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国内厂商不去研发高制程芯片,都看向28nm的原因

由于先前消费性电子产品库存水位过高的问题,半导体在 2022 年转入熊市,而且 2023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还会再衰退 10% 至 20%,前外资分析师、现任香港聚芯资本管理合伙人陈慧明,以及瑞银前亚太区半导体首席分析师、腾旭投资投资长的程正桦预期。


但由于消费性电子库存情况已改善,明年第一季应该就会触底,下半年有望反弹回升。


在消费电子萎靡不振的当下,智能汽车这个朝阳产业展现出了无比光明的前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汽车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预计 2030 年中国汽车智能化渗透率将达 70%,对芯片的需求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态势,传统汽车单车芯片 300-500 个,电动智能车单车芯片超过 1000 个,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单车芯片将超过 3000 个。



此外,预计到 2030 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 290 亿美元,数量将达 1000 亿- 1200 亿颗/年,所以汽车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缺口也越来越大。


台积电车用暨微控制器业务开发处处长林振铭曾透露,根据台积电内部估算,车用半导体的全球市场规模,可望从 2021 年的 410 亿美元,跃升至 2026 年的 850 亿美元,到 2030 年更上看 1350 亿美元。


而对于智能汽车来说,芯片显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其实约有 80% 的车用芯片是采用 28 nm以上成熟制程的,仅有 20% 采用 14 nm以下先进制程。以汽车零组件里常见的 MCU、CIS 来看,基本上都是 28 nm、45 nm以及 65 nm成熟制程的天下,只有诸如自动驾驶芯片等少数汽车芯片才需要用到先进制程。



据悉,汽车芯片大厂瑞萨电子目标在 2023 年前将缺货严重的车用 MCU 供货量提高 5 成。以 28 nm为主要制程的台积电熊本厂也因此受瑞萨青睐,瑞萨电子总裁暨执行长柴田英利指出,瑞萨力图扩大 28 nm MCU 产能,熊本厂将是很大助力。同时他也认为,在电动车与自驾车发展推升下,车用芯片缺货情况将持续。


车用芯片缺货情况持续就意味着汽车芯片未来仍将供不应求,汽车芯片大厂对台积电等晶圆厂的产能需求自然也会持续攀升。


联电董事会在 12 月 14 日也通过资本预算执行案,预计投资金额达新台币 324.17 亿元,持续扩增南科晶圆 12A 厂 P6 厂区、新加坡 P3 厂的 28 nm制程。联电今年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也是突飞猛进,旗下多款车用芯片,联电都已经完成了 28 nm制程的认证。


当然,在 28 nm制程扩产的不止台积电和联电,中芯国际也在扩产进行时,包括中芯深圳、中芯京城、中芯东方、中芯西青在内的四大项目,都专注于 28 纳米及以上的工艺制造,未来五到七年产能将达到约 34 万片 12 英寸。


2019年全球28nm芯片市场为221亿美元,并以年均17.5%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21年的313亿美元。由于消费市场萎靡,2022年全球终端应用对28nm节点芯片需求增长将放缓。预计将于2024年再次快速放量,至2027年,全球28nm节点芯片市场将增长至449亿美元,年均增速6.7%。



全球28nm节点芯片市场及预测(十亿美元)


其实,相比其他成熟制程,28 nm一直是单晶体管成本最低的工艺,也是DUV光刻机平面光刻的极限,技术难度远不及先进工艺,但应用前景却十分广泛,能够满足手机、电脑、IoT和各类消费电子相关芯片需求。再加上,量产这么多年,晶圆厂相关设备也早已折旧完毕,是制程工艺中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厂商都趋向于 28 nm成熟工艺芯片,在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只要头部企业能坚持突破,其他的真没必要全都挤向高制程工艺的芯片,毕竟低端的成熟市场也有大量需求。


不过,我国在提升 28 nm制程芯片产能时,也存在许多的风险。比如,由于 28 nm晶圆制造涉及耗材广,且国内供应不足,未来存在材料、耗材供应紧张的风险。还有其他的一些风险,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芯片   熊本   节点   半导体   成熟   厂商   需求   原因   美元   工艺   全球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