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度的黄昏:从熙熙攘攘的初封到“泗上十二诸侯”的挽歌

纵观中国历史,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中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是在秦朝之前,中央对地方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却是一种分权模式,分封制。

在“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思想的影响下,西周的统治者对夏商两个朝代的统治方式做了一番总结,选择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体制。

分封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分封制既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又极大地促进了诸侯国社会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

分封制刚刚问世的时候,周王分封了上百个诸侯,使得广袤的土地都纳入了中国的礼乐文化之下,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文明。

可惜多年之后,周王室衰微,失去了控制天下的能力,分封制也逐渐崩塌,走向了黄昏,天下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泗上十二国分权夺利。那分封制是如何走向衰微的?春秋时期究竟发生了何事呢?

周王

分封确立利社稷

武王克商之后,周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周王朝这一新生政权,自武王开始,周王朝历经成王、康王三次大规模的分封,对商朝的统治地区实现了强有力的控制,使得分封制初具规模。

一时之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思想成为了主流思想。

周王室为了维护国家统治,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将封建亲戚视为了防止异族入侵,保护周人政权的最佳屏障,正式确立了分封制

所谓分封制指的就是分土封侯制,即天子将部分土地分给臣子,并将臣子封为候,让候在地方拱卫天子,周王朝的统治者为了使分封制更具合理性,还建立了包括“天命说”“血缘亲情”“宗法制”“礼乐制度”等一系列支持体系。

在夏商周时期,天命说被百姓所广泛接受,百姓相信天子是上天亲派的统治者,他们认为天子受命于天,拥有获得政权的合法性,商汤当年在讨伐夏桀之前,就曾提出过天命说,以此来获得大家的信任。

分封制

天命说的出现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而为了维护天命说,使天子的子孙拥有合法继承权,周王室又正式确立了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一种身份制度。

按照宗法制度,唯有天子的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天子之位,除嫡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皆为诸侯,诸侯应当被分封到地方,管理地方政事,诸侯的官位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他儿子将被分派到其他地方。

以此类推,每一个梯次对下一个梯次都是大宗,下梯次对上梯次都是小宗,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在天子的统治下,诸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宗法系统,周朝统治者所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将每个人固定在了与生俱来的名分职位上,使人们安于现状,达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分封制对于国家统治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行政方式,分封制既加强了人们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分封制

周王室作为天下的共主,对于小宗有绝对的掌控权,他们将各诸侯分封到地方之后,给予了诸侯一定的权利,让他们开发了大量蛮荒没有开垦的地区。

使得华夏民族在广袤的疆土上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促进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华夏民族的统治地域。

由于各诸侯国都是天子分封的,各诸侯国共尊一主,所以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成为了诸侯百姓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天下同源的观念加强了人们的认同感,这也为中国后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度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分封制度以同姓诸侯制衡异姓诸侯的战略,在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

分封制

制度异化渐衰微

周天子再将诸侯分封到各地的时候,会根据他的功绩以及忠心程度,特地为其选择封地。

例如与天子关系亲密的诸侯就会被分在中心地区。虽然说这些地区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中心地区的位置有限,所以被分封到中心地区的诸侯无法扩张自己的领土,而那些与天子关系疏远的异姓诸侯则会被分在边疆地区。

例如楚国和齐国就分别被封到了周王朝疆土的最南边和最东边,虽说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不重要,但是被封在边疆的诸侯国君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慢慢扩充地盘,使自己的地盘向外蔓延,不断扩大。

这些诸侯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使得同姓诸侯制衡异姓诸侯的战略设计出现了异化

分封制

分封制度刚刚确立的时候,极大的维护了周王室对所占领土的控制。彼时,周天子将中心各国分给了朝中重臣,使其成为了东方藩篱,对周王室实现了拱卫的保护作用,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百姓逐渐发现了天命说的虚假性,当人们不再迷信神话之后,分封制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

天命说逐渐衰落后,宗法制和礼乐制的缺陷也显露了出来,宗法制最大的优点便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性,让人们安于自己生来的名分减少事端,但是宗法制本身也带有极强的缺陷。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够继承天子之位,可是嫡长子继承制却存在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嫡长子继承制只关心出身而不考虑才德,若是嫡长子的品行不好,那就会让王室施德于民,造成合法性的危机。

就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促使下,周王朝才出现了像周厉王、周幽王这样无才无德之人,从而导致了天下大乱。

分封制

第二,若是天子无法生子,没有留下可以继承皇位的嫡长子的话,那就要从其他皇族中立天子,而这势必会引起皇族内部的内讧,引发大乱。

分封制刚刚实行的时候,它的异化还不是很严重,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的知识体系的功能越来越弱化,这一制度也走向了衰落。

分封制衰落后,中央便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使得社会秩序走向崩溃,造成了诸侯国之间无休止的混战局面。

这种局面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灾难,拉开了春秋战国的诸侯林立。

虽然说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控制能力,但是周王是天下共主的名分却依旧还在那里,当时有许多大诸侯依旧会像之前那样拉拢周王室,提升自己在其他诸侯中的地位。

天子

公元前八世纪末,齐国的国君就曾经以宋国和郕国不朝见周天子为由,联合其他诸侯国,讨伐过这两个国家。

在周王室迅速衰微的过程中,春秋五霸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借着尊王攘夷的口号,不断的打压周王朝的实力。

到了公元前619年,周襄王去世的时候,周王室甚至困顿到了没钱将周天子安葬的地步。

自此之后,周王朝便彻底沦为了周边诸侯国的傀儡,当时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的诸侯支持两个周王并立的局面。

诸侯国

诸侯没落唱挽歌

公元前367年,在分封制崩塌的局面下,周王室再次发生了内乱,敌军将周王室本就狭小的领地一分为二,架空了周王手中的权力,这也是星罗棋布的小诸侯国最后一次在历史上集体亮相了。

泗上十二国在各诸侯国争霸的过程中,迅速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中,唱出了最后的挽歌,在各诸侯王征战的时候,秦国凭借商鞅变法一扫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国。

秦国的出现不仅消灭了诸侯林立的时代,而且还将分封制埋进了历史之中。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分封制并没有绝迹,一些朝代也实行过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但是自秦朝开始,分封制便再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占据过主流地位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正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诸侯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秦朝之后,部分朝代所实行的分封制无一例外地发生了诸侯王叛乱的案例,所以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有不断地从历史上的诸侯王叛乱的案例中汲取教训,一次又一次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因而被保留、传承了下来。

纵观分封制的兴起与衰落,我们会发现分封制作为周王朝的政体,对于巩固周出的正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确实起到了不容抹杀的历史作用,但是从社会现实来看,它却并不适用于不断进步的社会。

我们在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也应当客观的角度认清历史,不单一的评判分封制在特定的时代下的好坏。


参考资料

略论周初分封制的进步作用_乔鑫

分封制与中国的中央集权模式_宗新华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影响_陈金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诸侯   制度   王朝   宗法   挽歌   王室   长子   熙熙攘攘   天命   天子   中国   黄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