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初期学校体育转型的诱因阐释-以新文化运动为聚焦点

美式体育体系取代日式体操体系,表层原因是体育内容的拓展、国人体育认知的逐渐成熟。

但彼时欧美体育皆发达,

学校体育为何最终选择了美国实用主义呢?

中国与日、美两国关系变迁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一跃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并从此打破了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均势格局。

国人蜂拥至日本求学,十多年间,公私出资留学日本之学生达数万人,这股力量对推动清末皇权覆灭、民初制度建设产生了直接影响。

军国民教育和“兵式体操”也在此时引入新式学堂,破天荒地创立了一门新科目,名曰“体操”。

“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和初具资本主义社会格局的日本,对晚清最后十年和民初十年的影响至为深远,以至于欧美国家无插足之地。

但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之签订、1918年一战后中日“山东问题”之纠葛,致中日关系逐渐恶化,留日、亲日人士在国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渐而衰微。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主权、人权、民主等思想深入人心,国人渐而排斥日本留学生和亲日派,中美关系日渐升温。

当时的中国教育学者几乎绝口不谈日本教育。

于是,在新文化人士和教育界人士的舆论导向下,教育部加紧了引入美国学制的步伐。

1917年11月原教育部长范源濂赴美国进行教育考察,并于1919年邀杜威等实用主义大师来华讲学。

可见,中日、中美关系的变迁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废除日本学制而选择美国学制的原因。

国内政治运动博弈的结果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生、发展皆与国内政治运动相关。

体操科的设立源于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体操改良”源于辛亥革命对民主教育之诉求,最终确立则源于“五四”时期政治运动之选择。

新文化运动以“文化改革”“思想启蒙”为其诞生之宣言,但从始至终都不曾缺少政治考量。

胡适留美归来,刚踏上国土便感到新文化改革乃为政治建筑的急要基础。

“1917年7月我回国时,船到横滨,便听见张勋复辟的消息;到了上海,看了出版界的孤陋,教育界的沉寂,我方才知道张勋的复辟乃是极自然的现象,我方才……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

因此,批判象征着旧文化、君主制的“兵式体操”以及日式教育体系,是新文化人士的必然主张,这种主张不仅是教育的、文化的,也是政治的。

社会发展与时代需求合力的结果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革命性发展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自然演进的必然结果。

陈独秀曾说,

胡适推行白话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同样地,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学校体育的转型也是社会演进的必然结果。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是引入“实用主义”教育的社会前提

民国政府采取振兴民族实业的国策,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和推动民族工商业的法规,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国家对华商品倾销大幅减少,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1912—1920年间,工业发展年平均速度达到了13.8%。

但培养农、工、商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的实业教育却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这些意识的产生与探讨,使“体操改良”问题扩大为“体育改革”问题,为学校体育的转型打开了思想闸门。

五四运动时期,“新体育”改革被赋予了推动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1919年初,在黄炎培倡导下,以江苏教育会为主并联合北大、南京高师等单位创办的《新教育》杂志正式发刊。

这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尤其是杜威教育学说的推广贡献巨大。

正是在“新教育”改革推动下,学校体育改革增添了匡扶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美国东亚战略与文化植入的结果

19世纪后半叶,刚经历了“镀金时代”飞速发展的美国,实力与自信同比增长,国内逐渐兴起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海外扩张理论。

“自从在北美大陆开始殖民起,英吉利种族所从事的这项事业将继续下去,直到地球表面的每一片土地都不再是旧文明栖息的场所,而变为讲英语,信奉英吉利宗教,遵循英吉利的政治习惯和传统,并具有英吉利血统的人民居统治地位”。

这一理论为19世纪末美国政府确立海上扩张主义政策提供了极好的理论依据。

美国的太平洋海上扩张战略可谓刚柔并济,一方面通过武力夺取太平洋有利据点,另一方面经由文化传播植入东亚诸国,其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值得后世镜鉴。

第一步,构建海外传教系统,传播普世基督价值观,缓和文化对立。

第二步,寻求文化植入突破口,争取精英群体,赢得话语权。

第三步,把握历史机遇,培养亲美势力,全面推广美国文化和教育。

体育,是美国文化植入的重要突破口。

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与教会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严格意义上应是以教会大学为核心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参与者虽仅为大学生,却是中国的精英群体,其影响既远波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又广播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效应巨大。

此后,菲律宾、中国、日本三国的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联合发起举办东亚地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远东运动会,促使“体育”上升为国是,参加或举办体育赛事也从民间行为上升至国家行为。

通过“体育”这个突破口,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迅速集结了一批精英人士,进而获得了影响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设计权和话语权。

结语:

可以说,第一个抓住民国初期我国学校转型这一历史机遇的国家是美国,从而深深地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好感,为20世纪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做了许多最基础的工作。

如此看来,民国初期学校体育的转型最终尘埃落定于美国形制,亦是美国东亚战略酝酿良久、水到渠成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英吉利   新文化运动   东亚   学校   体育   诱因   日本   美国   体操   中国   民国   初期   政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