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四期下,经销商常见税务风险及应对(一)

导语:虚开发票并不只是“买卖发票”那么简单,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涉入其中。

作者丨蔡艳富 任文青

编者按:

本月新经销发表文章《金税四期来了,经销商严重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过去,经销商的重点一直在市场上,但是在新环境下,我们认为经销商老板应该将合规经营、税务筹划放在与销售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因此,新经销特联合专业的税务服务机构,就经销商关心的税务相关问题,进行系列解读,敬请关注。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金税四期的核心是“以数治税”。合规经营的要求从没有变过,变得只是监管手段,所以过去你认为“问题不大”的操作方式,在新环境下则是必须避免的风险点。

比如,虚开发票。

近年来国家对虚开发票行为的打击力度非常大,金税三期上线后,针对虚开发票行为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定位,稽查机关查获的虚开案件,比比皆是。

什么是虚开发票?有企业为了做大成本去购买发票,或者为了赚取手续费卖增值税发票,通常称为买卖发票,这都属于虚开发票。

正规经营的经销商可能会说,买卖发票是违法的,我肯定不干。

实际上,虚开发票并不只是你以为的“买卖发票”那么简单,它包含了多种情形,你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涉入其中。

什么是虚开发票

什么是虚开发票?

“虚开”,是指发票开具内容和实际经营业务不符,经销商群体可能主要涉及以下两类:

1. 为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2. 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不符”,包括数量、金额、税额不符,也包括购买方企业名称、销售方企业名称、货物名称、单位的不符,更包括根本没有真实交易情况下开具的发票。

简单来讲,就是分两类,一类你是发票开具方,另一类你是发票收受方。

这听起来还是比较抽象,不过看完下面几种具体的情形,你就知道在实际经营中,可能会触碰到的虚开发票风险了。

虚开发票的几种情形

第一类,为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1. 为了牟利,暴力型虚开

注册公司,不进行任何实际经营活动,因为短期存续期间可以领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在伪造合同、虚假资金支付的基础上——甚至连这些伪造行为都没有,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此种虚开,就是违法谋利。

对于正常经营、具备基本税法知识的经销商,应该都不会触及。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经销商会注册多家公司,你主要经营的公司不存在此类行为,但你名下是否有其他公司涉及?

2. 为了牟利,富余发票虚开

企业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受严格管控的,严格来讲,它只能用来为你的实际销售业务开具发票。

但在日常经营中,经销商可能会产生所谓的“富余票”,比如有客户不需要开发票,这时候有的经销商可能会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为有需要的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牟利。

此外,进项税额留抵也可能形成“富余票”。

存在大量进项税额留抵的企业,在预计的经营期内无法抵扣完,就可能“利用”期末留抵,向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牟取非法利益。

当然,有的公司,并不是出于主动牟利的目的,而是因为某些人情关系,帮助别人开发票,但无论“富余票”如何产生,也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虚开发票都是要极力避免的。

为他人虚开发票,一直是税务稽查的重点,举一个真实的稽查案例:

某贸易公司,2020年开具了70份增值税专用发票,2022年被查处并定性为虚开发票,该公司被处以巨额罚款,且相关负责人还被追究相应刑事责任。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你作为经营主体,是发票的开具方,但虚开发票,也包含你作为发票收受方的情形。

第二类,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1. 为做大成本,没有实际交易,购入发票。

商贸流通行业利润微薄,有的经销商为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负担,在没有实际交易的情况下,用支付手续费的方式购买发票,这属于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发票的情形。

一旦开票方被认定为虚开,金税系统可直接查询到受票方,开具方主管税务机关会直接传递《已证实虚开通知单》至受票方税务机关,从而直接找到受票方单位。

税务部门会结合银行流水、资金回流等情况进一步核实,对确定属于取得虚开发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企业所得税前相应成本不得扣除。

不仅如此,税务机关会追征税款及滞纳金,可并处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2. 有实际交易,但开票方与售卖方不一致。

上面是没有实际交易,但有实际交易,也可能有触及风险的情况。

比如,你从上游进货,但售卖方不给你开发票,而是找第三方代开发票。或者你为了低价不索要发票,然后为了抵扣,就从别处取得发票替代。

这里的问题是,开票主体与实际业务主体不一致,也属于虚开发票,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除补交税款、滞纳金之外,可处以偷税数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经销商从品牌商拿货一般不会涉及此类问题,但是如果你经常倒卖货物,很可能触及此类税务风险。

3. 为做高费用,用办公用品、会议费、咨询费等抵税。

为了做高费用,降低利润,少缴企业所得税,很多公司会找各种费用发票。

如果你公司账面上存在大量“会务费”、“咨询费”、“服务费”、“培训费”,但你却无法提供相关材料证明这是真实发生的费用,就要小心了。

因为这些费用都是关键词,金税系统会通过这些关键词及公司申报信息等提示异常,进行风险推送。税务机关核实属于虚开发票的,企业同样将面临补税、滞纳金及罚款的风险。

虚开发票的法律责任

虚开发票属于违法行为,相关法律有明确的处罚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虚开发票,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根据虚开金额大小,处罚有所不同:

金额1万元以下,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金额超过1万元,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刑法及相关规定,虚开税款数额超过5万元,即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虚开税款数额5万元以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虚开税款数额较大(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虚开税款数额巨大(2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应对措施

以上几类虚开发票的情形,在金税四期之下非常容易被稽查到,经销商务必要避免,在此我们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建立红线意识,坚决不主动触碰。

不管是为他人虚开发票,还是主动向他人取得虚开发票,坚决不做。

第二,要有防范意识,确保三流一致。

做商贸生意,难免会有相互倒货的情况,从上游拿货,如何避免被陷入主动取得虚开发票的风险?

要有防范意识,在采购时,做好供应商背景调查,加强付款管理,保留好单据凭证。

抓住“三流一致”这个关键原则,即资金流(银行的收付款凭证)、发票流(发票的开票方和收票方)、货物流,这三个流向保持一致。

第三,强化内部规范,完善报销制度。

要加强发票的审核工作,原则是与实际业务不符的不予报销,尤其是金额较大的,需要证明材料加发票一起才能报销。

以上是关于虚开发票的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如果你对金税四期、合规经营的话题感兴趣,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税务   经销商   风险   税额   富余   税款   发票   常见   机关   情况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