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诸侯们太狂了!射王肩、问鼎的、祭天的,天子没法干了!

题记

在西周初期,天子绝对有天子的气派,有绝对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有他必须遵守的规矩,一切在周公制定的条条框框下进行,诸侯如果违反就是大不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随着周平王迁都洛阳,天子的威信渐渐一落千丈,出现了郑庄公割天子的麦子,进而引发和天子发生战争的事件;楚庄王问鼎有多重;齐桓公想效仿天下共主,登泰山封禅祭天。那么,这些诸侯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挑战周王的权威的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周天子

郑庄公:抢收周天子的庄稼,在繻葛之战射中王肩

周王室东迁后,郑国是靠近王畿的大国,郑国的国君连续三任都也是周王室的客卿,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

郑庄公轻而易举地吞并了许国,独霸天下,处处露脸,让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平王脸挂不住了。

作为我的客卿不好好辅佐我,而是天天想着开疆拓土,成何体统,于是,周平王想着好好教育教育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臣子。

郑庄公一心思,惹大祸了,羽翼未丰的他赶快认错,经过君臣之间的沟通,双方决定互派人质

周天子和诸侯互换人质,开天辟地,闻所未闻

周桓王是周平王的孙子,他爹曾在郑国当人质,后来客死郑国,于是,周桓王成了周平王的接班人

周桓王看不惯郑庄公耀武扬威,决定收回郑庄公的权利,在朝堂上不给郑庄公好脸色看。

郑庄公也决定给周桓王点颜色:4月,他先是派300士兵抢收周天子在温地(今河南温县)的麦子;到了秋天,他们又抢收了周王室在洛阳的稻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周桓王组织诸侯部队讨伐郑庄公,公元前770年,周桓王的多国部队和郑庄公的部队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发生了激战,结果,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周桓王败给了被讨逆的郑庄公。

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祝瞻射中王臂。——《史记》

“繻葛之战,周王室大败”的新闻成了当时的头条,“礼乐征伐自天子”的传统自此消失,周王室在诸侯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郑庄公

齐桓公:竟想去泰山祭天,胆大包天!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实现了国富民强,一生“九合诸侯”,风光无限。

在最后一次会盟,即葵丘会盟时。这一次会盟,就连周天子都特别给齐桓公面子:周襄王特别代表宰孔赐给齐桓公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用的祭肉朱红色的弓箭,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大路车,并赐他不必下拜!

然而,齐桓公并不满足,竟然突发奇想:去泰山祭祀天地

齐桓公想登泰山祭祀

拜天,不是诸侯想拜就能拜的。根据《礼记》记载,只有天子才能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本国境内的名山大川

管仲紧急劝说:“我的陛下啊,纵观历史,到泰山祭祀天地的都是天下共主,咱一介诸侯,不能够啊!”

齐桓公不理他。管仲急着解释:“到泰山祭祀天地的是三皇五帝、商汤、周成王,没听说哪个诸侯去的!”

齐桓公还是不服气:“寡人向北讨伐山戎,经过孤竹;向西讨伐大夏,曾攀登卑耳山;向南讨伐召陵,登上熊耳山。寡人九合诸侯,拯救了天下,各国诸侯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这与夏、商、周三代帝王相比,差在哪呢?”

齐桓公

管仲看来,硬劝是劝不住的,只好想方设法拖延了:“陛下啊,登泰山祭祀也不是不可以的,只不过需要做些准备工作:需要鄗[ hào ] 地(今河北柏乡县)产的谷子;北里产的小米;江淮产的三棱茅草;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等,都凑齐了,您就可以登泰山祭祀了。”

慢慢的,齐桓公热情没有了,封禅的念头就取消了。

吾欲封泰山……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史记》

楚庄王:问鼎多重,还是想问鼎中原?

楚庄王,一鸣惊人。楚庄王觉得楚国实力雄厚,屈身于虚有其表的周王腋下很委屈,就屯兵于周的疆界,扬言要和周分治天下。

当时周定王刚刚登上王位。周定王见楚国屯兵于边界,就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

王孙满见到楚庄王,问其所为何来。

楚庄王面有得色说:“我听说早年大禹铸了九个鼎,已经传了三代,我此次来就是想看看鼎有多重,形状如何。”

楚庄王问鼎,王孙满机智回答

王孙满才智非凡,当然知道楚庄王的真正意图,于是正色说:“大禹铸鼎以来已经相传三代了,这三代都是靠德得到天下,不是依靠区区几个鼎的。当年大禹铸鼎定国,到了夏桀无道,鼎就迁于商,商纣无道,鼎即迁于周,如果有德,鼎小亦重,如果无德,鼎重亦轻,周成王定鼎之时曾经占卜得传三十世、共七百年,天命犹在,您问鼎有什么用?”

庄王之意不在鼎,在于中原也!楚庄王听出了弦外之音,掂量了一下自身的实力,撤兵了。

结语

当年,周王室一厢情愿,我居中间,分封诸侯保护王室。当有外族入侵时,勤王那是诸侯必须的责任!日常该进贡的进贡,一切按照周礼,循规蹈矩进行就好,然而,这一切在春秋时期都成了过去时。当诸侯发展壮大时,当周王室已经沦落为次级诸侯时,诸侯们还会按照周礼的条条框框循规蹈矩吗?即使会,也会打折的!即使齐桓公喊着“尊王攘夷”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能同日而语吗?

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王室衰微,礼乐崩已经沦落为溃,传统的礼制规范对诸侯越来越没有约束力,是不是朝觐和纳贡,要看诸侯自身的需要和心情!如此,诸如射中王肩、齐桓公称霸、楚庄王问鼎事件就不足为奇了!

亲爱的同志,您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管仲   周礼   诸侯   天子   大禹   泰山   王孙   王室   祭祀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