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怕冷,还一补就上火?这1个中成药,温补肾阳,改善上热下寒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聊聊上热下寒的事儿。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了,主要表现就是热 证和寒 证并存,比如说

经常有上火、长口腔溃疡、嘴角发炎、喉咙痛、牙痛、脸上长痘痘、眼睛干涩、流鼻血等上热的症状。

但同时,还有小腹、屁股发凉,手脚冰凉,大便稀溏不成形,腰膝酸软,尿频,痛经等下寒的症状。

中医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为“上热下寒”,意思是阳盛于上,阴盛于下,上下不交通,又叫心肾不交。通俗的讲,也就是身体的冷和热没有去到该去的地方,从而引起的这些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上热下寒,于是出现上火症状的时候,就吃些清热泻火的药。

但是这种“上火”,它不是真的“热”,而是因为身体的阴阳升降出了问题,长期吃清热泻火的药,会导致下焦越来越寒。

解决上热下寒,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疏通中焦,温暖下焦,如此,上下交通,心火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

冬主藏,适宜补下焦
冬天,万物收藏,能量整体都有一个下降回收的趋势,人也一样。
所以冬天去补养肝肾,更容易让能量回归下焦,这个补下焦的效果,是其他季节都比不了的。

但很多人,一补就上火,往往是虚不受补的状态。真寒应该是补阳,而不是滋阴,尤其需要给下焦肝肾补充阳气,吸引头面的阳气往下,走回到肾来,又称为引火归元。

所以,补下焦的前提,是先疏通中焦!

第一步:疏通中焦,打通胃肠道,先“通”再“补”

上焦有热,下焦有寒,关键在于中焦没有起到运转的作用。中焦是脾胃,脾主升,胃主降,这两个脏腑,需要运转良好,中焦才能发挥作用,让身体运转自如。

因此,关键是疏通中焦脾胃,打开身体的通路。

①食疗:坚持清淡饮食,吃些健脾养胃的食材,比如说山药、茯苓、黑豆、南瓜、小米、薏米等。

②推腹:手掌由心窝开始向下推到小腹,反复推5分钟。双手或者单手都可以。可疏通五脏经络,疏通中焦。

③运动:可重点练习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

把中焦原有的积滞淤堵疏通开,舌苔不厚腻了,胃口改善了,大便通畅了,这时候再开始补下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温暖下焦,1个中成药,温补肾阳

上热下寒主要是因为肾阳不足,所以要补肾阳。张景岳认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升而泉源不竭。”

所以,对有上热下寒证的人群,建议服用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原方出自《金匮要略》里面的肾气丸,俗称“八味丸”。这张方是补肾最好的一张方,也是补肾方的一张祖方,后来的都是在它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茯苓利脾湿,泽泻利肾浊,丹皮通肝血,三味药配合,净化肝脾肾的浊气;熟地滋肾水,山萸肉补肝气,山药补脾肺,三味药配伍,为肝脾肾注入能量;制附子、肉桂,来“激活”肾阳,引火归元。

桂附地黄丸是个“阴中求阳、温补肾阳”的药。

它能让微弱的肾火再次燃烧起来,吸引心火回到肾来,过中焦温暖脾胃,入下焦补肝肾之阳;也能让原本不活跃的肾水重新蒸腾起来,往上来滋养肝木。

桂附地黄丸的这种补,更像是小火慢炖、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地,更持久地,让整个冰凉亏虚的下焦,慢慢的感觉到温暖,还不会过多消耗身体的阴精。

特别是下焦寒湿明显的,比如说常年脚冷,屁股和小肚子冰凉;畏寒怕冷的;口干但不喜欢喝水的;特别容易恐惧胆小的;腰膝酸软或腰背冷痛的;再对比舌头看看,如果是舌头胖大、水滑,舌苔中后部偏白腻的,都可以试试桂附地黄丸。

用这个冬季的时间,慢慢收藏、运化、滋养,每天一点点,坚持两三个月,才有可能从量变达到质变,真正的改善下焦的虚寒。

因为补肾和养肝血,不像补气那么快,肾精属于先天之本,不是随便就能补上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炼化、储藏。

如果服用后出现这些情况,是在排痰湿,是好现象。

有的人短期内会脚凉,这是下焦在排寒湿;

或者会吐痰、咳痰变多,小便多,也是痰湿在往外排;

或者想睡觉,身体本能的修复需求被唤醒了。

注意:肾阴虚、虚火上炎的人,有实证、急 证的人就不要吃了。用好桂附地黄丸,需要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人是一个小宇宙,人体内的循环运行是一个圆圈。当身体恢复了正常的圆运动:

心火下降,如阳光普照大地大海一样,来温暖脾土与肾水;

脾土温暖,气化水谷精微,上升为肺气;

肾水温暖后,水汽蒸腾向上,滋润肝木和心火。

这样来,上下交通、水火既济、阴阳相交,身体里的很多虚实寒热,都可以在这样的圆运动中趋于平衡。

我是@中医主任曹志娜,更多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或私信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中焦   舌苔   成药   心火   酸软   脾胃   阴阳   冰凉   症状   温暖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