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牛钉子户:索赔1亿加6套房无果,被迫当"路霸"14年,结局如何

2003年11月7日,在上海松江区九亭镇,一个中年男人听着屋外轰鸣的机器声皱起了眉头:“我都没同意拆迁,他们怎么能动工呢?”

透过窗户,他清楚地看到,叉车和挖掘机大喇喇地开进了这个小村庄,随后一栋又一栋民居轰然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废墟。

过了一会儿,他像是自我安慰似的,自言自语道:“过两天拆迁办一定还会来找我的,我不搬他们可没法修路。”

在此之前,因为没有和拆迁办谈拢条件,男人一直坚持绝不搬迁,他本以为,自己绝对能够等到拆迁办低头的那一天。

可事与愿违的是,城市规划直接绕过了他家,当马路修建完毕后,他的房子变成了路中间的一个奇特景观。

十几年过去,这个“上海最牛钉子户”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拆迁风波

2003年,这一年,上海新的市政规划出台,张新国家迎来了即将拆迁的消息。

拆迁后,这片地方将会被修建为一条主干道,为市民们提供交通便利。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新国是雀跃的,拆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丰厚的拆迁补偿费和新的拆迁安置房。

况且,张新国一家人在这栋小洋楼里住了那么多年,渐渐地也觉得小洋楼的空间有些不够用。

如果拆迁之后他们能够分到新的房子,一家人分开出去过日子,无疑是一件好事。

因为自家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很大,张新国理所当然地认为,等到拆迁补偿标准出来之后,自家一定能够分到最多的拆迁补偿。

可事与愿违,拆迁办所公布的拆迁补偿标准要以宅基地数量和家中男丁的人数来计算,这大大超乎了张新国的预料。

张新国家的这套小洋楼,实际上是在两个宅基地上修建起来的,但其中,只有一个宅基地是属于他的。

另一个宅基地,是张新国的岳父,在好几十年前购买的,可惜国家并不支持宅基地的转让和出售,因此这个宅基地在法律上并不属于张新国家。

这样一来,张新国只能凭借一个宅基地证书和一个儿子,获得三套房子,撑死再多加一套过渡房,拢共就四套。

可隔壁邻居家的房子又破又小,却因为有两个儿子,所以最后分得了六套房。

张新国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等到拆迁办来他家里谈条件的时候,他一开口就要索要六套房子和一个亿的赔偿款。

他“狮子大开口”一般的条件让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贸然答应。

张新国提出的要求本来就不符合当年拆迁的补偿标准,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如果制度能够随随便便打破,还有谁会按照制度来办事呢?

被拆迁办拒绝之后,张新国大手一挥:“不答应我就不搬了。”

对于张新国来说这番坚持不光是欲望作祟,还有家庭原因,拆迁的房子和赔款这么一大家子多少有点分不均。

接到拆迁通知,几家欢喜几家愁

张新国居住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

长大后,张新国进入了上海市的一家建设公司工作,收入虽然不算十分丰厚,但也可以养家糊口。

他按照正常人的生活轨迹娶妻生子,养活整个家庭,生活平淡且幸福。

1996年,张新国看着已经长大成人,即将成家立业的儿女,突然意识到自己家里那栋小房子,已经不再适合一大家子人居住。

为此,他拿出积攒多年的30万积蓄,要给自家人换一个居所。

彼时上海的房价比起如今算得上是十分便宜了,张新国的预算,如果拿来买市中心的商品房,也能买到一处不错的房子。

但张新国家里人口众多,除了他和妻子外,还有岳父岳母、成了家的儿子女儿。

这样一来,张新国至少要买一个四居室,才能满足当下的要求。

而且随着儿子女儿的后代出生,家里势必就会变得更加拥挤,考虑到这一点,张新国放弃了买新房的想法,决定扩建目前的房子。

几个月后,一栋占地面积足足有300平方米的漂亮小洋楼拔地而起,房子建成的那天,村里的人都闻讯而来,夸赞这栋房子气派漂亮。

张新国因此很有面子,连带着对房子也越来越喜欢。

房子修好后,张新国一家欢欢喜喜地搬了进去,一家人住在一起虽然偶有摩擦,但大体上还算其乐融融。

但对比曾经的好日子,张新国的坚持并没让他如愿,甚至是过得有些辛苦。

道路中央坚守十四年

张新国决心要当钉子户的消息传出去后,拆迁办的工作人员也很苦恼。

为了张新国,有关部门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如何解决这件事情,最后负责管辖这件事情的领导拍板决定,不能向张新国妥协。

这个口子一旦开了,之后所有的拆迁工作都可能会受到阻挠。

于是,在张新国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接这个项目的公司,悄悄修改了一下原本的计划。

与此同时,除了张新国之外的居民们,都在签订了拆迁协议之后,陆陆续续地搬离了这个地方。

张新国孤独地坚守在这里,内心的煎熬一天一天地增加。

有一天,张新国在家喝茶的时候,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他往外一看,发现拆迁队已经开始动工了。

张新国此时还在自我安慰,认为自己不搬走的话,拆迁队根本无计可施。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拆迁队直接绕过了他家,把其他居民的住处拆掉了,张新国的家瞬间变成了废墟中唯一挺立的建筑物。

自此之后,张新国便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苦守之旅。

在拆迁队施工的过程中,张新国几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每天一大早,机器的噪声就会硬生生地把他从睡梦中吵醒。

另外,由于这片地方被陆续拆迁,周围的生活设施全部消失了,张新国想要买个菜,都要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到。

