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为何被骂“滚出主持界”,其实她并没有做错什么

文 | 脏脏石榴

编辑 |蒙面晓虾

在央视兢兢业业二十几年,却因为“犀利”的主持风格屡屡遭到网友痛骂,北大才子董倩也因此获得了“全民公敌”的称号,她到底做了什么?

董倩1971年出生于北京,由于家中只有他一个女儿,所以父母对董倩从小就很严格。

父亲经常教育董倩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做人的基本原则,一直在董倩耳边强调“稻子熟了才弯腰”。

董倩自然也是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就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并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也是稳定发挥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进入大学的董倩这才发现什么叫“人外有人”,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校,比自己厉害的人可太多了。

所以董倩在学校里丝毫没有懈怠,一直认真学习专业课,成绩也是一直稳居在前几名。

1995年的董倩从北大毕业,同样也加入了应届生找工作的大团队。原本历史系的她想着以后可能会当一名老师或者去某个历史博物馆。

但是正巧央视到北大来挑选主持人,董倩想着多一个机会就去参加了面试。

没想到原本没报任何希望能通过,却成功考入了央视,并且起点就是《焦点访谈》国际组。

董倩也在后来的采访中说道:之前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会在电视台工作。我的专业本来是历史,对新闻完全没有概念。可以说,我是跟着央视电视新闻的发展慢慢成熟起来的。

初入央视电视台,业务能力遭到质疑

众所周知央视也是各路人才汇集的地方,像康辉、董卿、白岩松等知名央视主持人的职业能力不容小觑。

而董倩作为一个历史专业出身的学生,自然是显得格格不入。

由于董倩是招聘考试通过的,不像其他人一样有一套完整的证件,所以只能早早到传达室等人带她进去。

呆在办公位上的董倩看到别人在办公室里忙来忙去,自己却在办公桌前像个木头一样不知所措,很长时间都认为自己可能不适合这个职业。

董倩在回忆自己刚入行得那几年说道:我刚开始进来根本不懂电视,连什么是编辑机都不懂!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里看到的电视节目,而远远不是电视本身!

董倩也是进去了以后才知道,职场和学校的差异非常大,在职场上是没有人主动来教你的,所以自己只能主动去提问。

但是在北大的这四年董倩一直处于领跑者的地位,所以四年的时间让董倩比别人多了几分自尊,甚至是傲慢。

那段时间的董倩即使是什么也不懂,也拉不下脸去请教别人。董倩后来总结当时的自己,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自卑”。

在国际组做了一段时间编辑积累经验后,董倩获得了一次做系列专访的机会。

董倩对这个机会非常看重,认为这是一次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是现实总是骨感的......

因为是第一次,董倩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全程板着脸,瞪着眼,观众和同事的反映普遍很差,收视率一直都不太好,而且由于经验生疏经常在节目中频频出错。

制片人在看完专访的反馈后也很纳闷,对董倩说:我挑主持人一挑一个准儿,看人还从来没有看走眼的时候,你可别成为我的第一个败笔。

董倩也因为专业能力差劲,导致其他的同事都不愿意和她合作,甚至还有一些不好的言论在办公室流传。

董倩因此低迷了很久,这对一个从小就光鲜亮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随后部门组长把董倩叫到他的办公室,一脸严肃的交给董倩一封信。

董倩本来以为是一封辞退信,忐忑不安的打开后,发现是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颂写的一篇内参。

整整的几页纸客观的评价了董倩的主持,包括有哪些缺点以及如何改进等内容。

董倩看完后没有消沉下去,而是一直把它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时刻提醒自己。

因为她明白以前在办公室里想搭把手都不会有人叫自己,别人批评自己也是对自己的帮助,说明自己被人注意了,我不再是那个在部门里无关紧要的人了。

调整好心态后,董倩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自己太像个学生了。

由于一直认为自己的经验不足,所以一直不够自信。董倩认为作为一个采访者,首先气势上不能输,一定要让被采访者眼里有你。

而且作为一个新闻者,一定要保证“准确”两个字,如果你没有在采访前做足准备,问的问题一点水准都没有,对方就没有想回答的欲望。

2007年,董倩被派去耶鲁大学学习。董倩在看到美国节目中每当处于重要时段的时候,出现的都是男人,而自己也在央视的重要时段出现,由此得出自己也挺重要的。

自此之后,董倩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她也深知作为一名记者,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所以他用了整整六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还获得了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

董倩目前也有了自己的主持节目《面对面》《新闻1+1》《东方时空》等都反响非常好。

而且几乎二十几年没有出过差错,观众也逐渐认可了这位知性儒雅的主持人。

但董倩在后面的一系列操作让她被骂上了热搜,“董倩滚出主持界”的话题也是热度不减。

直播报道频频失误,采访问题直击人心

2008年的汶川地震,央视也是来了一场新闻直播。没有了以往准备好的新闻稿和导播指挥的董倩,在直播画面中失去了往日的专业和冷静,频频红了眼眶。

三天后,董倩在采访一个被压在废墟下很久的男孩:你现在是什么感觉?被压在废墟下这么久疼不疼?当你还没被发现的时候,你有多绝望?

