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走近铁人》一书 被誉为“浓缩的书上铁人纪念馆”

  核心提示:从39岁到70岁,刘仁的精神世界里始终居住着英雄的铁人。他的微信名为“弘铁”——意为“弘扬铁人精神”!

  1990年10月,时任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党委组织部干事的刘仁,被任命为新筹建的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老馆)副馆长,从那时起直至2013年退休,他把整整23年馆内时光,用笔实录下来,并于2008年出版《走近铁人》一书,被誉为“浓缩的书上铁人纪念馆”!

  《走近铁人》包括“铁人名言”“铁人之最”“铁人遗物”“外宾谈铁人”“名人谈铁人”“战友家人谈铁人”“群众谈铁人”等篇章,极具时代性、历史性、珍稀性,不可替代!

  前不久,在掌尚大庆“书与城”频道开展的“读书·读城”活动中,百位专家评选“百部”解读大庆的书籍中,《走近铁人》名列其中。

  近日,记者专访刘仁,听他讲述穿越大半生的“铁人情结”。

  刘仁忆当年

  那年那月那“真情”

  来听一听刘仁的讲述。

  1990年10月,我从厂机关来到正在筹建的铁人馆时,满院子砖头瓦块,无办公室、无车辆、无食堂、无一台电话,搭别人车上下班……困难重重,对铁人的事迹不了解,文物寥寥无几,讲解员没招齐,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当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甚至有被“发配”的感觉……

  但后来发生的几件事感染了我。

  第一件事,是腊月的一天,天气特冷,那天我值班,一个67岁的老大姐,从萨尔图坐公交车,到解放村下车,下车后打听路人,又步行8里路才到馆。当时还没正式开馆,我在展厅内见进来的这个人,浑身披满白霜,她介绍说自己是萨尔图区校外辅导站站长,她希望给孩子上的第一课就是讲述铁人的故事!

  我当时特别感动,后来知道她叫吴葵垣。

  紧接着我又经历了第二件事。那天也是我值班,天已快黑了,大门外突然来了一辆出租车,下来3个人,其中一个人进门就问:这是铁人纪念馆吧?他接着问有没有上香的地方,我问为啥上香啊?他说铁人是我们心中敬仰的英雄啊,应该给他上香!

  哎呀,当时我特别感动。虽然告诉他们没有上香这个先例,但我因此知道铁人是这样受人景仰!3个人都来自广东,是来大庆参加企业发展会议的,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大庆,临行前特地来敬拜铁人。

  第三件事发生在深秋的一天。

  一位胃癌晚期的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铁人像下。尽管他被癌魔折磨得皮包骨头,双脚叉开站立着还颤抖不已,但他仍然坚持向铁人像深情地鞠了3个躬。然后,缓缓地直起身子,抬起头,久久地凝视着铁人,并动用全身的气力,大声说:“铁人,我来看您来了!”

  这个人就是楹联家、诗人、大庆油田总机厂原党委书记张长山,我一向敬重的老朋友。

  记录所看所思所感

  留住23年馆内时光

  刘仁说:“来馆前,铁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是非常清晰的,我从未见过铁人,只是听说过这个为新中国建设拼尽最后一口气的人。但这一个个亲历的人、一件件亲历的事,在洗礼着我、震撼着我!”

  1991年11月15日,铁人雕像落成那一刻,大庆1000多名工人、干部、家属齐聚“铁人井”旁;此后,来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千千万万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以朝圣般的心情来到铁人馆: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将、文学大家、艺术名家、体坛名将、国际名人纷纷来瞻仰铁人。

  铁人像前,人们举办入学、入队、入团、入党、入伍仪式;

  新婚夫妇结婚时不摆筵席,而是来到纪念馆,向铁人献上一束鲜花,并在院内栽上象征爱情永恒的同心树,系上红红的同心结……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无时不可学,无处不可学,无人不可学。”

  自1990年开始,除其他工作外,刘仁把自己可利用的时间都放在展厅,衣袋里装着纸和笔,随时记录,随时采访,随时学习。

  为丰富馆藏,刘仁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每有贵宾来访,他都不失时机地请贵宾题词留念。纪念馆由此保存了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参观题词的墨宝数百件。

  1991年正月,刘仁与同事前往铁人家慰问,一番真诚的话语,感动着铁人的爱人王兰英,她和次子王月甫将珍藏了20多年的219件珍贵文物捐献,包括铁人的日记、参加中共九大的记录、出国访问的见闻、纪念章等,均是“镇馆之宝”。

  “我以前根本没有出书的这个想法,我只是意识到,很难有人像我这样经历了整个过程,如果不把当时当地所看、所思、所感留存记录,有些东西将不复存在……”刘仁说。

  太多名人“爱”铁人

  题词留言赞铁人

  采访中,刘仁讲述了《走近铁人》“名人谈铁人”篇章里的几个故事。

  2004年9月13日14时30分,84岁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魏巍,在他的大女儿魏欣、警卫员小陈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铁人馆。

  魏巍在铁人塑像下留影,深情凝视良久;在一展厅“百年中国十大人物”肖像前,当看到铁人王进喜名列其中时,连声说“好”!当看到展柜中展示的1963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我国石油基本自给的消息,他激动地说:“周总理宣布这个消息时,我是亲耳聆听到的”!

  刘仁采访时,魏老说:“我能够特别理解铁人,他与红军战士、八路军战士、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一样,都是苦水里泡大,深受旧社会的苦,一旦受到革命教育、毛泽东思想教育,就不得了了。他和那些英雄的本质是一样的!”

  戎马半生的魏巍将军反复谈到英雄气概和英雄精神具有更深的含义。因为老将军1937年参军即在开国上将杨成武领导的红团,这个团不仅有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有“狼牙山五壮士”……

  临走前,魏巍给纪念馆留下题词:铁人精神气壮山河,大庆工人功昭千秋。

  纪念馆里,还有许多人纷纷题词:

  当代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题词“学铁人促发展,奔小康兴中华”;漫画家华君武题词“人民诗人王进喜”;诗人公木题词“劳动使理想崇高,理想使劳动辉煌”;表演艺术家田华、陈强题词“民族之魂”;诗人柯蓝题词:“北国风雪永远呼唤不朽的英雄”……

  如今,70岁的刘仁,是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大庆文博学科带头人。

  他说,他这一生,以弘扬铁人精神为己任。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白玉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铁人   大渡河   纪念馆   组织部   馆内   所思   篇章   书上   贵宾   文物   诗人   战士   展厅   名人   精神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