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男子白天搬砖,晚上住山洞守护500具棺材,他究竟是何身份?

当夜幕开始降临时,刘朝先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他简单地洗了一把脸,就像往常一样和工友们挥手道别。

刘朝先是来自贵州平坝的一个普通农民,每到农闲的时候,他就会到附近乡镇的建筑工地上做工,挣点辛苦钱贴补家用。

回到家以后,贤惠的妻子已经为他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但吃完了饭后,刘朝先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又走出了家门,向村子外面的大山走去。

原来,除了建筑工人以外,刘朝先还有一个特殊的“兼职”,那就是当地的一名“守棺人”,而他守护棺材的地方,不是陵墓,而是位于一个山洞里。

这也就引发了很多人的疑问:棺材为什么要存放在山洞里?为什么还需要有人在那里守护?而刘朝先作为一名“守棺人”,他每个月的工资又是多少呢?

奇特的洞葬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而丧葬文化就是传统习俗中的重要内容。

除了常见的火葬和土葬外,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比如苗族,还存在着洞葬这样比较奇特的风俗。

从字面意思来说,洞葬的含义很好理解,就是人死后的棺材并不下葬,而是一直安放在山洞里。不仅祖先如此,子子孙孙的后代同样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死者的魂灵得到安息,才能让子孙后代受到先祖的庇佑。

既然是这样的话,苗族人又为何不将棺材下葬,而是安放在山洞里呢?

其实,早在上古时代,苗族的祖先一直实行的是土葬制度,至于后来为何会改为洞葬,还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1200多年以前,苗族中的一个德高望重的刘姓先祖因病去世,他的后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打造了一口上好的棺木,准备将他安葬于一处山坡上。

但就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当地突然天降暴雨,进而引发了山洪和泥石流。原本停放在家族祠堂中的棺木,也在暴雨中被冲走,转瞬就消失无踪。

这下可把家人给急坏了,他们发动了所有族人四处搜寻棺木的下落,最终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将其找到。

尽管历经了风雨的侵蚀,但这副棺木仍然完好无损,这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从那以后,当地人开始把山洞视作可以辟邪消灾的地方,洞葬的习俗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很多苗族人在去世后都会选择洞葬,因此到了今天,洞葬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而安放于山洞中的那些棺木,历经岁月的沧桑洗礼后,已经成为了珍贵的文物遗产。

在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洞葬中,以位于贵州省平坝县桃花村的洞葬最具典型意义。

桃花村,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诗情画意的村庄位于大山深处,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样,环境幽静而优美。

在距离桃花村不远的一座山的半山腰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山洞,当地人称之为“棺材洞”,这里就是洞葬的所在地。

尽管这个山洞的洞口显得很不起眼,但其内部却非常地高大宽敞,最高的地方大约有20米左右。

一走进这个“棺材洞”,首先映入眼帘就是摆放整齐的棺木,它们足足有500多具,历经了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们的表面布满了斑驳的尘土。

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的是,“棺材洞”里的气氛并不是阴森恐怖的,而是带有一种经过历史沉淀后的静谧和安详。

最后的守棺人

“棺材洞”的位置虽然很偏僻,但还是有很多不法分子盯上了这里,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发生了多起偷盗棺木和陪葬器物的案件,在当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盗墓贼之所以如此地猖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棺材洞”没有任何防盗措施,也没有专人看守。

为了保护苗族传统的洞葬文物遗址,当地政府决定安排专人在此值守。但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承担这个工作,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棺材是死亡的代名词,谁也不想沾染这种与死亡相关的工作,怕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晦气。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看守棺材的酬劳并不高,每个月只有300元,远远不及外出打工的收入。

但在得知无人报名后,桃花村的村民刘朝先却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主动表示自己愿意接受这个工作。

刘朝先祖辈生活在桃花村,世代都以务农为生,他本身也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刘朝先得知“棺材洞”被盗掘的消息后很气愤,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后辈,有义务守护好先祖的棺木,让他们的亡魂不再受到侵扰。

于是,刘朝先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妻子,开明的妻子也很支持他。就这样,刘朝先正式成为了一名“守棺人”。

从此,刘朝先就有了双重身份,白天的时候,他在村子附近的工地上做建筑工。收工后他回家吃完饭,又到山洞里做“守棺人”,直到第二天早晨。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数十年,在这期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刘朝先总会准时准点地出现在山洞里,独自一人默默地守护着500多具棺木。

天气不好的时候,山路就会泥泞难行,人很容易摔倒受伤,刘朝先身上的很多伤疤就是这样造成的,但他并未因此而有所退缩。因为在他看来,他守护的不仅是棺木,更是先祖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既然接手了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尽职尽责。

平时总会有很多人这样问刘朝先:为何要去看守每个月只有300元酬劳的“棺材洞”呢?对于这类问题,刘朝先总是笑笑不回答,因为他做这个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在保护民族的传统。

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自然景色怡人且保留着洞葬习俗的桃花村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刘朝先也多了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村子的文物管理员。

从那以后,刘朝先每天都会向游客们一遍遍讲述苗族洞葬习俗的由来,讲述自己作为一个“守棺人”的工作日常。

尽管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但刘朝先还是决定要坚持下去,继续为守护传统文化贡献力量。他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魂魄,而绵延了五千余年的中华民族,更是有着无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在民间,还有很多像刘朝先这样的普通人,他们出于一种责任感,默默承担着守护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很多濒临失传的文化习俗得到传承和保护。

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值得尊重,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守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棺材   山洞   苗族   土葬   奇特   棺木   先祖   酬劳   贵州   村子   习俗   传统文化   文物   桃花   白天   晚上   身份   男子   文化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