报道一出,许多群众都表示非常气愤。

由于当时正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怎么能对一个刚被救出来的未成年说这种话呢?这无疑是对这个小男孩的二次伤害。

无独有偶,2013年董倩受邀采访了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她提问的非常犀利:您作为美国队的主教练去对战中国队,当时会不会觉得很纠结?

许多网友都认为郎平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身份还是教练的身份都是非常优秀且令人尊敬的。

董倩的做法完全是没有尊重中国人的骄傲,完全没有顾及到被采访者的感受,因此董倩的专业能力受到了很多质疑。

当然董倩被质疑并不只有这一次。

2015年8月12日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

当时一瞬间火光冲天,附近的居民都能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就连附近的河北河间、肃宁等地也有明显的震感。

情急之下,消防员们立即赶往就在救灾现场,却因为火势太过凶猛,导致165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其中有九名消防员,并且造成六十多亿的经济损失。

为了向观众展现最真实的情况,央视也是派出董倩到现场进行采访,面对这些刚经历一场死亡逃生的消防员,董倩的问题直接让这名消防员泣不成声。

董倩直击人心的问道:你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你要是出了事,你爹娘该怎么办。

消防员面对这样的问题直接哽咽半天都没说话,董倩再次把人逼上绝路,对消防员说道:请你回答我的问题。

消防员愣了愣对着镜头几乎哭着说:我没办法回答你的问题。

这段采访视频迅速被网友疯传,董倩也随之被标上了“冷血”的标签。

许多网友认为刚经历过生死的消防员,本该接受赞美和安慰,没想到一次采访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无比自责。

同样,2019年四川凉山森林因雷击起了火灾,着火点都在很高的地方,并且地形复杂,交通极其不方便。

消防员在途中受到风向突变的情况下,偶遇火山爆燃,三十名消防员失去联系。

次日,三十名消防员的遗体全部找到运回西昌市,这些消防员的也成为了人民的英雄。

灾难过后,董倩在节目中邀请了当时幸存的消防员,在节目中董倩连环三问直戳人心:你跟那个战友关系好吗?你想救他吗?你会自责吗?

虽然说是在用直面的问题去让大家面对事情的真相,但这种压迫感还是让观众无法接受。

这一段采访让网友直呼:她是带着匕首去采访的。

痛批董倩太缺失人性了,没有一点同情心,直击对方的痛点来博取流量,这种主持风格太不专业了。

面对网友的谩骂,董倩从未做出过回应,在后来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持风格。

白岩松在了解到董倩的处境时,曾为董倩打抱不平。

白岩松深知一个新闻人应该要做什么,如果不能把事实展现给观众朋友们,就会违背一个新闻人的初衷。

所以董倩只是在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她想最公正最客观最真实的表达人们的情感和事实。

奔赴一线采访报道,职业精神令人敬佩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全国人们几乎都处在惶恐之中,面对“病毒无处不在”的武汉,许多媒体人都望而却步。

董倩在得知离汉通道即将被关闭后,出于一个记者的本能,董倩觉得别人在后退的时候你就要前进,要得到更多的消息去告诉公众。

董倩向台里申请了多次才同意她成为报道组的一员。到达武汉后,董倩除了必须隔离的四天外,其他时间一直在采访,并且有四十多次都在红区。

在采访期间,董倩多次因为腰肌劳损导致睡觉不能翻身,但她却没有休息一天。

也正是有这么一群敬业的记者,让我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武汉疫情的进展,也让我们认识了有那么一群平民英雄。

在采访张伯礼博士时,董倩平静的问道:您什么时候来的?您来的时候接到了什么任务?

张伯礼博士一边回忆一边诉说,说到一半蒙脸哭泣。

没想到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感叹道:您太厉害了,怎么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泪点上。

董倩的采访并没有从大众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了张伯礼博士的角度出发,是对这些站在一线的英雄最大的关切。

董倩作为一名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奔赴前线。不仅让大众了解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董倩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个人先进奖,虽然她的采访让人质疑,但其实她只是揭开了人的内心。

她曾在自己的书中写到:“我步步逼近,其实我于心不忍,人心都是肉长的。”

白岩松评价董倩:坐到人物专访提问人的位置上,是董倩眼睛最放光的时刻,那个心中有野马的董小姐就出现了。

董倩在面对遇难的人时,她都会让自己置身其中,去理解他们的不易,安慰他们所遭受的苦难。

二十多年的新闻生涯,董倩采访过无数个人。收到过鲜花,也受到过批评,但她都照单全收。

如今的董倩,早已褪去了“实习生”的自卑,外界的批评和生活的复杂让她能够很好的在采访中理解他人的处境。

只要是有新闻发生,他总会奋不顾身的奔赴一线,虽然主持风格还是一样的“犀利”,但是这些不就是我们内心最柔软、最不可触碰的一部分吗?

而她所提出的问题,不就是我们最想知道的真相吗?

虽然至今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董倩非常冷血无情,但是你不能否认她的业务能力,也不能否认她为了真相不惜一切的精神。

董倩永远都是那个敢于面对黑暗,直击灵魂,追求真相的主持人,是我们永远值得尊敬的主持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消防员   人心   武汉   疫情   犀利   主持人   北大   真相   央视   观众   采访   能力   网友   专业   新闻   董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