工地上纷飞的灰尘,更是让张新国家一天到晚都紧闭大门和窗户。

2007年,上海沪亭北路竣工,在这条宽敞明亮的道路上,一栋不合时宜存在的房子,顿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栋房子就是张新国的家,随着沪亭北路的投入使用,他的故事也开始在上海传播开来。

所有知道他的人,都会略带嘲讽地称呼他为“上海最牛钉子户”。

这栋房子的存在,让沪亭北路在那段区域,硬生生地从四车道变为二车道,不熟悉路况的新手司机,极其容易在这里发生意外。

事实上,意外也真的发生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有一天深夜,张新国正在家里睡觉,突然他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物体碰撞声音。

“坏了,肯定是有人撞上来了。”他一边穿衣服,一边嘟囔着,这种情形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果然,当他下到一楼,打开大门的时候,发现一辆小汽车,正好撞在自家墙体上。

接下来,他熟练地配合交警处理完这次事故,而后才打着呵欠继续回去睡觉。

这样的事故发生得多了,张新国的名声越来越不好,司机们指责他自私自利,因为一己贪欲毁了这条道路。

张新国把一切的负面评价都听在耳里,他自己的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对于他来说,拆迁初期,他确实是贪图更多的利益,所以才坚持不从这里搬走。

随着工程的推进,张新国也曾后悔过,他挣扎着是否要妥协,可这时,拆迁办已经不再需要他,因此便开始冷处理这件事。

张新国心里本就憋着一口气,这样一来,他更想梗着脖子,和政府对抗到底。

此时,拆迁赔偿数目多少,对于张新国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他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台阶和一个说法而已。

可惜,没有人再去给张新国递台阶,他脾气本身又很倔强,这才在原地停留了十几年。

这些年,张新国的儿女们因为忍受不了居住环境,陆陆续续地搬了出去,独自生活去了。

张新国的岳母,也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原本热热闹闹的小洋楼,转眼间就只剩下张新国、张新国的妻子以及岳父。

就在张新国以为,自己要在这里养老的时候,新的转机突然降临了。

上海最牛钉子户决定搬迁

2016年,一个叫陆辉的人来到了沪亭北路九里亭社区担任动迁办主任,而张新国正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

陆辉作为新到任的干部,一上任就研究了很多伫立在辖区内的钉子户资料。

在翻查资料的时候,他对张新国的印象非常深刻,无论是张新国家所在的位置,还是他在此坚守的年限,都注定了他是陆辉必须要拿下的一块“硬骨头”

截止2016年,张新国已经和现实对抗了整整13年,陆辉断定,再硬的骨头,也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软化。

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翻看了很多关于张新国的资料,深入地了解了他的故事。

在资料中,张新国的态度从一开始的高高在上,变为后来主动跑拆迁办,想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陆辉还听说,张新国时不时就会去旁听有关拆迁纠纷的案子,想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光凭这两点,陆辉就断定,张新国的内心,其实是想搬离那个地方的。

毕竟身处于道路中央,不仅生活不方便,还容易招致路人的骂名,没有人会愿意长时间经历这一切。

只是他在那块地方坚守太久,对抗已经成为了刻在他骨子里的一件事,想要改变张新国,就得以柔克刚。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陆辉带着动迁办的另一个工作人员,上门拜访张新国。

张新国得知陆辉两人的身份后,脸上出现了一丝反感的情绪,碍于礼貌,他还是提出让两人进屋坐坐。

出乎张新国意料的是,陆辉此次来拜访他,完全不提拆迁的事情,他的态度温和,说话彬彬有礼,仿佛只是一个上门看望他的朋友。

这之后,陆辉时不时就会来看望张新国,每次的谈话内容都是拉拉家常,这让张新国对陆辉生出了无限的好感和信任。

更让他热泪盈眶的是,每次陆辉走之前,都会特意叮嘱他保重身体。

这对听了十几年冷言冷语的张新国来说,就像一股暖流一般,融化了他原本冰冷的内心。

2017年,陆辉在和张新国来往快一年后,突然郑重地和他聊起了拆迁的事情,有了之前的铺垫,张新国对这件事并没有表现出抵触。

陆辉站在张新国的角度,为他分析了搬迁的利弊,现在搬,国家还是会照以往的标准给他补偿,如果再过几年,法院判决强制拆迁的话,补偿就会大幅度缩水

陆辉的细心劝导正中张新国下怀,其实这些年来,看着昔日的邻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拿着拆迁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张新国说不羡慕都是假的。

眼下陆辉已经给他递上了台阶,要不要走下去,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了。

2017年9月15日,张新国决定搬家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和陆辉签订了拆迁协议。

曾经在上海沪亭北路盘踞了14年的三层小洋楼,终于随着这一纸协议的签订,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得知张新国签了协议,他的亲朋好友打来的电话,差点把他的耳朵轰炸了。

大家伙都以为,张新国14年后突然松口,肯定是得到了一大笔好处,因此都争先恐后地过来打听。

面对这些声音,张新国无奈地说道:“我一分钱都没多拿,信不信由你们。”

朋友们自是不信,张新国也懒得解释太多,如今他心中充斥着的,是即将步入新生活的喜悦感。

在一块地方坚守了14年,张新国终于还是搬了,可这些年错过的时光,却再也回不来了。

张新国不想回忆过去的日子,既然他决定放下,就意味着已经在朝前看了。

祝愿他今后的退休生活能够一帆风顺!

-完-

文 | 书书

编辑 | 张啊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钉子户   松江区   上海   路霸   都会   宅基地   岳父   套房   台阶   结局   家里   儿子   事情   房子   协议   地方   国家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