,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们又一次选择离婚。直至白求恩远赴中国,在抢救伤员时因败血病身死,他与法兰西丝都不复相见,只留下几句与之有关的遗言,和一笔等待兑现的生活费给她。

白求恩是一个至情至善之人,他是医学上的“巨人”,怀有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的存在,永远值得感激,他的精神,永远值得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白求恩   法兰西   胸外科   加拿大   伤员   肺结核   前妻   临终   外科   穷人   妻子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