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有几个“江南”?有一个你可能没听说过|黄河之点滴017

乌海的名片-葡萄

【作者 王阔海 黄河文化研究者】

北方人称颂某一区域河渠密布、水草丰美,常常用堪称“塞上江南”来形容。其实,成规模的塞上江南并不多,我这里介绍3.5个。它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黄河的干流或干支流交汇一带。

秦汉以来,影响塞上文明进程的“江南”大约有三处:

湟水流域

河湟流域

近年来青海湖的旅游越来越热,绕青海湖自驾游已经成了追捧。其实,青海湖及其东南是一带谷地,被称为河湟谷地,是夹在青海的母亲河湟水与黄河之间的川谷,历史上被称为羌胡之地。秦汉以来,由于这里开辟灌渠的便利条件和黄土条件,加上边疆军事需要,大量农耕人口被依据此处,实施军屯和民屯,使这里成为米粮仓。湟水过西宁,大型藏转佛教寺院塔尔寺也兴建在这一地带,成为高寒地区的“塞上江南”。

宁夏平原

黄河出青铜峡后,进入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之间的平缓地带。黄河分成几“绺”在这个被称为西套的平原上摆动,虽说造成多次的城市损毁,但也使这里很早就成为米粮仓。秦始皇的祖先就曾在这里凿渠灌溉,到了西汉,更是修建了汉渠,之后薄骨律渠、胡渠、御史渠、百家渠、光禄渠等名字屡见史书。北魏时期刁雍主政薄骨律镇,利用黄河漕运,把宁夏平原的粮食经乌海、磴口沿黄河供应到沃野镇,行程500多公里。李元昊也是依托肥沃的西套,建立起对抗宋辽金蒙古的大夏国。就是今天,宁夏的米粮仓地位依然很难撼动,米面畅销西北。到了夏天,一派江南盛景。

后套平原

后套平原

后套平原在当地习惯上称河套平原,在阴山以南、鄂尔多斯高原以北地段。早在秦始皇时期,这一带被称为北假中,汉朝的河南地一部分,蒙恬和扶苏曾在这一带修建丢件长城,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瓠子决口,将受灾的“山东”灾民大量移到此处开发农业。那时候这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加上黄河水的灌溉,是丰饶的农耕之地。1855年黄河在这一带改道之后格局略有变化,清末民初王同春开发河套,后来傅作义利用河套经略绥远。建国后在引水渠基础上建立排干渠,解决了盐碱化问题,使之更加适合农耕,小麦、葵花、西红柿等规模化种植。在盛夏季节驱车走在这里,村子旁就是渠水,大小水渠网格分布,绿树成荫,良田美宅,恍若江南。

乌海市的乌海湖码头

北流黄河上的乌海

乌海市在黄河入如内蒙古的第一站。

按说,不能管乌海市叫0.5个江南,因为比较前三个,它的绿化面积以及黄河水的滋润程度不比前三个小,只是乌海市本身面积不大而已。这个新兴的城市虽说有着青铜时代以前的桌子山岩画、仰韶时期的海勃湾遗址、秦汉时期的新地遗址等,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是民族融合的舞台,在西夏时期是大夏国道的哽嗓咽喉,可是作为“乌海”的名字立市才不到50年。

之所以把它列为“塞上江南”,除了它目前利用黄河水营造了大面积以乌海湖为代表的江南景观外,还有它的增速。你很难相信,在30年前这里的绿化率才1.4%,而今已经超过24%。特别是这里的葡萄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和光照资源,品种丰富、闻名遐迩,崛起速度相当惊人。它由建国初期几乎没有蔬菜、“先生产后生活”的苦寒之地,通过提水站、黄河淤泥利用等手段,如今已经出现大片的农田,具有了狭长地带河滩利用的典范意义,看得出人的决心所起的作用巨大。

贺兰山余脉桌子山

大约由于历史上中华的中心管理地都在关中或河南一带的缘故,再加上下游多灾多难,对黄河的记述偏多,而对“塞上江南”的地方则缺少更详细的关注。其实,作为气候相对脆弱的塞上高寒之地,黄河及其支流对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更为重要,更值得深入研究挖掘。(20221217,乌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黄河   江南   乌海市   乌海   青海湖   塞上江南   河套   塞上   农耕   平原   点滴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