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黑暗的日子:东京被烧成“死城”,幸存者怀疑不在人间

天啊!那一刻我怀疑自己是否还在人间。——东京大轰炸幸存者

一、拉开轰炸的序幕——杜立德轰炸

这次轰炸的主题,是复仇!报珍珠港被炸之仇。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这次偷袭,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日本借着这次偷袭,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受严重损失,瘫痪了许久。日本也一度在太平洋西部和西南部占据了优势。但这也惹怒了美国。但怒归怒,如何制裁日本,一时没有好的主意。经过多方讨论,最后罗斯福决定,空袭。目标东京。

罗斯福

轰炸虽然听着提气势,但也面临重要的问题,就是这批飞行员,基本是有去无回。因为航程不支持完成任务的飞机返回航母。补救的方法是勉强飞到中国,但也很可能落在敌占区里。

罗斯福看着这份报告思索良久,最后还是决定,执行轰炸方案。装备、人员的损失倒在其次,但务必要让日本乃至全世界看看美国的决心。

这次空袭的指挥是空军中校詹姆斯·杜立德。这是麻省理工的理学博士。虽然所学不和航空沾边,但他的飞行技巧确实不差,并且擅长于“摸黑”飞行。之前有没有带队经验并不清楚,但能任职中校,说明一定有飞行作战的经验。

这次空袭是准备先由“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16架B—25型轰炸机,这种双发轰炸机,能携带3000磅炸弹,飞行2200千米。为了进一步加大航程,飞机上卸下了一切不必要的物品,以减轻重量,增加油料。罗斯福可以不考虑返回的事儿,但他必须考虑。

杜立德原定的计划是,让航母航行到距离日本差不多500海里的地方,然后轰炸机趁着夜色再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飞往东京。所以能顺利执行任务的前提,是尽可能近的靠近日本。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1942年4月18日凌晨,当执行任务的舰队走到距东京700海里处时,被日本的巡逻渔船发现。这就打乱了杜立德原有的计划。别看只差200海里,1海里大约是1.8千米,200海里,就是360千米。就差这360千米,飞行员就很难安全飞回来。而且,现在起飞,就意味着在白天进行轰炸,那很容易被日军防空火炮击落,轰炸任务就宣告失败。

这可让杜立德陷入两难。他斟酌了一段时间,最后决定,起飞。

杜立德决定赌一把,他赌日本人不会开炮。

杜立德空袭时,正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B-25轰炸机

他飞到日本上空的时候,都懵了。日本人非但没开炮,反而还向他们招手。

难道,他们和阎王约好了要吃午饭吗?

原来,日本刚刚结束了一场防空演习,日本老百姓把他们当作了自己国家的飞机。12时30分,轰炸机到达东京上空,并投下了一颗颗炸弹。

复仇之战,宣告成功。

杜立德轰炸之后的日本

虽然轰炸成功了,但返程基本不可能了。按原定计划,轰炸机编队在完成轰炸任务后,应飞往1100海里外的中国南昌和丽水机场降落。参加行动的16架轰炸机中1架因燃油不足向北飞去,降落在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其机组成员一年后经伊朗回国。其余75名机组成员驾驶15架飞机飞入中国大陆后,也因燃油不足和天黑、大雾等因素,被迫迫降或跳伞。其中3人在迫降时丧生,8人因降落在日占区被俘。其余机组成员(包括杜立德)均被中国抗日军民解救。

轰炸成功的消息传到重庆,又被转达到华盛顿。轰炸东京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美国上下一片欢腾,极大鼓舞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士气。


二、大轰炸的低谷——1944年东京大轰炸

日本与美国交战初期,由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还不占优势,空军基地又远离日本本土,所以,在杜立德率队轰炸之后的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不过,到了1944年夏,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美军完全取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这时美军的作战也逐渐逼近日本本土,因此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轰炸日本的决议,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1944年6月15日,美空军第20轰炸机联队的68架B—29飞机,首轮从中国成都机场起飞,轰炸日本九州的八幡钢铁厂。后又对长崎、佐世保等工业城市及日本占领下的中国鞍山、沈阳和台湾进行轰炸。5个月内共出动22次,投弹万余吨,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距离日本太远,只能选择距离太平洋比较近的地区。如果要是能进一步向日本沿岸推进,那轰炸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件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44年6月20日。因为在这一天,美军攻陷马里亚纳群岛。这就距离日本太近了。而且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也意味着日军“绝对国防圈”被突破,日本国直接暴露在美军面前。

