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年度关键词:“阳”|年度产业观察

新冠三年,疫情防控出现优化调整,“阳”成为告别2022,迎接2023的高频关键词。疫情牵动千家万户,伴随着“你阳了吗”的问候,全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前所未有,医药健康这一“朝阳行业”,跨过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带来的这波“阳”,也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艳阳天。

这一年,医药行业在医保谈判、集采常态化中开启筚路蓝缕;医药研发回归临床价值,创新药上市步伐加速;国内药企走出“内卷”,纷纷“出海”开拓新的市场;中医药抗疫大显身手,传承创新奔向高质量发展……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在2022年度演讲中,用“活下去、好起来、更健康”类比一家企业如何用弹性化解意外,这三个需求也是健康行业面对的最本质刚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2022年,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2023年,万亿大健康行业如何提质增效,开创新的局面,值得期待。

降价

为百姓健康撑起“遮阳伞”

2022年1月1日凌晨5点,11岁的法布雷病患者小华(化名)和父亲早早起床,赶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罕见病药物阿加糖酶α的治疗。纳入医保目录前,小华的年治疗费用高达60多万元,新版医保目录落地后,降到3.7万元左右。这一天,父子俩期盼已久。

回望2022年,降价仍是医药行业的关键词。“国谈”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面“挤水分”,成为解决“看病贵”难题两大抓手。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正式启用,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达61.71%。其中67款药品通过国家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罕见病用药占了7席。“天价”罕见病药物首次被纳入医保目录,开启“零的突破”。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集中带量采购开启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于2022年5月实施,共有11家企业的16个通用名品种中选,平均降价近一半。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于2022年7月份产生拟中选结果,共有217家企业的327个拟中选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前6批234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及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两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累计节约2600亿元以上。

2022年,国家继续对群众反映多、价格调整空间大的品种开展集采。这一年,备受关注的是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扩面,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尤其是下半年种植牙集采和口腔正畸集采的落地,被视为集采之风开始跨越“医保覆盖”的围栏,吹向牙科耗材品类。这也预示着,集采进阶到新版本:一个品类是否纳入集采,取决于采购金额是否大、治疗总费用是否过高、患者治疗负担是否较重,医保是否覆盖不是门槛。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随着集采力度渐趋理性温和,制度设计逐步完善,集采带来的冲击波正在逐渐消弭。新的一年,在常态化的“降价”潮中,药企需要进一步把握机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开拓新的市场,在这场变局中掌握主动权。

抗疫

互联网医疗向“阳”而生

手机登录复星健康小程序,进入发热门诊,描述病情后按要求提交抗原阳性证明,医生随即开出处方。整个过程不过10分钟,12月13日,林英(化名)在网上买到了一盒国产新冠口服处方药阿兹夫定。

助力抗击新冠疫情三年,互联网医疗的能量和优势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优化调整之后,线下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互联网医疗机构已经逐步成为新冠防治的“生力军”。

12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为应对近期发热门诊诊疗需求增长迅速的情况,要求通过扩大医疗资源服务供给、推动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而在此之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已经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包括互联网医院、开展与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在线开具处方,鼓励委托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2022年,互联网医疗和网上售药两大板块出台监管政策,为行业健康发展划出清晰路径。

2022年6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出台,具体到病历记录及保存、线上处方开具、处方药销售、人工智能应用红线等的表述相当细致,为监管落地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也标志着互联网诊疗全流程进入监管时代。

2022年9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共6章42条,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网售处方药自此也正式迈入规范化时代。

NMPA南方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线上医药销售额为2180亿元,同比增长36.8%;2022年上半年线上医药销售额为1360亿元,同比增长22.0%,预计全年为2899亿元,同比增长30.0%。

在疫情防控优化调整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医疗为居家新冠患者提供治疗和药物,实际上已经突破《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的“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限制,也开启了互联网医疗新的探索。无论是线上医疗还是售药,规则已经非常明晰。互联网医疗市场未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满足深层次的医疗需求,并突破盈利模式难题。

12月21日,深圳企业亚辉龙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碌不同,正在加快生产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出圈”

中医药发展迎阳春

“医疗队抵港时,香港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中医参与率不足3%。到5月4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亚博馆宣布关舱备用时,中医药参与率已提高至近80%。”从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驰援武汉,到2022年赴香港迎战奥密克戎,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的12次出征抗疫,见证了中医药在抗疫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内战“疫”,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成为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方案”的亮点。经过临床实践和总结,我国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确切疗效的“三药三方”。

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指出,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尤其有效,有利于降低轻型或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同时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尽早使用中医药可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3月15日,国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其中大幅增加了中医药治疗方案内容,近9页的篇幅占了全文近三分之一容量,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各个领域,将针灸、中药汤剂、中成药等均纳入其中。

12月22日,广东省药品监管局制定发布《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者重点用药监管目录》,推荐了116种效果好、群众喜用的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传统用药,其中,中药占了四分之三,化湿败毒颗粒、小柴胡颗粒、板蓝根颗粒等均在其中。

中医药发展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3月份,《“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0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突破100万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达到0.79人等指标。

同时,中成药产品正加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显示,目录外中成药15个,目录内中成药34个,与上年相比均有明显增加。

在产业方面,9月8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这也意味着历经两次省联盟集采试水后,史上规模最大的中成药国家集采开启。中成药集采箭在弦上,挤去价格水分后,中药行业“小散乱”,80%均是小型企业的现状将迎来变局,研发能力不强的中小型中药企业或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进一步向研发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大型中药企业集中。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记者】严慧芳

【海报】许蕾 张冠军

【统筹】程鹏 周人果

【策划】陈韩晖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严慧芳;朱洪波;许蕾;张冠军

健康生活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   肺炎   中成药   疫情   医保   中医药   药物   中药   患者   关键词   药品   年度   医疗   产业   目录   采购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