有了马里亚纳群岛这个“完美的基地”,美国人决定继续实行轰炸计划。11月24日,美空军第21轰炸机联队的111架B—29飞机轰炸东京。12月起,轰炸目标扩大到大阪、神户、名古屋、横滨等八大城市。但这次轰炸的成果也不理想。原因有两点:

一、是在昼间轰炸。

二、日本因为之前的轰炸,加强了防空的火力部署。

三、没有战斗机护航。

所以这波轰炸,美军损失很大。

但美国人又不甘心放弃轰炸计划,于是他们又陷入沉思当中。这时候,一个任命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局势。


三、大轰炸的高潮——1945年李梅火攻

1944年底,柯蒂斯·李梅被调任到太平洋战区,指挥驻中国-缅甸-印度地区的第二十轰炸机联队,后来又指挥第21轰炸机联队。李梅这个人,确实有些传奇色彩。在欧洲战场,李梅曾驾驶B-17重型轰炸机,深入德国腹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并击落德国5架歼击机,使得敌人闻风丧胆。他仿佛就是为空战而生。在同伴们闲聊取乐时,他的脑海里却在想着硝烟弥漫的战场,考虑着眼前的危险,分析着行动的步骤,估量着面临的挑战。

柯蒂斯·李梅

李梅来到的这两个连队,都配备了美国最新型B-29轰炸机。这种轰炸机被称为“超级空中堡垒”。它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轰炸机。它的速度每小时达563公里,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最大载弹量达9吨。当时日本的战斗机都难达到这个高度,速度也赶不上它,一般高射炮也打不着它。

B-29轰炸机

李梅这个人好琢磨,他研究了之前轰炸失败的原因,又研究了一下日本国内的情况,发现了两个重要问题:日本的军工产业常常以小作坊的方式散布在日本城市,星罗密布,根本不像美国、德国这样的传统工业大国采用集中式工业区。这样轰炸的打击精准度会大大降低。而且为了有良好的防震效果,日本建筑以木制为主,房屋低矮,且建筑之间的距离较近。

这样的情况,让李梅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火攻。

使用燃烧弹。

在选燃烧弹的时候,李梅也有研究。因为燃烧弹的种类不同,燃烧效果也不一样。铝热剂燃烧弹燃烧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摧毁建筑和防御工事的效果好;凝固汽油燃烧弹的燃烧温度可达850摄氏度,且汽油弹有很强的粘附性,燃烧时间也长,一旦附着在人体,旁人无法靠近施救,伤者也会在很短的时间死亡。

李梅,选择了后者。

除了燃烧弹之外,选择投弹时间也非常关键。之前的轰炸时间都选择在白天,所以携带弹药较少,大约为2吨,因为有一部分空间需要挂武器。但如果把时间改在晚上,那可将载弹量从2吨提高到5~8吨,还可以减少日本战斗机对美机的抗击。

有这两项改进,李梅准备尝试一下。他命令机械师将飞机上所有的机关炮都拆下来,以减轻飞机重量,来加载更多的燃烧弹。当飞行员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无比震惊,以为他们的司令真是发疯了。但李梅拿出铁血的态度,让飞行员们不得不服从。在战前动员时,他大声疾呼:“我们要烧掉那些木板做的日本城市,让我们放一个日本人从未听过的大鞭炮!”

李梅承认,这次尝试他有赌的成分。成功了自不必说,失败了,不仅那行动的这些队员凶多吉少,而且连之后的轰炸任务也很难顺利进行。

1945年2月4日夜,李梅使用70架B-29轰炸机对神户进行了“实验性”轰炸,共投下燃烧弹160吨,燃烧弹所投之处,大火熊熊,建筑物与人均被化为灰烬。飞机安全返航后,李梅非常满意。接下来,他就开始了他的夜间“火攻闪击战”。

正在投弹的B-29

3月9日傍晚,第一批334架B-29轰炸机从塞班岛等地起飞。飞机飞到东京上空开始投弹时,日本的防空部队还未反应过来,战斗机一架都没有出现,防空炮火也很稀疏。也许是日军仍以为美军进行的是高空轰炸,它们的高射炮打不着,战斗机也对付不了美国的“超级空中堡垒”,因而日军几乎放弃了反击。

334架B-29轰炸机向东京东部市区投下近2000吨燃烧弹。一时间,风借火势,火助风势,烈火席卷了整个东京,一切全都被点燃了。地面温度几乎在瞬间接近1000摄氏度,树木、房屋以及人体全都发生自燃,连金属都被熔化了。剧烈燃烧产生的热浪甚至使天空中轰炸机也上下颠簸,机组成员事后才发现原本银色的机腹都被熏成了黑色。

燃烧弹爆炸引起的冲天大火,飞机在250公里外太平洋上仍可看到。有些地方的大火足足烧了4天5夜,26.7万幢建筑物被付之一炬。不少人因大火耗尽氧气而窒息死亡。为躲避大火,人们争相躲入坚固的明治座剧院,导致剧院内缺氧,死亡人数直线增加,在剧院内,死人堆成了2米高的尸丘。

根据一位幸存者回忆:待到天亮后,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大部分建筑物荡然无存,街道已无法辨识,只剩下东倒西歪的水泥柱和钢筋混凝土的残垣断壁。另一位幸存者回忆道:“我家附近所有的房屋都变得像融化的糖块一样。河水几乎都蒸发掉了,无数烧焦的尸体遍布干涸的河床,尸体呈各种姿势蜷缩着。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臭味。天啊!那一刻我怀疑自己是否还在人间。”

大火之后,日本政府调动大量人力花了25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称,这次大轰炸共炸死烧死8万余人,另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一百万人无家可归。但日本官方调查与之不同,他们说烧死30万人,烧伤100万人。这是历次轰炸中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次轰炸成功之后,美军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此后的9天(3月10日到19日)里,美军还用燃烧弹大规模地袭击了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城市,投下燃烧弹八千余吨,致使这些城市遭到空前破坏。不久,烈火就燃遍了整个日本。5月23日、25日、26日,美军对东京又分别发动三次较大规模的轰炸。特别是26日这天,美空军出动500架B—29轰炸机,在东京的北部、西部等居民区投下了4000吨燃烧弹,又使东京遭到毁灭性的焚烧。从此,东京基本上就变成了废墟、“死城”,再也没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

不过,也有例外,只有日本天皇的皇宫未遭轰炸。这是因为,美国为了战后的利益考虑,李梅再三强调:“不得袭扰皇宫,日本天皇可是个可以利用的宝贝。”

大轰炸开始后,东京市有上百万人先后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轰炸东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战时经济陷入瘫痪。

这次火攻,给日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损失,之后的两颗原子弹,也没有这次火攻带来的损失大。二战结束,许多日本人都对李梅仍抱有恨意。有一次,一个日本记者直接在公开场合刁难李梅:你是否承认,你需要对东京大轰炸的死难者进行一次道歉?但李梅显然不吃这一套,他强硬地回应:“这是战争,只要能够减少盟军的伤亡,我即使把日本炸为废土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有人对李梅抱有恨意,但有人对他抱有善意。二战结束后,为了表示对美国的“友好态度”,日本方面给李梅颁布了代表日本军队最高荣誉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李梅对此表现不屑一顾,并直言没有“苏联授予的卫国战争勋章”有分量。


后人评价这场火攻,会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尤其是对于日本平民做这种事情,有失人道主义。但想到日本对于中国老百姓做的事情,我默默的放了一首曲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东京   日本   罗斯福   燃烧弹   火攻   太平洋   幸存者   轰炸机   烧成   美国   美军   黑暗   人间   飞机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